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陪葬了多少功臣 古代会让将军陪葬吗

目录导航:

  1. 昭陵陪葬了多少功臣
  2. 唐玄宗为什么只要高力士陪葬
  3. 清山处处埋忠骨什么意思
昭陵陪葬了多少功臣

据《唐会要·昭陵陪葬名氏》记载,有妃7人,王7人,公主18人,宰相12人,丞郎三品50人,功臣大将军以下57人,计151人。游师雄《唐太宗昭陵图碑》题记之陪葬诸臣165人,其中诸王7人,公主21人,妃嫔8人,宰相13人,丞郎三品53人,功臣大将军以下64人,内含藩将9人。宋敏求《长安志》载诸王7人,公主21人,妃嫔8人,宰相13人,丞郎三品53人(细数为54人),功臣大将军以下64人,共计166人,与游师雄所记略同。

唐玄宗为什么只要高力士陪葬

因为唐玄宗和高力士之间的关系是千古帝王中十分少见的,高力士也是难的忠诚的宦官,他们之间的关系虽说是主仆,但已经胜似兄弟。

1.高力士对于唐玄宗登基功不可没。为夺权登基,唐玄宗发动了两次政变,高力士不仅为李隆基出谋划策,还身先士卒替李隆基铲除异己,可以说,李隆基能坐上皇帝的位子,高力士功不可没。登基后,李隆基对高力士非常信任,让他侍奉左右,并破格把他提拔为青光禄大夫、右监门卫将军、云麾将军、执掌内事省事务。

2.高力士知分寸、不骄横。李隆基每次许他以高官厚禄,他都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一再推辞,因为他感恩养父高延福,认为自己所受官禄,不能高过高延福。高力士的行为让李隆基赞叹不已,觉得他人品又好,工作能力又强,愈发器重他。但很难得的是高力士并没有恃宠而骄,依旧全心全意侍奉李隆基,还为李隆基分担政务。比如官员的上奏,都由他先过目,大事才报给李隆基,小事便由他全权处理。

3.高力士在立太子和杨贵妃两件事上深得唐玄宗满意。随着李隆基年老,愈发怠于政事。高力士的作用也就愈发突出了,他不仅要处理李隆基和朝臣们的关系,还要帮助李隆基在重大问题做决策。除了处理朝臣之间的关系,高力士还为李隆基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就是立太子;还一件就是撮合了杨玉环和李隆基。

4.高力士与唐玄宗虽说是一种主仆的关系,但其实也是真正的兄弟对待。安史之乱时,高力士对唐玄宗不离不弃,一直伴其左右。在后来因为高力士被流放,唐玄宗对于很多消息都不能够及时的知道。但是在后来当高力士得知李隆基已经驾崩的时候,因为悲伤过度便吐血而亡,而李隆基在此之前就曾经拟好遗诏,在他死之后,只允许一个人为他陪葬,那就是高力士。从这件事情大家就可以看出,虽然李隆基是皇帝,但是在他即将要死的时候,最相信的还是高力士。

清山处处埋忠骨什么意思

“清山处处埋忠骨”是指在清朝时期,许多忠臣义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殉葬在了广袤的山地之中,沦为了忠骨。这个成语借用了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显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报国情怀。

它也借指抗战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斗争中,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正而殉葬的无数革命先烈和英烈们,他们的忠诚和品德超凡,为后世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因此,“清山处处埋忠骨”这个成语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在国家危难之际更要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清山处处埋忠骨的意思是指在历史上,有很多忠诚于国家的人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牺牲,他们的遗体往往被埋葬在山上或者荒地,但他们的忠诚精神和献身精神却流芳百世,让后人铭记。
这个词语源于古代的故事,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写下的诗句“何处不埋忠骨?”,表达了对忠诚者的敬重和怀念。
这个词语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学习先烈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这句话是形容在历史上有很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在战斗中死去,他们的尸骨就被埋在了山中各处。
这句话所传达的是对这些忠骨的敬意,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悼念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赞扬。
这句话是出自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清风拂山岗,敬礼千军万马行。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清山处处埋忠骨,无言谢红颜。
”这首歌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首军歌,通过歌词表达了革命军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先烈的崇敬。
这句话也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以表达对先烈的怀念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