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少年歌行为什么传位诏书不一样
- 传位诏书原文
- 康熙传位给雍正的圣旨
- 雍正传位给乾隆的诏书
- 乾隆大帝传位诏书
- 道光传位诏书全文
- 雍正传位乾隆诏书原文
少年歌行两位继承人名字不一样的原因是一份传位给萧崇,一份传位给萧瑟。
明德帝传位诏书有两封,一份传给白王萧崇,另一份传位给萧瑟。萧崇适合做皇帝,萧瑟太理想化了,这就和当初明德帝和萧若风之间的区别,萧若风让位给明德帝并非逃避责任,自己不适合坐那个位置。
保护萧瑟,萧崇很像当年的明德帝,萧瑟像萧若风,有了第二份卷轴,哪一天萧崇想要杀萧瑟,就多了一份保命符,萧崇要杀萧瑟,萧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避免当初琅琊王的那种情况发生。
传位诏书原文诏书
奉天承运 皇帝诏日
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惟我皇侄大行皇帝,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XX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
钦此!
康熙传位给雍正的圣旨康熙在传位诏书中明确写道:传位四子雍亲王,所以野史中的传位十四子,雍正将十改为于简直是无稽之谈,况且传位诏书由满汉蒙三种语言书写,完全没有篡改的可能。这份传位诏书的出现也还了雍正皇帝一个清白,雍正十三年是清王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雍正的励精图治也就没有乾隆盛世的出现
雍正传位给乾隆的诏书传位诏书,公开宣布传位于皇四子弘历。但这道诏书并不是雍正临死前才立的,而是早在雍正元年就立下了。自雍正帝开始,清廷确立秘密立储制,皇帝在确立继承人后,立下诏书,
乾隆大帝传位诏书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康熙皇帝下发谕旨:
“朕於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
乾隆皇帝正式册立皇十五子永琰,担任皇太子,第二年改为嘉庆元年。
嘉庆皇帝亲自宣读了乾隆皇帝的传位诏书,历史正式进入嘉庆皇帝的时代。在《清史稿》记载中:
“上即位,尊高宗为太上皇帝,归政。”
“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
承天恩赐,众神福佑,乃有我大清千古基业。吴列祖列宗励精图治,开创伟业,世祖以冲龄之年,率兵入关,定都燕京,底定中原。康熙帝内除权奸,外平三藩,疏漕运,收台湾,战沙俄,平葛尔丹,奠盛世之基,开万古之兆。以至乾隆,国运昌盛,四海归服,创天下第一大国。嘉庆帝挥先世之余烈,振长鞭而御宇内。及大行皇帝,洋夷启衅,邪教丛生,国运日衰,然大行皇帝人孝备至,守成先祖之业。朕自幼深受先帝恩宠,今又受先帝遗托,以承千古之业。今乃多事之秋,朕当躬行勤政,焚膏继晷,望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勇之士忘身于外,以期中兴。今上大行皇帝庙号为“宣宗”,明年元旦改元“咸丰”,举国同庆三日,大赦天下。钦此!
道光传位诏书全文道光传位诏书: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分为满汉两种文字,十九个字的传位诏书令人看后不解,为什么?因为这份干系重大的诏书像一个“便条”,而且从来没有皇子封亲王与立太子同诏的先例?
作这样一个安排说明道光在传位问题上十分纠结,奕訢文武全才,有担当颇具进取心,奕詝自幼丧母,为奕訢生母抚养长大,凡事标榜仁义孝道,缺点是狩猎时摔伤了腿,行走时有点瘸,后世曾有人评价咸丰一朝时,称“瘸龙病凤”,病凤指慈安,此人软弱无能,任凭慈禧跋扈,
从后来这兄弟俩在政坛上的表现来看,道光的立储标准是错误的,既然是“择贤而立”那就不能仅凭“仁孝”这个无法界定的标准来衡量,何况咸丰即位后,翻脸比翻书快,对于有养育之恩的奕訢之母的封号迟迟不肯赐予,奕訢被封为和硕恭亲王,随即被边缘化了(束之高阁),可见咸丰的“仁孝”不过是夺储的一种策略罢了,
雍正传位乾隆诏书原文《雍正遗诏》
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朕蒙皇考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统绪,绍登大宝,夙夜忧勤,深恐不克负荷。惟仰体圣祖之心以为心,仰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勤求治理,抚育烝黎。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无一时不深其袛敬。期使宗室天潢之内,人人品端形方;八旗根本之地,各各奉公守法。六卿喉舌之司,纪纲整饬,百度维贞;封疆守土之臣,大法小廉,万民乐业。
十三年以来,竭虑殚心,朝乾夕惕。励精政治,不惮辛勤;训诫臣工,不辞谆复。虽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渐已肃清,人心渐臻良善,臣民遍德,遐迩恬熙,大有频书,嘉祥叠见。 朕秉此至诚之心,孜孜罔释,虽至劳至苦,不敢一息自怠,方翼图安保泰,久道化成。今朕躬不豫,奄弃臣民,在朕身本无生,去来一如。但皇考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至今虽可自信无负,而志愿未竟,不无微憾。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至于国家刑法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从前朕见人情浇薄,官吏营私,相习成风,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今人心共知儆惕矣。
凡各衙门条例,有从前本严而朕改易从宽者,此乃从前部臣定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斟酌,而后改定,以垂永久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嗣后遇此等事,则再加斟酌,若应照旧例者,仍照旧例行。自今以后,实愿内外亲贤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圣祖仁皇帝利益社稷之诚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时,共相辅佐,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则朕托付得人,追随列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可不愧不怍也。
弘历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闻正言,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臣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祖宗社稷万年之庆也。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其应行仪制,悉遵成典。持服二十七日释服。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
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
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至于国家刑法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
从前朕见人情浇薄,官吏营私,相习成风,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今人心共知儆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