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各自的原因和影响如何,有什么规律可循 古代有规定不许迁都的吗

目录导航:

  1. 迁都,各自的原因和影响如何,有什么规律可循
  2. 秦国自建国以来经历过几次迁都
迁都,各自的原因和影响如何,有什么规律可循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所在,需要各方面强力的保障;

首先就是安全,中国古代向来强调山河险固就是这个道理,就像原先的长安、洛阳,包括现在的北京-揽太行、扼京津,形胜之地也;不过在安全多维化的今天,这个山河之固的因素有所弱化;

另外也需要物质保障,说白了就是经济支撑,尤其是古代,农业经济为主,这就要求城市人口众多的首都周边有足够的可耕地提供粮食,或者有发达的水运输送粮食;中国古代后期,长安和洛阳不在被选为首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边粮食供应不上,而水运又不发达,而五代和宋朝,开封水运发达,选作首都实为必然;

现代世界,由于国家权力的分散,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好多国家好几个首都;不过,物质和精神,外在和主观,都是相互依托的,在中国这种举国体制下,迁都或者分都都是不可想象的;首都和众多的中心或区域城市的虹吸效应也很难短时间内消弭。

秦国自建国以来经历过几次迁都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曾迁都8次,定都9城,最终选定咸阳为秦朝都城。

秦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发展起来的一个王朝。秦国从始封君秦非子建立附属国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形势的国家,这个过程历经约700余年,经历了36位秦国君主,这些国君先后执政,付诸努力,最终使得秦国从地处西北的一个边陲小国成长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

秦国经过发展,秦人的力量逐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地变强。秦国面对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的不断变化,秦国为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从西往东迁徙,相应秦国的都城也不断在进行迁都(原来的都城由另一个城邑取代)。在古今中外,对于迁都一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仅在古代普遍,在近现代也有迁都的情况,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是正常现象,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的“迁都”更是常有发生。

迁都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无外乎是自然环境、政治需求、战略需要、社会文化、被迫迁移等情况。并且在古代分裂时期,迁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常事。加上古代的国家行政机架构也相对比较简单,比起现今的国家来说,古代国家进行迁都也会容易很多。秦国所处的时代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是处于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各国武力征伐、兼并争霸是当时的常态,秦国身处其中,自然无法独善其身。

秦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9次迁都。

秦国九次迁都,定都九地,分别是西垂,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 ,咸阳。

秦国前六次迁都,都是早期的战略性东迁,由最初的西戎蛮荒之地,到了经济文化发达的西周都城腹地,为随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后三次迁都,都见证了秦国为进一步强大而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