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克曼人来历 阿富汗人历史来历

目录导航:

  1. 吐尔克曼人来历
  2. 中阿走廊的来历
  3. 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4. 阿富汗战争为了争夺什么
  5. 伊朗与沙特的历史渊源
  6. 白菜的由来与典故
  7. 塔吉克族来历民族经历了哪些
吐尔克曼人来历

土库曼人使用土库曼语,分成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192 8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土库曼人的远祖可追溯为古代西突厥乌古斯人,乌古斯分为24个部落,其中有名的是卡亚部、撒拉尔部、柯尼克部和佩切涅克部。

土库曼人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同一村落的居民有的务农,有的游牧。主要种植小麦、高粱、棉花、瓜类,饲养绵羊、骆驼、牛、马等。农耕技术落后。手工织毯技艺高超。十月革命后,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土库曼人是中亚的主要种族之一。前苏联的大多数土库曼人住在土库曼斯坦,尽管在邻近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一些分布。此外,还有大量土库曼人居住在前苏联之外,伊朗东北部,阿富汗西北部,伊拉克北部和土耳其东部。

土库曼语属于突厥语系奥古斯或西南分支的一种语言。因此,他们在语言上更接近土耳其的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而不是邻近的中亚国家的突厥语。

奥古斯人不仅参与了土库曼人的民族起源,而且还参与了安那托利亚突厥人,梅斯基特土耳其人,土族塞人,叙利亚和伊拉克土库曼人,霍列兹姆乌兹别克人,阿塞拜疆人,中国撒拉族人,摩尔多瓦加告兹人和其他克里米亚地区的民族。

土库曼人的奥古斯突厥人祖先于公元8-10世纪出现在土库曼斯坦的领土上。“土库曼人”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11世纪。在十三世纪的蒙古入侵期间在中亚的心脏地带,土库曼人逃往里海沿岸更偏远的地区。因此,与中亚的许多其他民族不同,他们几乎不受蒙古统治的影响。在16世纪,土库曼人开始在整个现代土库曼斯坦地区再次迁移,逐渐占领了农业绿洲。到19世纪中叶,大多数土库曼人已成为久坐或半游牧的农民,尽管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完全是游牧民族。

从16世纪到19世纪,土库曼人与邻近的国家反复发生冲突,特别是与伊朗和希瓦汗国的统治者发生冲突。这期间土库曼人分为二十多个部落,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统一,但在此期间却保持相对独立。

19世纪80年代初期,俄罗斯帝国成功地占领了土库曼斯坦。起初,传统的土库曼社会相对不受沙皇统治的影响,但是跨里海铁路的建设和里海沿岸石油生产的扩大导致大量俄罗斯殖民者涌入。

伴随着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在中亚发起的一段起义,称为巴斯马希起义。许多土库曼人参加了这次起义,苏维埃胜利后,一部分土库曼人逃到了伊朗和阿富汗。1924年,苏联政府创建了现代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人传统上过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土库曼人的传统住所是一个圆形折叠帐篷,它由一个木质框架组成,上面装有毡布,有时还铺有芦苇覆盖物,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安装或拆除。

土库曼人是哈纳菲分支机构的逊尼派穆斯林。土库曼人认为自己是逊尼派正统主义者的坚决捍卫者

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的主体民族。又称土克曼人。在乌兹别克、塔吉克、北高加索、阿斯特拉罕地区及许多城市也有分布。另有部分分布在阿富汗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中国新疆也有分布。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

“布须曼人”是荷兰殖民者对这一古老族群的称呼,意思是居住在灌木丛中的人。布须曼人不是黑色人种,他们肤色黄里透红呈黄褐色,身材矮小而干瘪,女人只有1.38米左右,男人最高也超不过1.60米。颧骨突起,头发浓密而卷曲,呈颗粒状。由于缺少皮下脂肪与水分,皮肤粗糙,皱纹很多。

那么小镇居民究竟是什么人呢?相关地方志资料上记载,他们自称是吐尔克曼人,先祖们大约四百年前从土耳其的安卡拉沿丝绸之路迁徙到此地,他们自西向东翻过了乌孜别里山口,穿过木吉到达了布伦口,队伍在这里不知什么原因分成两支,一支向北迁徙到了阿克陶县奥依塔克后,在此定居了下来,一支向南到了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定居。

吐尔克曼人不远万里大迁徙的原因不得而知,既没有口口相传,也没有找到相关文字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迁徙算是史上丝绸之路上路程远,规模比较大的时间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跨国民族大迁徙,里面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与研究。

中阿走廊的来历

瓦罕走廊的名称是英语译名,此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和瓦罕帕米尔。归属阿富汗巴达赫尚省,是到我国新疆的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谷。位于兴都库什山脉东北端。

该走廊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的支流帕米尔河,东到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塔吉克县。整个走廊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是15公里,最宽约有70多公里。我国与阿富汗的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是阿富汗与我国的唯一陆路通道。

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一、意义: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小说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

