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十里的路马车要走多久 古代车马不方便吗

目录导航:

  1. 古代三十里的路马车要走多久
  2. 古代马车车轴磨不断吗
  3. 古代一辆马车可以拉多少人
  4. 古代普通人家有马车吗
古代三十里的路马车要走多久

古代一般马的速度是20km/h,极速奔跑能达到60km/h,但是那得是好马,还不能是拉车的状态。

如果是普通的马拉车,古代的路况又不好,我估计应该是5-10km每小时。

而且古代不同时期长度规定不一样。 周-清,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你需要什么时期的乘30就可以了。

然后再除以上面马的速度,大概多久就知道了

古代马车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马匹的品种、马车的质量和道路的状况等。一般来说,马车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0-15公里。根据这个速度计算,古代三十里的路程大约需要2-3个小时。然而,这个时间可能会因为天气、道路难度和马匹疲劳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因此,具体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古代马车车轴磨不断吗

古代马车车轴能磨不断。

公元前2000多年时,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车辆,就是用多根圆木,上面放木板,木板上放重物,前面用人或者马拉动重物,另外一个人不断将圆木摆在地面上,这样就是最原始的木轮运输,人们通过这样运输发现,圆木越大就走的越快,后来就逐渐增加圆木的直径,接着就演变成轮子。

但是最早的车是以圆形木板为行走部件,非常简单,就是用一根木棍放在圆形木板的孔内,到了夏朝,就开始出现了有辐条的车轮,有了轮子自然就有轴承,而轴承也是木头制作,到了周朝时期,人们还知道用油脂作为轴承润滑剂使用。

古代一辆马车可以拉多少人

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战车。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一乘即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三百乘即车上甲士900人,车下步卒21600人,后勤人员7500人,共计30000人。

4-8个

车既可载人,又可载货,其历史极为久远,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

19世纪,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喜欢马的优雅和诗意,但是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车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优雅和诗意终究抵不过现实,马车不得不将主要交通工具这个头衔拱手相让。

马车在中国的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而最古老的马车是从殷墟中出土的。

中国的马车以两轮为主,而西方马车以四轮居多。

春秋时期,有“千乘之国”的叫法,其中一“乘”就是一辆标配的战车: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手、长枪兵、弓弩兵各一,不同国家不太相同),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所以千乘之国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10万大军。

两轮马车机动性强,操作简便,在作战时灵活性更好。而且,两轮马车结构简单,成本更低,出现了故障维修也更方便。

汉武帝北击匈奴之前,两轮战车是战场上机动的主力,只是后来中土政权的疆域逐渐扩大,战场逐渐延伸至西北戈壁和北方平原一带,机动性能更加强大、后勤成本更低的骑兵部队逐渐取代了战车部队,两轮马车的使用也逐渐转向了民间。

民间使用两轮车,因为广大的群众买不起马,车的动力系统变成了牛、骡等牲畜。正因如此,四轮车也逐渐被使用。因为牛、骡速度更慢但是力气更大,这样能够使得四轮车更加安全可靠。

秦始皇统一车轨,在全国修建了驰道,其中道路和马车宽度的规制就来源于秦车的规格。自此以后,历朝历代也基本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

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可以说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其宽度大约为五十步(约69米),这一宽度除去中间皇帝出行的路宽之外大约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道路。不过这些驰道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始皇出行和战时运兵,百姓沾光只是意外之喜。

早期的轮毂与车轮其实就是一整块木头,这种车轮技术含量很低,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时间一长就容易破损。

后来人们发现,与实心车轮相比,辐式车轮不易破裂,且重量较轻,可以承受高速运行下的综合受力。之后,人们又在轮辋上打上金属钉,或者包上金属外缘,使轮辋更加坚固耐用。

很多人不明白马车怎么会比轿子的舒适性低,原因很简单,古代的橡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所以马车的轱辘是一个赛一个的硬,如果赶上一个大坎,能把你屁股颠裂,而轿子就不会出现这个弊病。

不过古人是充满了智慧的,没有橡胶制作的轮胎,人们想到用牛皮把车厢悬挂起来,这是罗马人的一个创新技术。

随着钢材应用的增加,促使弹簧诞生,这带来了马车减震的一次革命,两轮马车也可以方便减震了。

《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意思是,按照礼制,天子可以驾乘六匹马拉的车,诸侯、大夫、士人、庶人拉车的马数依次递减。

按照“礼”制,该是什么阶级的人,就应该用相应匹数的马来拉车。如果越级配马,比如庶人用两匹马、诸侯用六匹马,就是僭越。放在古代,是要杀头的。

虽然马车已经淡出了人们的事业,但在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欧式马车依旧是不可多得的夺目利器。欧洲的一些王室,也都保留有大量精美的马车,它们是艺术品,同时也是欧洲文化的活标本。比如说,每逢重大节日,英国女王还是会乘坐经典的皇家马车出行,而不是乘坐宾利或劳斯莱斯。也许在女王心里,马车才是专属于贵族的标签吧。

古代普通人家有马车吗

没有,中国古代平民用的不是马车 。在中国古代,马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只有达官显贵才能拥有马车 ,平民百姓只能用自制的手推车,人力车等,在中国古代,百姓生活本来就不易,有时赶上灾年,连饭都吃不饱或者吃不上 ,更不用说使用马车这种 象征身份地位的马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