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休眠期人类会怎样 古代的饥荒会传染吗吗

目录导航:

  1. 太阳休眠期人类会怎样
太阳休眠期人类会怎样

网上有大量的新闻或者自媒体文章在宣称太阳将在2020-2070年间进入休眠期,届时地球上将进入小冰河期,气温会有所下降。但有科学家进行过模型计算,发现即使小冰河期真的到来,那么对于地球温度的影响可能还抵消不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给地球升的温,人类又不是其他动物我们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还是有的,大面积死人也是不存在的。

银河系内有数千亿颗恒星,但是赖以生存的只能是太阳这一颗,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太阳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带来地球上气候的巨大突变。太阳作为一颗恒星,其内核处在不断的进行着核聚变,每秒钟大约有6亿吨氢核聚变生成5.95亿吨氦,其中损失的500万吨质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转化为能量。


这些能量在内核处传播到太阳表面以光和热的形式辐射开来,地球所接收到的这一部分辐射能量几乎是固定不变的,除非有一天太阳进入红巨星时代最终变成白矮星,但那预示着太阳生命的终结,是三五十亿年后的问题了。但是地球所接收到的辐射总能量还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例如太阳黑子、耀斑等都对地球温度有影响。

而前文提到的太阳休眠期简单的理解就是:太阳活动的减弱,在一段时间内见不到太阳黑子或者耀斑等,这会导致地球上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地球的温度会降低。科学家认为在太阳活动极小期内地球上接收的辐射量仅仅减少7%,让地球平均温度变化大约0.3摄氏度左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这远远没有温室效应给地球升的温度。
上边的统计数表是太阳在400年间,太阳黑子的变化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大约1600-1700这段时间太阳黑子减少,而在我国古代也有“明清小冰河期”的说法,这在时间上还算吻合。但是未来太阳活动的预测模型并非是专业科学家团队测评出来的,也没有正规的消息来证明太阳即将进入休眠期,因此很大可能性是被某些媒体夸大报道的,我看网上这则消息最初的来源是《每日邮报》。

看到这个标题有点想笑,太阳不是动物,怎么会休眠呢?现在的一些新闻标题真的是越写越没意思了,连最为基础的科学知识都可以忽略,写出来让人哭笑不得的标题。大家注意,太阳不会休眠,永远不会!


太阳是一颗恒星,通过星核内部的氢发生聚变而产生巨大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用来抵御太阳自身巨大的引力,另外一大部分通过电磁波辐射向太空。而地球上之所以生机勃勃,就离不开太阳能量的馈赠。据科学家估算,太阳内部的氢可供太阳继续燃烧越50亿年左右。所以,太阳休眠一说根本不存在。一旦太阳休眠而停止核反应,那么太阳将无法克服自生巨大引力而发生坍塌,从而使得核反应重新启动。也就是说,只要太阳氢原子不会减少,太阳绝无可能停止核反应。


所以,只能说太阳活动会减少,比如太阳黑子的活动。有人做过统计,每当太阳黑子活动减少的时候,地球就极大可能进入冰期,全球气温下降。但太阳黑子活的和全球进入冰期,并不是那种绝对关系。地球为何会有冰期产生,现在仍是未解之谜。科学家认为太阳系在宇宙空间的位置,或许会影响地球温度。但即便太阳进入小冰期,也不会导致人类大范围死亡。

现在人类抵御自然的能力大增,甚至可以改造自然。所以,就算小冰期到来,气温下降十几度,人类依然有办法御寒。

最近一段时间,一则标题为《太阳2030年将于休眠,地球将步入冰河时期》的新闻,在我国的互联网上广泛流传。

那么在诸多媒体以及网络大V的转载之下,该新闻受到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评论,人们为冰河时代的到来感到恐慌。

但作者一点都不慌,甚至还有点想笑,因为该新闻完全不靠谱,它属于典型的网络钓鱼文章,太阳根本就不会进入什么休眠期。

该新闻最早来源于英国的《每日邮报》,而《每日邮报》在国外的口碑极差,经常报道一些不切实际,吸引人眼球的新闻,例如什么外星人,UFO,史前遗迹等等。

那么《每日邮报》之所以发表这篇文章,是因为科学家们通过观测认为,太阳的表面活动将在未来的十年之内趋于平静,例如日冕,耀斑,太阳黑子等。

考虑到在1645年到1715年这70年当中,地球上经历了一次长达70余年的严寒气候,当时我国的两广地区,以及海南都出现了暴雪的天气。

而在那70余年的时间当中,当时的天文学家几乎没有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出现,所以《每日邮报》就认为,同样的极端天气会在未来的十年当中重现。