《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二、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人吴承恩(有争议)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 。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它的写作背景是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去天竺游历,学习经文。《西游记》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长篇神魔小说。作者以此小说表达辛辣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

阿富汗战争为了争夺什么

战略地位,阿富汗位于世界的中心,因此控制阿富汗是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的。

一旦美国控制阿富汗,那么在向西的方向上,美国就可以随时对伊朗和伊拉克进行打击。美国和伊朗的矛盾由来已久,2020年年初的“斩首行动”更是展现了美国要打击伊朗的决心。占据阿富汗之后,美国就可以直接在伊朗的门口对其进行威胁,加强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控制。

伊朗与沙特的历史渊源

伊朗和沙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7世纪初伊斯兰教诞生以来的阿拉伯-波斯冲突。在伊斯兰教的早期,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统治者试图征服波斯,但被波斯的萨珊王朝抵抗。在14世纪,沙特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与伊朗的关系一直紧张。20世纪初,伊朗的现代化和沙特的油田开采引发了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地区影响力争夺。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变得更加敌对。此后,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多个冲突中对立,包括叙利亚内战和也门内战等。


1 伊朗与沙特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2 在两国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和政治冲突使得它们的关系非常紧张。
其根源包括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例如,宗教派别、地缘政治、石油资源等。
3 同时,伊朗与沙特也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包括石油出口、经济合作、宗教事务等。
虽然两国存在许多历史渊源和矛盾,但是加强互相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是缓解紧张局势的重要途径。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7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古代的波斯王国和阿拉伯半岛的行省一直处于友好关系,但是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两者的关系逐渐紧张。632年,伊斯兰教创立后,波斯一度成为伊斯兰教扩张的目标。在历史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曾经多次爆发冲突,包括在20世纪初,沙特建立了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并试图通过宗教干涉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引起了伊朗的反对。近年来,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敌对关系,两者支持针锋相对的敌对派别和地区势力,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动荡和不稳定。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历史渊源源于宗教和政治因素。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争夺多次引起地区冲突。由于宗教思想、伊朗对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和沙特推动《阿拉伯和平倡议》的构想在伊朗看来具有威胁性,两国长期存在紧张情况。同时,沙特与伊朗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角力也加深了彼此的矛盾,两国外交关系十分紧张。


1. 伊朗与沙特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2. 伊朗和沙特都是伊斯兰教国家,但其教派不同,伊朗为什叶派,而沙特为逊尼派。
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上,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由于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等问题而存在激烈的冲突。
3. 在现代历史上,伊朗与沙特之间也有较多的矛盾。
例如,伊朗曾支持也门胡塞武装,而沙特则支持也门政府军。
此外,在叙利亚、黎巴嫩等地区,伊朗与沙特也支持着不同的势力,造成了地区的不稳定。


1 伊朗与沙特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渊源。
2 这源于宗教、地缘政治、能源资源等多种因素。
伊朗是什叶派的中心,而沙特则是逊尼派的中心。
两者之间早在公元7世纪时就出现了分歧。
此外,伊朗和沙特之间的领土争端以及能源竞争也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3 在当今世界,伊朗和沙特继续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
了解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对于理解中东地区目前的局势和动态非常关键。

白菜的由来与典故

据《本草纲目》记载:“白菜,亦名菘。菘性凌冬晚调,四 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

菘,相传原为王母娘娘仙园中菜,是王母一年一度宴请天神仙子的必备之菜。某年,玉帝第三女触犯天规,被赶下凡至 太白山受苦,遭受龟精之辱,得松阳真人解救与保护。度过磨难,返回天宫。

她向王母诉说松阳真人救难之恩,王母召 松阳真人参加天神宴。

宴毕,王母问松阳真人想要什么仙物带下凡尘,松阳说:只要天园菘,好让凡尘百姓都尝到天宫的 这种美味,以绝人间病患。

王母遂赐菘种,自是菘到人间,并以菘阳、太白之首末两字为名。

大白菜竟然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并且历史只有七八百年,也就是明清两朝才有记载。

据考证,白菜的远祖与甘蓝同宗,原产于欧洲,后由阿富汗传入中国。但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罐中,曾发现有白菜籽这足以说明我国的白菜栽培源远流长,距今自少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

白菜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汉朝张机的《伤寒杂病论》。那时的白菜谓之菘,与现代白菜的质量相差甚远。人们从小白菜开始,继而培养成散叶型白菜。直到宋代,结球包心形的白菜才培育成功。苏东坡曾赋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的诗句来赞美白菜。意思是白菜的味道像小猪的肉一样好吃,它是从土里生长出来的熊掌。元末明初的实心大白菜,已可长到15斤左右,曾被誉为蔬菜中的品。清朝光绪年间,清政府曾将3棵胶州大白菜送往东京博览会展出,从此传入日本。现在,白菜的品种很多。按形状可分为结球白菜、普通白菜和苔用白菜三大类,其中山东胶州大白菜最为有名。

