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皇子有封侯的权利吗
- 法国路易家族介绍
- 康熙王朝三大辅臣
- 威廉王子何时册封
- 大明朝朱棣封徐增寿定国公到了嘉靖隆庆万厉徐家定国公是谁
- 中国古代封爵(公爵)有几人
- 古代男子身份等级
没有,只有皇帝才有封侯的权利
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儿子只要没当上皇帝,只能当官,可以对国家大事作出建议,不能做出决定!即使是皇子中位置最高的太子,也没有这个权利
皇子(拼音:huángzǐ)为汉语词语,是对拥有皇上、王、国王等头衔君主的子嗣的称谓
皇子没有封侯的权利,只有皇帝才有封侯的权利
“封侯”是统称,一般指封爵.. 泛指显赫功名。古代做官一般不能世袭,所以官员的后代也会落魄,有“富不过三代“之称.而封爵之后,能够世袭爵位,代代“吃皇粮”.所以封爵是当时人们的终极奋斗目标.古代爵位各个时期都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朝的爵位,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对功臣大加封赏,其中封的最多的就是侯爵,比如留候张良,淮阴侯韩信.所以后人将封爵都通称为封侯了.而刘邦后来将七个异姓王诛杀之后,历朝历代都基本不再封异姓王.所以封爵就成了人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了.当然并不一定是封为侯爵,比如明朝张辅就是英国公,公爵.
法国路易家族介绍路易家族统治法国开始于1589年。17世纪中期,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奥尔良家族的统治史称奥尔良王朝或七月王朝。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
康熙王朝三大辅臣在康熙皇帝长达六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得到康熙皇帝特别恩宠和倚重之位极人臣的臣子,大有人在,但真正能够达到权倾朝野的并不多。除了康熙朝初期的瓜尔佳·鳌拜,被康熙皇帝用计铲除外,随着《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清史影视剧的热播,明珠、索额图、佟国维这三位康熙朝“重臣”的存在感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康熙朝名臣。
但在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手下当差,能够做到位极人臣绝非易事,想在权倾朝野、横行无忌的同时能够得以善终,更是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这三位权势滔天的康熙朝重臣,无一避免,都参与到了康熙皇帝诸皇子的夺嫡之争中,想要得以善终,更是一种奢望。
康熙二十七年,明珠以朋党之罪被罢黜,再无重用;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而唯独佟国维,在参与了“九子夺嫡”事件,得罪了康熙皇帝以后,得以善终。
明珠,索额图,鳌拜。鳌拜是前期辅臣,功劳更大更多,但因功高震主,且有谋反之意,后被捕杀,但其功劳仍然是最大。
至于明珠,索额图二人皆为中后期辅臣,更多地参与了清朝的内外大事,辅助大帝建成大业。但也各成一派互相争斗,后也被康熙弹压。所谓是良弓尽,鸟烹尝。只不过是主人的狗。
不是三大,应该四大,清朝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
当时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资格老,威信高,是顾命大臣之首。遏必隆是名门之后,屡立战功,却与鳌拜交好。苏克萨哈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他立刻站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这才获得顺治信任,但其威信却不高,爵位也在他人之下。因此名列第四、功勋卓著的鳌拜对排在他前面的苏克萨哈很不服气。
在这种不服气之中,其实还有着更深的因素。原因在于苏克萨哈隶属于正白旗,而另外三人却属于两黄旗(镶黄旗和正黄旗)。当初正白旗旗主多尔衮擅权之时,曾对两黄旗多加打压。多尔衮去世之后,朝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
康熙王朝的三大辅臣是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康熙父亲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遗诏实为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几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
1、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孝庄文皇后指定辅助康熙皇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
2、苏克萨哈清朝大臣。姓纳喇。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后,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被杀。
3、遏必隆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
4、鳌拜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威廉王子何时册封威廉已经于2018年7月9日正式被授予威尔士亲王的头衔
这是英国王室传统,将威尔士公爵作为威尔士亲王的前置条件,而威廉在2011年首次被授予威尔士公爵的头衔,于2018年7月9日正式升任威尔士亲王。
根据英国王室的传统,一位王储有且仅有一个头衔,威廉的下一个头衔将是英国国王
大明朝朱棣封徐增寿定国公到了嘉靖隆庆万厉徐家定国公是谁徐增寿在明成祖时因功追封定国公,子孙世袭,成为嘉靖(1522年-1566年)年间以后仅存的五公爵之一。共历九世九代,至明亡而绝。
第一代:徐增寿,建文四年(1402年)追封武阳侯。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定国公,予公爵世券。谥号“忠愍”。
第二代:徐景昌,徐增寿之子,永乐二年(1404年)袭爵。正统二年(1437年)去世。
第三代:徐显忠,徐景昌之子,正统三年(1438年)袭爵。正统十三年(1448年)去世。
