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中国古代的成年礼被称为什么
- 古代对中老年妇女的别称
- 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什么
- 古代女子是及笄时成年还是花信时成年
- 女生18岁在古代称为什么
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成年礼一般会举行隆重仪式。
亦称"成丁礼","成年式"。旧时青年跨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仪式。形式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点。表示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古时汉族男子成年实行冠礼,女子成年实行的笄礼。古代成年先行冠礼,然后才行婚礼。所以冠婚二字常常一起使用。
冠礼是古代中国男性的成年礼。
成年礼作为年轻人成年的标志,多是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的仪式。男女
青年通过成人礼,表示他们生理和智力方面已经成熟,并可以谈婚论嫁。
华夏族的男青年到成年时,由长辈为男子举行冠礼。根据经书记载,冠礼实行于周代。
男子按周制在20岁行冠礼,天子诸侯多提早行礼以图早日执掌国政。 相传周文王12岁而 冠,成王15岁而冠。
古代对中老年妇女的别称一般称之为老妪
老人别称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mào]:70岁。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三国演义
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于称呼的礼仪要求也非常多,长辈们的自称和称呼就已经多得让人有些傻傻分不清。
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吾、余等,对长辈的称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男性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
“老朽”,“老夫”是老年男子对自己的谦称,“老汉”,“老叟”是老年男子的自称。女性长辈的自称有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
“老身”,“老妇”,“老妪”是老年女子对自己的称呼,“奴婢”,“贱妾”是老年妇女的谦称,“奴家”是女子对自己的自称。从古代女子的自称来看就可以知道古代男尊女卑的秩序了。
1、媪:
读音:ǎo
本义:对老年妇女的敬称,也泛指妇女:乳媪。媪,珠江“龙母”姓氏,姓“温”亦作“媪”,因原生长于广西武鸣河(古称温水或媪水)而随姓也。
如:媪妪(年老的妇女)
出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发谁家翁媪。意思是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2、妪
读音:yù
妪是形声字,女为形,区为声。有两个读音。读yù时用做名词,读yǔ时用做动词。妪的本意指年老的女人,后泛指女人。
如:老妪。
出自:《正字通》妪,今俗称老妇曰妪。意思是现在老年的妇女叫妪。
3、姏
读音mán,指老年妇女。
如:姏母,意思是能说会道的婆子。
4、姥
读音mǔ。指老年妇女的俗称。
如:阿姥 (老年妇女)
出自:《世说新语》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意思是不到十里,有个老妇女在卖吃的。
5、嬷
读音:mó
意思是老妇。
出自:《二刻拍案惊奇》这店家老嬷装得花簇簇地。意思是这家点被那个老妇人装点的花簇簇的。
01妇女。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但分而言之,“妇”是已婚女子,“女”是未婚女子。有时已婚的可以称“女”,但未婚的却不可以称“妇”。
02 媪(ao)。对老年妇女的通称。
03 妪(yv)。对老年妇女的通称。
04 姥(mu)。对老年妇女的通称。
05 嬷嬷。对老年妇女的通称。
06 娃。称少女或幼女。
07 妮。称少女或幼女。
08 处女。指未出嫁的女子。
09 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
10 室女。在室内的女子。即未出嫁的女子。
11 闺女。闺房中的女子。即未出嫁的女子。
女子:二字为古今通称,泛指所有女性。”《论语·阳货》:“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什么古代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这之后便可取字。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古代女子是及笄时成年还是花信时成年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来讲是及笄,现在看来是花信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女生18岁在古代称为什么古代女子18岁:二九年华。补充一下古代各年龄段,女人的称谓:
一岁以内:襁褓之年。
两岁:孩提之年。
八岁:总角之年。
九岁:九龄之年。
十三岁:豆蔻之年。
十五岁:及笄之年。
十六岁:二八之年,也称碧华之年
十八岁:二九之年
女子十八岁的雅称:二九年华。古代女子到16岁叫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到了20岁叫桃李年华,女子24岁叫花信年华。古代年岁的别称有:总角:指童年,垂髫:指童年,束发:指青少年,及笄:指女子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
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二九”。
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称作豆蔻。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