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subsp. pekinensis),又称大白菜、京白菜,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蔬菜,目前已被广泛种植和消费。关于白菜的由来与典故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北京民间传说:相传在明代永乐年间,宫廷御厨采用雍和宫附近的土特产北京片皮白马蹄为原料,研制一种脆嫩、可口的佳肴,并将其命名为"白菜",以纪念宫廷名厨。

2. 隋文帝典故:相传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有一次他巡游至河套地区,看到那里种植的一种蔬菜非常茂盛,又嫩又白,十分喜欢。于是他将这种蔬菜带回京城,命名为"白菜",成为宫廷和民间餐桌上常见的蔬菜。

这些都是关于白菜由来与典故的传说和说法,实际上对于白菜的确切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记录。无论起源如何,白菜在中国的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农作物和蔬菜之一。

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白菜的由来,称其为“白菘”,是一种古代的蔬菜。据说,白菘最早是由商朝时期的商纣王的妃子妲己所种植,因此也被称为“妲己菜”。

2. 《史记·食货志》中记载了白菜的典故。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被派往西域,途中遇到了食物短缺的困境。他发现当地的一种蔬菜,外形与白菜相似,于是采摘回来供给大家食用,解决了食物问题。因此,白菜也被称为“张骞菜”。

3.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菜的由来与佛教有关。相传,唐朝时期,一位名叫慧远的高僧在寺庙中种植了一种蔬菜,这种蔬菜长得非常茂盛,叶子呈现出白色,因此被称为“白菜”。慧远将这种蔬菜献给了皇帝,皇帝非常喜欢,于是白菜逐渐流传开来。

这些典故和传说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白菜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流传的历史。无论哪种说法,白菜都成为了中国传统菜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塔吉克族来历民族经历了哪些

二O二一年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人口为50896人,是我国境内唯一的白种人。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出自于“塔吉”,塔吉克语为“王冠”之意。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那时候他们就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以南的许多地方,在这里繁衍生息,还有一部分是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向东迁移过来的塔吉克人,这就是我国境内塔吉克族的先民。

两千多年前张骞通西域,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使得塔吉克族和汉族在经历、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频繁,促进了塔吉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塔吉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塔吉克族以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圣纪节为三大主要节日。

民族经历:塔吉克族是一个由中亚,内迁至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还尚未进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祖先在中亚地区,也就是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大部分国家。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塔吉克族的起源地或聚居地。大约有80%以上的塔吉克族人,都居住在这两个中亚国家或地区。

塔吉克是中亚的土著民族。他们的祖先是古代中亚操东伊朗语的部落。原先在我国新疆南部也生活着许多说东伊朗语的居民。后来,他们逐渐维吾尔化,最后成为维吾尔族的一部分。

只有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操东伊朗语部落,由于这里山高路险,地方偏僻,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他们始终保持着东伊朗语言和传统的民族特征,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人与所有民族一样,具有多民族的成分,其中无疑有不少古代汉族的成分。传说塔吉克族祖先是太阳神与汉族姑娘结合而生,据《大唐西域记·朅盘陀国》记述,“其先祖之世,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其自称‘汉日天种’”,并说其王族“貌同中国”。他们还“自称云是‘至那提婆瞿旦罗’”,其意是“中国与天神之种”。

朅盘陀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古代汉族商人经此地到波斯等国。他们于该地设中转站,常有人居住,商人和中转站之人与当地居民通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汉族商人为了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以自己的姑娘嫁给当地的氏族部落首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塔什库尔干南部还有一处名为“克孜库尔干”的古堡遗址,意为“公主堡”。这些都说明,塔吉克人中有不少汉族的成分。

塔吉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期,在阿姆河上游,即在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谷地、阿姆河中游、泽莱浦河河谷以及咸海地区居住的巴克特里亚人、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的土著居民,他们就是塔吉克族的先祖,即说伊朗语的塞人。塔吉克族是我国目前唯一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一带,约公元2—3世纪时他们曾于塔什库尔干一带剪力过“去曷盘陀”国。这个名称属于东伊朗语。唐朝初期,该国归安西都护府管辖。

公元9—16世纪,塔吉克族先后受吐蕃、喀喇罕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的管辖。17世纪末,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克什南和瓦罕等地的部分塔吉克人东迁色勒库尔。18世纪初,塔吉克族改信伊斯兰教。

18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帕米尔东部塔吉克族聚居地区设色勒库尔回庄,实行伯克制,行政事务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新疆建省后色勒库尔由莎车府分设“蒲犁分防通判厅”,1911年改为蒲犁县。1954年实行民族自治,建立了自治县。

塔吉克民族的形成过程,完成于萨曼王朝统治河中地区和呼罗珊的时期。在国家独立的新条件下,许多文化传统复兴了,并且创造了新的文化珍品,其中包括获得盛誉的古典诗歌。早在阿拉伯人渗人中亚以前,在中亚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加强以及在封建关系发展条件下城市生活增长的基础上,出现了中亚某些部族(主要是定居的部族)联合并混合成一个民族的趋势。在粟特、吐火罗和呼罗珊三地交界处的一种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当时名为‘达里’语的塔吉克人的全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