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货币又称什么 古代钱币算度量衡吗

目录导航:

  1. 秦朝的货币又称什么
  2. 古代的钱多少元
  3. 谁知道古代说的500两黄金是多重
  4. 为什么圆形方孔钱在秦以后一直是金属货币的主要形式
  5. 半斤八两的意思是什么
秦朝的货币又称什么

在我国古代,实际上是秦国统一了中国,也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铜为下币,单位“半两”。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国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秦朝的货币叫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秦代货币。铜铸,圆形方孔,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个别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两”二字,故称“秦半两"。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古代的钱多少元

古代的度量衡与今天不一样,明清时的一两大约合37克。今天纯银的价格每克约3.5元,仅从银子价格考虑,一两银子大约值今天的130元。然而,这种单纯用银价来衡量的方式是不能反映古代银子的价值的。白银的开采难度古今差距很大,市场投放量和稀有程度也不一样。我们应该衡量的是古代银子在当时作为货币的购买力,而不是单纯的白银价格。衡量购买力,可以找一些古今都有的商品作为衡量中介。

先看看宋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宋朝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一枚铜钱为一文,一千文为一贯。因为古人用绳子贯穿一千枚铜钱的中孔后拴在一起,所以叫一贯钱。因此古人用成语“腰缠万贯”形容富有。然而宋朝的一贯钱经常“缺斤短两”,因为一千文太多了,使用时很少有人当面清点。这就使贪婪者有空子可钻,事先偷偷在一贯钱里拿出来一些,以少充多。后来,大家为了避免吃亏,也都跟着这么干。时间长了,就慢慢形成了定制,一贯只剩下七八百文,这就是宋朝的“省陌制”。省陌制的问题学界也在争论,没有定论,咱们姑且还是按照一贯一千文来计算。

宋仁宗时期,米价是六七百文一石。今天我们吃的普通散装大米,超市的价格是三四块钱一斤。宋代的一石约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也就是说,宋朝的“六七百文”相当于今天的“450元”,算下来一文钱差不多是0.7元,一两银子差不多合700元。

谁知道古代说的500两黄金是多重

答案是:古代的一斤等于16两,一两31.25克,所以古代的500两黄金是15625克。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在空气中甚至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纯氧除外)金在高温下都不会和氧气与硫反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比银强(银在1500度会氧化生成氧化银,金即使在3000度以上也不和氧气反应)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金就会被氧化一。

各个朝代的比率是不一样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举个栗子: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按照你说的500金,兑换人民币,清朝最高来算:500 * 10 * 220 =1100000

数据仅供参考

古代一斤16两,500两就是31.25斤。

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为什么圆形方孔钱在秦以后一直是金属货币的主要形式

主要原因:

1、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

2、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3、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

半斤八两的意思是什么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轻重相等。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较多用于贬义。半斤八两”常用来比喻双方旗鼓相当,条件差不多。可是人们都觉得不解,按现行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十两,半斤就是不是只有五两?与八两相比,少了三两。这个“半斤”怎么能和“八两”相等呢?

这还要从古代的度量衡说起。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了货币,同时也统一了度量衡,那个时候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

十六两制确定后,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时建社会一直被采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与现有的十进制有些冲突,造成许多不方便,所以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但是“半斤八两”这个词延续下来,被大家一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