第四代:徐永宁,徐显忠之子,景泰六年(1455年)袭爵。弘治十七年(1504年)去世。
第五代:徐光祚,徐永宁之孙,弘治十七年(1504年)袭爵。嘉靖五年(1526年)去世,谥号“荣僖”。
第六代:徐延德,徐光祚之子,嘉靖八年(1529年)袭爵。隆庆元年(1567年)十二月去世。
第七代:徐文璧,徐延德之子,隆庆二年(1568年)袭爵。万历三十年(1602年)去世,追赠太师兼太子太傅,谥号“康惠” 。
第八代:徐希(一作徐希皋),徐文璧之孙,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二月袭爵[14] 。崇祯三年(1630年)去世。
第九代:徐允祯,徐希之子,崇祯三年(1630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大顺军所杀。
中国古代封爵(公爵)有几人古代爵位:“王、公、侯、伯、子、男”基本爵位。同时还有其他的爵位称呼,且历代爵位都有更改,增减。各不相同。
中国古代封爵(公爵)者,多是乱世,艰辛开国之人。或偶有战乱立功者。
这里我们举唐,明各二人例以做说明。
唐代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例如:郭子仪(697~781年),唐代著名将领。屡立奇功,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李靖: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封卫公。
明朝,王爵为皇族专享(开国诸大将死后有追封郡王者),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由于这种世袭罔替的制度,导致后来出现举国一岁之入不能偿宗室岁禄的局面,远支宗亲将军、中尉甚至有故意犯罪入狱求饱者。另有公、侯、伯三等爵专授功臣,三等爵只能世袭,也有终身者。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太师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少师韩国公,因胡惟庸案,满门抄斩。
徐达,明朝开国功臣,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破例)。
古代男子身份等级身份等级分为爵位和官职。
爵位按大小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中男爵又分为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和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官职则有丞相、太师、尚书、学士、上卿、大将军、参知政事、军机大臣、御史、枢密使、左徒、太尉、上大夫、大夫、士大夫、太史等。
古代中国社会中,男子的身份等级主要有以下几个:
君主/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贵族/王侯:拥有土地、财富和特权的阶层,通常是君主的亲属或重要臣子。
士人/文人:受过良好教育,具备文化修养和才学的人,通常从事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平民/庶民:普通百姓,没有特殊身份和特权,从事农耕、手工业、商业等职业。
奴隶/仆人:没有自由身份,属于他人所有,为其主人提供劳动力和服务。
这些身份等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也会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身份如武士、僧侣等,它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分类,具体的身份等级和社会地位还会受到个人的家世、功绩和地位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爵位自我国周代开始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的爵位制度因朝代、时代不同,也不尽相同。
以我国清代为例,清朝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等级如下:1、公爵,分一至三等,超品。2、侯爵,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3、伯爵,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4、子爵,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5、男爵,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1、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2、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3、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太尉、司徒、司空。(武)领侍卫内大臣。
4、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郡王、国公。(武)将军、都统、提督骠骑大将军嗣王。
5、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开国郡公。(武)辅国大将军、副都统,总兵。
6、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各省布政使、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武)镇军大将军、副将。
7、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侍中、中书令、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上都护金紫光禄大夫。(武)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散骑常侍、内侍监、中都督、参将。
8、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武)游击。
9、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武)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