于是《太阳2030年将于休眠,地球将步入冰河时期》的新闻就出现了,但科学家曾经做过计算,即使太阳黑子完全消失,地球表面的温度只会下降0.3摄氏度而已,所以地球根本就不会进入什么冰河时代,不要再被某些文章骗了………

有一则新的研究指出,科学家已找到预测太阳活动周期的方法了,也郑重警告大家2020-2030年之间的太阳活动周期有磁波互相抵消的状况,就会找到一个新的平衡。他们也说,这就会造成一叫做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 的现象,这在先前1646-1715年之间发生时就已被称为迷你冰期,甚至造成了伦敦的泰晤士河整个冰冻起来。有一则新的研究指出,科学家已找到预测太阳活动周期的方法了

现在,最新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太阳黑子的周期,并释出了预测太阳每11年心跳不规则活跃期之精准数据。太阳周期数据,从预测模型中的结论中可归纳,太阳活动会在2030年代掉到只剩40%,就跟上次1645年出现的迷你冰期是一样的。太阳中两层地带的发电机效应,一为接近表面的那一层,另为深入对流层的那一块,就形成了磁波。同时,预测也说这两个磁波会造第25太阳周期在2022年颠峰期会造成抵消现象。到了第26太阳周期 (2030-2040年间) ,这两个磁波几乎就会完全抵消造成太阳活动状况大大减缓!

感谢提问,关于现在各类地摊杂志所说的“太阳休眠期”,实际上是对科学家关于研究太阳活动周期的一种曲解,特别是太阳黑子数量的多少和强弱变化,把无知当作真理而已。太阳目前是一颗黄矮星,还远远没有到休眠期,既然太阳在未来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不会休眠,那么人类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太阳是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内的中心恒星,占据了整个太阳系99.86%的质量,而且太阳的质量包括了75%的氢、23%的氦以及剩余2%的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

由于太阳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大。体积和质量非别约为141亿亿立方千米和1990亿亿亿吨,通过计算可得知它的体积是地球的约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约33万倍或木星的约1100倍,因此太阳成分由于引力势能的作用,在其内部形成极高的高压并产生高温从而引发核聚变。在太阳的内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每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太阳正是通过这种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太阳能的产生实际上是以消耗太阳自身质量为代价的,即首先耗尽的是氢元素,再到由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据科学家利用超级计算机推演,目前在太阳内部由氢聚变氦的过程中,每秒大约有400多万吨的物质在太阳内部被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都要损失至少400万吨的质量。

根据恒星演化的规律和太阳这颗黄矮星仍在主序带的实际,并结合太阳内部物质转化的过程、速度,大约再过50~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基本都将被转化成氦元素,由于太阳核心失去了氢元素聚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得引力与氦核聚变产生向外的压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太阳核心发生坍塌进而导致太阳温度上升和外层膨胀,最后直至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

当太阳进入红巨时代,对地球来说或将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浩劫,因为太阳的半径将扩大约200倍,现在太阳的半径是69.6万千米,几十亿年之后半径将达到约1.4亿千米,这就意味着太阳的最外层表面将处在地球轨道附近。不过,由于到那个时候太阳的质量会大幅下降,至于地球是被“弹开”,还是像现在的水星那样接受太阳的炙烤上缺乏定论。

总之,太阳是一颗恒星,它遵循着恒星由诞生到成长成熟,再到到衰老死亡的普遍规律,然而作为有生命和智慧的人类,更应该考虑的是几十亿年之后我们是在地球上坐以待毙,还是移居其他星球。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不会。太阳作为一颗正值壮年的主序星,光辐射量是非常稳定的,不可能有较大的起伏。

我们知道,太阳核聚变是为了抵御自身引力坍缩而产生的一种平衡的热膨胀,由于太阳质量相对稳定,相对于自身巨大的质量,可以说是非常的稳定了。因此它的引力也是非常稳定的,所产生的引力坍缩也就同样稳定了。引力坍缩稳定,由于平衡引力坍缩的热膨胀所需的能量也就很稳定,由于热膨胀的能量是核心核聚变提供的,也就是核聚变反应的速度就很稳定了。

