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伊朗文化特色 非洲脸绘历史文化

目录导航:

  1. 十八世纪伊朗文化特色
  2. 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特点和原因
十八世纪伊朗文化特色

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至今,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代波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至今)。 几种世界重要的宗教如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巴哈伊教、马兹达教等都是起源于伊朗,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人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也有属于逊尼派。

语言文字

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至今,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波代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至今)。

古波斯语是楔形文字,有36个字母,从左至右书写。古币、图章、石碑及崖刻上仍有留存。最详细的是伊朗西部比斯通山上的崖刻。这一崖刻共420行18900个字,记述了大流士皇帝内征外讨、开疆扩土、当政治国的情况和对天神的颂赞(天神是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的主神)。

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分安息巴列维语和萨珊巴列维语,两种语言大同小异。安息巴列维语有25个字母,一个字母代表数个不同的音素。萨珊巴列维语多存留于宗教、历史、文学著作当中。当代普通伊朗人已读不懂巴列维语著作,只在伊朗大学中讲授。我国新疆出土的不少摩尼教经文著作残片(现存德国)是用安息巴列维语写成的。

近代波斯语又称达里波斯语(宫廷波斯语),是伊朗当今通用的语言。它源于东部霍拉桑的方言,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开始普及。据传阿拉伯人占领波斯西部后,当朝末代皇帝耶兹德卡尔德率众东逃至霍拉桑,其宫廷用语就是这种语言。近代波斯语采用阿拉伯字母(32个字母)。

文学

波斯文学是另一个令世人赞叹的文化遗产。在中世纪,伊朗文学创作已高度发展。有许多用波斯语写成的著作闻名于世,特别是11世纪初问世的波斯民族史诗《列王纪》(作者为诗人菲尔多西,940年至1020年),在当时被广为传抄。伊朗上下喜闻乐见,城乡传唱。其后,还有被誉为古代波斯民族英雄史诗的袄教圣经《阿维斯陀》、《贝希斯敦铭文》、《纳克希·鲁斯塔姆铭文》等。

艺术

考古发现,波斯人在公元前4000年已进入铜器时代。据称,伊朗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以前。聪慧的波斯人在石块、木材、陶土、金属、骨头上绘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和复杂的花卉图案。波斯绘画(细密画)在世界享有盛名,以其精致和细腻著称于世,使用的画笔有时是用一根毛发制作而成,15至16世纪曾盛极一时,至今仍经久不衰。

波斯地毯编织的历史与其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对原料的选择、色泽的搭配、图案的设计和编织技艺都要求极严,因此波斯地毯堪称世界上最精细、最富装饰性、最有价值和质地最优的地毯之一。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波斯地毯是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属于波斯帝国时期的地毯。

波斯优良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使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波斯民族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不同文明的传播者。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他们不仅从事大量的贸易活动,而且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伊朗的艺术经过了几次演变,古代的审美观念可以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波斯波利斯的考古发现中看到,到了伊斯兰教统治时期,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变化,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特点,卡扎尔王朝是古代波斯文化的最后阶段,然后艺术进入了现代,现代主义被引进并影响了伊朗的艺术圈。

电影

在过去的25年内,伊朗电影有300余部获得过国际奖项,最著名的导演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音乐

古代波斯的音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公元前559—公元前330年)就已相当发达,主要歌唱的是宗教圣歌和英雄赞歌。公元后的萨珊王朝时代(226-651年),是伊朗音乐史上的重要时代,尤其在巴赫拉姆古尔王(590-628年在位)的宫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音乐家,其中的巴尔巴德(Balbad)确立了各种音阶、旋法、旋律构成的音乐理论,对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伊斯兰时期,约8世纪中叶,在波斯的巴格达诞生了阿巴斯王朝。在这一王朝的宫廷里,音乐、舞蹈特别盛行,以此为活动舞台,以音乐家为首,使旋法、乐器、调弦法等波斯系的音乐遗产进入了阿拉伯各国,在当时的音乐家中,穆斯里父子和萨菲丁的贡献尤为重要。后者所撰写的《调式论》至今仍被视为伊朗乐律体系的理论基础。

13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期间,波斯文化给予土耳其和印度以巨大影响。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的音乐之间,有着近亲关系。

