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和西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西施传是古代爱情传说吗

目录导航:

  1. 西子和西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是真的吗
  3. 范蠡为什么不跟西施
  4. 谁能告诉我“自古忠孝难两全”是谁说的吗
西子和西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西子和西施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美女,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但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首先,西子和西施都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美女代表。西子(一说是西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美女,她以其美丽动人、妩媚娇艳而闻名于世。而西施是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她也是中国历史上被普遍认可的四大美女之一。两位美女都以其绝世的容貌和美丽的外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西子和西施都有着传世的美丽传说和故事。西子被传为是寡妇杨玉环,在她的美丽和机智下,吴王夫差为了能得到她,最终导致了吴越之战的爆发。而西施则因为她的美丽被越王勾践选中,成为越国的王后。两位美女在历史故事和传说中都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此外,西子和西施在艺术形象的描绘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后世文学艺术作品中经常被描绘和赞美的对象。从古代的绘画、诗词到现代的电影、戏剧,西子和西施的形象一直被艺术家们不断地诠释和再创作。

总之,西子和西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位美女,在美丽的外貌和传世的故事中有着相似的地方。她们的形象和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持续地影响着后世。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是真的吗

恩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但在历史文献中却找不到踪迹。专记越史的《国语·越语》、《越绝书》、《史记·越世家》以及《吴越春秋》、《史记·货殖列传》均不见范蠡与西施的恋爱关系。从史实考察,范蠡故里在楚国三户(河南南阳境内),西施家住越国诸暨苧罗村,年轻时范蠡与西施都没离开过家乡,不可能有见面的机会,更不能成为情侣。范蠡入越后,身居高官,也不可能去诸暨去见浣沙女西施。勾践为了腐化吴王夫差献美女西施、郑旦于吴,此时范蠡有见到西施的机会,但范蠡也不会从中插上一脚,去和西施谈恋爱。关于是谁把西施献给夫差的,史书记载不一。《越绝书》说是文种送去的,范蠡就成了局外人。《吴越春秋》说是范蠡送去的,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范蠡只会敬佩西施为国献身精神,哪里还有心思去和西施谈恋爱。但小说戏剧为什么把范蠡与西施的关系,描绘的那样情意绵绵,温情脉脉,难舍难分,甚至还说范蠡离越后,携带西施遨游四海。我认为这主要是文学家们对西施的同情,想给西施找一个理想的归宿,而这个理想的归宿,则非范蠡莫属,但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据史书记载范蠡确实有一位夫人,生了三个男孩,但这位夫人决不是西施,尽管我们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于同样感情,我希望戏剧中范蠡与西施的情侣关系,永远演下去,小说中的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永远传下去。

范蠡为什么不跟西施

在西施命运的诸多传说中,有一则是被范蠡沉湖说:范蠡把西施骗到太湖,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结合苏州出土的三枚竹简,这一种说法反而更可信,因为范蠡私通西施在先,而且还生下一子,为了防止西施透露实情而将她灭口。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然而她们真的像民间传说哪样,是恋人关系吗?其实不然,从历史文献和历史考察中并没有发现他们的相恋痕迹。由于在正史中所提及西施的部分很少,没办法考证他们的关系,可是记载西施比较多的文献也看不到范蠡与西施的恋爱关系。另外具史书记载范蠡故里在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淅川县),而西施家住越国诸暨苎萝村(今绍兴诸暨苎萝村),并且年轻时范蠡与西施都没离开过家乡,也不可能有见面的机会,更谈不上成为情侣。

范蠡去越国之后,便身居高官,而西施只是一介布衣草民,在当时等级差异比较大的时期,范蠡也不可能去诸暨去见浣沙女西施。勾践为了用美人计麻痹夫差进献西施,那时范蠡是有机会与西施见面,范蠡是个聪明人,他不可能冒大不韪,以下犯上去得罪勾践与西施谈情说爱。在历史上是通过谁把西施献给夫差的,史书中的记载也各不一样。在《越绝书》中说是越士大夫文种送去的,那么也就没有范蠡什么事了。而《吴越春秋》却说是范蠡送去的,可在越国将要灭国,国家最为困难的时候,范蠡只会担心国家的存亡,哪里还有心思去和西施谈恋爱。

但小说戏剧为什么又把范蠡与西施的关系,描绘的那样情意绵绵,温情脉脉,难舍难分,甚至还说范蠡离越后,携带西施遨游四海。这可能主要是文学家们对西施的一种同情,为国与国之间争斗的牺牲品的遭遇而感到惋惜,想给西施找一个理想的归宿,而这个理想的归宿,则非范蠡莫属,不过这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在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因为没有史书具体记载,西施的结局也就成迷了。不过流传最多的有六种说法,愧疚自缢说、被范蠡带走说、被范蠡沉湖说、被吴人沉江说、被勾践沉江说、被越后沉江说。被范蠡带走说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正是因此才有了小说戏剧中才有了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吧。

在史书记载范蠡确实有一位夫人和三个孩子,但这位夫人绝不是西施,尽管我们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于同样感情,希望戏剧中范蠡与西施的情侣关系,永远演下去,小说中的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永远传下去。

谁能告诉我“自古忠孝难两全”是谁说的吗

【伍子胥】

忠孝诚无报,感义本投身。日暮江波急,谁怜渔丈人。楚墓悲犹在,吴门恨未申。

翻看了《史记》中的《伍子胥列传》,对这个与吴越历史有着极深渊源的人物有了几分认识,有些感慨,一种无法畅快的郁郁情节,因为都是吴之氏。

虽然说伍子胥出生楚国,但更多的生命时光还是为吴而逝,乃至后代亦在吴国耕作生活。当然历史是在发展中前进,去感伤已逝的人未免有些伤害大众的历史情节。

不得不承认勾践是枭雄,而伍子胥的下场也是一种无奈。子胥的遭遇在项梁身上也有曾重现,历史的相似说明子胥是一个有大众同格的人。

首先他执著,父兄皆被楚平王诛,诈死以出楚国,后辗转诸国,到吴国也经历风波之后再入朝廷。如果不是有一种报仇的信仰,或许历史上的伍子胥就算活了,也是被历史载在同诛于其父、兄之时。这点使他在生活中甘吃千万苦,为报一身仇。许多历史的人物也大多是因为有所负,才成其伟业的,越王勾践就是一个。

执着的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顺境中可以保持清醒是难得的。子胥千不该万不该倒行逆施,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为世人所不容,天道之难容,是故申包胥走秦告急,痛哭七日求得亲王五百乘救楚出吴。伍子胥也算是一个有雄韬大略之人,他所能看到的不仅是事情的表相,所以他可以在吴夫差的身边扶摇直上,报仇的冲动总有失情理,虽当时孔子尚未相鲁,一种无主流意识的民众心态还是难以接受子胥的行为。

夫差疏远子胥,加之馋人的挑拨,最后在功齐不功齐之中成为牺牲品,或许是天道的惩罚,或许是夫差的错误,无论如何,伍子胥死了,为他的执著。

为伍子胥悲哀,更痛恨夫差的亲佞远贤,以诛忠良。吴国之大旗传久远,那今天我们所传承的吴文化将是别样浓厚。

在伍子胥一生故事中,颇有些吴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味道,虽然统一天下的大业是在秦国完成,子胥忍辱执著以助夫差成就事业,使吴之事业如日中天,却终因为无法协调好与嚭之间关系,被嚭以计除去,能开拓事业却保不住性命,子胥的死是“伴君如伴虎”一佐证。

虽然范蠡西施传久远,陶朱公之为商道贡献无数,但我总认为只有伍子胥,才是我阅读历史能够寻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