既然每一步都很稳定,那么太阳的输出能量能不稳定吗?太阳核心通过核聚变产生的高能辐射会在层层吸收释放中渐渐降低能量(频率),最终在光球层以黑体辐射形式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也就是说,在核聚变每秒产生能量稳定的情况下,光球层的面积决定了光辐射的能量强度,光球层面积越小,单位光子的能量将越强,太阳表面温度就越高,虽然总能量大致恒定,但单位光子的能量越高,破坏性就越大。目前太阳光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附近,如果光球层面积变小,光辐射光谱将向更高能的蓝端移动,届时太阳光将成为电离辐射,摧毁生物的分子结构……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太阳的体积很稳定,这得益于主序星阶段引力和核聚变的相对平衡,因此光球层的面积也是非常的稳定,太阳光辐射的频率也就同样稳定了,不会一下子变很高也不会变很低。

那么所谓的太阳休眠期究竟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与太阳活跃期对应的一种太阳表面的周期性变化,它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的活动。当太阳黑子活动变得活跃,就是太阳的活动期,相应的当太阳黑子不活跃甚至完全消失,就是太阳的休眠期。

而现在所知太阳黑子的产生是与太阳磁场异常有关,由于太阳磁场变化非常复杂,在活动期会产生大量的强磁场区域,这些区域会使温度稍低于周围温度,导致亮度相应降低,与周围的对比度增加,看起来就黑了一块,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太阳黑子。由于太阳黑子本身是磁场异常变化引起的,因此当磁能积聚到一定量就会爆发太阳耀斑,太阳耀斑除了磁爆产生的带电粒子流,还包括了一些高能的X射线,对地球大气和地面生物都会构成威胁。

所以,对于一个总辐射量和辐射频率基本恒定的恒星,活跃期比休眠期更危险。

这又是一则谣言了,早在之前英国的《每日邮报》就曾经发过一篇报道,说是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减弱60%,届时太阳将会进入休眠期。

其实太阳休眠期对地球的影响是很小的,因为这里的“休眠”指的并不是太阳不再发热了,而是说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数量将会在2030年附近大幅减少,达到近年来的最低值,太阳活动指的是太阳表面太阳黑子、耀斑、日冕光球层抛射等现象,目前为止,太阳活动减弱跟地球温度降低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还没有研究清楚。

太阳黑子的数量的确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在不同的年份,太阳黑子的数量不一样,有的年份甚至基本看不到太阳黑子。据说在明朝灭亡之后的70年间,也就是大概1644年之后的70年间,地球上曾经经历过一个名叫“蒙德利小冰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气候遭受了很大的变化,气候的剧变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在欧洲,人们也是经历了数百年一遇的寒潮,有人推测可能正是因为小冰期造成的饥荒导致了明朝末年大批的农民军起义,最终促使了明朝的灭亡。

而在同一时期,天文学家对太阳的观测表明太阳黑子几乎消失不见了,而这是不是导致地球经历冰期的重要原因呢?目前还很难说,因为我们知道太阳之所以发热是因为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核聚变,而核聚变是不能停的,一旦停下来或者是聚变功率慢了点,那么太阳就会塌缩,这也是为什么当太阳处于生命末期的时候它会因为核燃料消耗完了而在自身的引力下塌缩。

所以说,无论太阳活动减弱多少,太阳的聚变功率应该是不变的,那么太阳的发热量也应该是不变的,地球上的气候也是相对稳定的。其实有人计算过,即使太阳黑子完全消失不见了,地球平均温度也只会减少0.3摄氏度而已,这并不会对地球的气候造成太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地球气温已经越来越高,极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说未来地球温度还有可能降低的话,那也不是一件坏事,而即使降温,下降幅度也不会很大,何来人类大面积死亡一说呢?

之前《每日邮报》曾经刊登过此类消息,这不足被大家担忧,太阳不会在2030年进入休眠期,所谓的太阳活动减弱不是太阳发光发热能力的减弱,而是太阳活动,注意是太阳活动,诸如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这样的太阳活动次数会降低,其实,这样反倒对人类生活是好的。

有些人呢,就喜欢鼓吹末日论,不仅是过去,是一直有这么一群人,鼓吹末日论,发布一些不实言论。就像2012年那样,都说2012年12月21日太阳不再升起,现在都7年过去了。

太阳活动减弱这是呈现出周期性的,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这样,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恒星天体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