目录导航:
- 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及其防御对象
- 秦公子傒和秦异人什么关系
- 评论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 秦朝和秦代什么区别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共筑万余里,故史称:“万里长城”。其中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120公里,横穿固阳三个乡镇。它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
秦长城的保护:
秦长城在青龙峡北分水岭梁头、慕田峪北莲花池梁头一线……后者长里许,残高可两米,横亘垭口,毛石土筑,粗布纹瓦,两侧皆大山,其为秦长城无疑。
据考古专家李亚忠介绍说古代防御外敌入侵,垭口两边以山为墙,人马就很难攀上。由于所处位置相当隐秘,所以保存最为完好。
此处城墙全为毛石土筑,与附近2公里的北齐时期块石灰缝拦马墙长城和明长城明显不同。此次考察发现不仅莲花池两侧山垭口有遗存,北京司马台、白马关、椴树岭、慕田峪等地也有类似发现,但都不如这里完整和明显。2020年11月,入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共筑万余里,故史称:"万里长城"。防御对象是匈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南下而兴建。
公子傒的原型是秦孝文王的庶子,也就是历史上嬴异人秦庄襄王的同父兄弟。在《战国策秦策五》中有记载,嬴子傒是一位有望继承王位的人,不过后来有了吕不韦辅佐的嬴异人,嬴子傒想要获得王位便是难上加难。
凭借嬴子傒在安国君心中的地位,嬴子傒想要登上王位也是可能的,但赢异人认下华阳夫人为母,便多了一位为嬴异人谋划的人,嬴子傒变得势单力薄起来,也就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评论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统一文字
秦统一六国以前,各国文字很不统一。国家统一后,这种文字混乱状况严重阻碍了统一政令的推行,而且也阻碍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顺应客观需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进行了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下令“书同文字”。
秦朝对文字所作的整理和统一工作,是使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过程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贡献,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轻视的作用。作为文字统一工作的推动者,秦始皇、李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严禁私学
在中国教育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严禁私学,并采取了“焚书”、“坑儒”等残暴措施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3)吏师制度
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专职教师的出现,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秦又一次人为地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无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
此外,为了移风易俗,巩固统一政权,秦统治者还利用行政权力,制定了一些“行同伦”的新法令,以形成新的道德习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这种凭借法令进行的社会教育,在实现“黔首改化,远迩同度”的政治要求方面有重大的社会效果。
秦朝和秦代什么区别没有区别,意思相同。
对中国疆域形成贡献最大的三个朝代,分别是秦,元,清。秦朝统一华夏板块之后,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此后历代汉族王朝,只要认为基本拿下秦朝这个版图,就算大一统了。例如北宋,自认为就差燕云十六州就大一统了,连云南都没有要的意思。而秦朝的这块版图,就是内地,是华夏板块,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简单一点说就是秦国统一天下后就成了秦朝。(朝代并不仅仅指一个国家,它更偏重的是时间意义。)
秦朝是指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代,开国皇帝就是我们熟知的始皇帝秦始皇。秦朝的统治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共传三世,分别为秦始皇、秦二世胡亥。以及秦王子婴,共两帝一王。公元前201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统治期间,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建立帝制以及三公九卿制度的中央官制,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并且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一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统一了文化风俗,更加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凝聚力。
没有区别,意思相同。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秦代是指一个时代,即秦帝国建立到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而秦朝则指的是秦王朝,王朝并非时代,我们可以说一个王朝持续了多少年,但并不能说它就是这段时间 ,秦朝就相当于当时的秦帝国。
简单一点说就是秦国统一天下后就成了秦朝。(朝代并不仅仅指一个国家,它更偏重的是时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