建筑

古代波斯建筑风格一直影响从印度北部到非洲桑给巴尔的出广大地区,一般用黏土做建筑材料,大型建筑用石材和砖。

传统茶馆

在伊朗各地有不计其数的传统茶馆(chai khane),每个省的茶馆都有起与众不同的特点,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每个茶馆的茶(chai)都很浓,都供应水烟(ghaluyn)和煮蚕豆(baqle),有盐和醋,同时供应各种小吃、糕点。有的茶馆还供应正餐,像羊肉串等烧烤或当地特色食品。

园艺

伊朗的园艺概念是建造人间天堂,西方语言中的“花园”一词就是源自波斯语,在伊朗的建筑中、古迹中和绘画中随处可见点缀的花园。

烹饪

伊朗有各种传统食品,主食一般为大米或面粉,羊肉抓饭、烤羊肉串,面包、葡萄叶包饭等,各种西方快餐如披萨、汉堡、炸鸡等也进入到伊朗。

舞蹈

伊朗传统舞蹈重视手、躯干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但和阿拉伯舞蹈的区别是很少有臀部的扭动,也吸收了印度北方的舞蹈动作,常用波斯鼓伴奏。

宗教

几种世界重要的宗教如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巴哈教、马兹达教等都是起源于伊朗,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人属于十叶派穆斯林,也有属于逊尼派的。

文化遗产

现存柏林博物馆的1620年波斯画家绘画:格鲁吉亚公主穆罕默德-贝克像

古代波斯文化正如波斯地毯一样绚烂多彩,波斯文化将西方和中亚连接起来,古代中东许多民族都是从属于波斯帝国的。

古代波斯文化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现代伊朗、阿富汗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都和波斯文化属于一个系统,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达吉斯坦历史上也受到波斯文化的很大影响

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特点和原因

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有以下特点和原因。

首先,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在东西方比例上有明显的失真,因为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对于世界各地的准确比例和大小认识不足。

其次,利玛窦的地图在南北方向上也存在一定的拉伸,这是因为他使用了Mercator投影法,该投影法在近赤道地区能够保持较好的形状保真度,但会导致高纬度地区的拉伸。

这种特点和原因源于当时的地理知识和绘图技术的限制。

尽管利玛窦的地图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其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活动,对于世界地理的认知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代地图制作已经能够更准确地绘制全球地理信息,使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更加精确和全面。

1.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把子午线向左移动170度,从而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将亚洲东部居于了世界地图的中央,因此,中国就变成了图的中心。

原因:迎合“天朝上国”观念

2.利马窦绘别的世界地图,只有轮廓,并不准确,并缺失美洲、澳洲和南极洲。

原因:当时的条件有限,认知有限。

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具有以下特点:

将中国绘在地图的中心,而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则分列在地图两旁。

地图上画有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即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墨瓦蜡泥加(南极地方)。

全图高七尺,宽三尺,分为六幅,成屏风状。

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原因是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心理,使其更容易接受。此外,利玛窦还将福岛(即加纳利群岛)零度经纬线移到图幅中央,同时将中国移到图中部,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则分列在地图两旁。他也根据原图和其他资料进行了考订,改正了旧图的错误,增加了各地风俗土产,使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并将其改名为《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有以下特点和原因:1. 特点: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在东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比较精确,但对于非洲和北美洲的形状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偏差。
原因:这是因为当时欧洲对远东地区的了解比较充分,通过航海探险得到了详细的地理信息,所以东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地图绘制相对较准确;而对于非洲和北美洲,当时的地理探索和信息相对不足,导致利玛窦在绘制这些地区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2. 特点: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将欧洲和非洲拉伸得更窄,使它们看起来更接近。
原因:这是为了反映当时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即欧洲,对非洲的重要性。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欧洲与非洲的联系更紧密,拉伸地图可以强调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理连通性和相互依赖性。
3. 特点: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将南美洲拉伸得更宽,使其与非洲相似。
原因: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南美洲的了解相对较少,利玛窦可能受到了人们对非洲的认知影响,将南美洲的形状和比例与非洲类似化。
总之,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在当时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下,存在着对已知地区的较为准确绘制,以及对未知地区的一些误差和偏差,这些特点和原因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知识和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