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周琼枝故事情节 古代丫鬟天天告状吗

目录导航:

  1. 儒林外史周琼枝故事情节
  2. 三竿恨剧情
  3. 古代为什么不能越级告状
儒林外史周琼枝故事情节

沈琼枝的主要事迹及人物形象

沈先生从青枫城回到常州,他送女儿到江都县完婚。沈先生的女儿沈琼枝要嫁给当地的盐商宋为富为妻。盐业生意在明清时期,实行的由户部掌管,官府指定代理人的专卖制度。盐税是明清时期重要的税收来源。能够做盐业生意的,都是与官府有关联的人。这位宋盐商,自然是不一般,他做专卖盐业生意的,收入颇丰,家道殷实。沈先生把女儿嫁给盐商,也为的是攀富贵。

既然是娶亲,宋盐商应当择吉日迎娶沈琼枝。怎料,沈先生父女到了江都县,在通报了宋盐商后,宋盐商只是打发个家人来吩咐把新娘直接抬到府里去了事,全然没有婚庆的热闹场面。沈先生发觉上了当,他劝告女儿做不了正室可以悔婚。老妈子把沈先生的不满,告诉了宋盐商。宋盐商听了很不以为然。他说,像他这样的总商人家(盐业专卖),一年至少娶七八个妾的,没必要像娶妻一样热闹铺张。看来,沈琼枝是给宋盐商做小妾的。沈先生父女一定是上了媒婆的当了。倘若,没有媒婆的吹嘘,沈先生那会轻易将女儿嫁人。媒婆骗人,并不罕见。鲍廷玺被媒婆说成举人,他骗婚成了。

沈先生写了呈子(状纸)到江都县县衙告状,状告宋盐商骗婚。知县收受了宋盐商的贿赂,驳回了沈先生的诉状。沈先生不服,又补了一个呈子,继续告。知县大怒,派两个差人把沈先生押解回常州。沈先生一时糊涂,轻信媒婆,把女儿的一生幸福断送了。

估计这宋盐商,他是要等到沈先生告他骗婚之事平息以后,再去理会沈琼枝。有其父必有其女,沈先生不甘心受欺骗告了状。他的女儿沈琼枝也不是吃干饭,而甘受屈辱的。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沈琼枝就来了个卷包会,她把室内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的,打了一个包袱,还穿了七八条裙子。这沈琼枝真够狠的,她是能带走的尽量带走了。七八条裙子,她是如何穿到身上的?沈琼枝颇有心机,她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

沈琼枝逃到了南京,她在哪里开了店铺,卖顾绣,写扇作诗的。顾绣原是宋朝的一种宫廷刺绣。到了明朝,尚保宝司丞顾名世的长子顾箕英之妾缪瑞云,她擅长宋绣,因而称作顾绣。缪氏在针法运用、配色和材料选配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和发展,顾绣也称作缪氏刺绣。沈琼枝开店卖顾绣,看来她也是一位刺绣行家。

杜少卿遇到沈琼枝之前,他在游秦淮河时,遇到了庄濯江。庄濯江是位商人,他和杜少卿一样也是乐善好施之人。不过,庄濯江与杜少卿挥金如土的布施行为不同。庄濯江比杜少卿有头脑,他是顺其自然的帮助别人,常给自己留有退路的。两万金与典当生意送与别人,是个大手笔,常人做不到的,庄濯江之所以如此做,他是熟悉楚越一带的生意行情,懂得如何做生意,也就有了退路。至于,安葬死去的老朋友,拿出三四千银子修曹武惠王庙,这些都是庄濯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所做的善事。

沈琼枝在南京做生意,受到恶少欺负。当她与恶少争吵时,被来看热闹的杜少卿救了。来到杜少卿家中,沈琼枝说明了自己本是宋盐商的妾,因为对婚姻不满而离家出走的事,她向杜少卿求救。

沈琼枝的不辞而别,宋盐商告状到江都县县衙,知县派差人来南京缉捕沈琼枝。杜少卿无力干预他人婚姻,他就资助沈琼枝四两银子。沈琼枝离开杜少卿家,随着差人回江都县去了。回江都县的路上,差人要敲诈沈琼枝。沈琼枝拒绝,并乘机逃跑。在被拿回来后,沈琼枝不服软,她和差人就吵了起来.差人勒索不成,反被羞辱。无奈,差人只得继续用轿子把沈琼枝抬回江都县。

描写沈琼枝的故事,吴敬梓是在极力拓宽写作的线索思路。沈琼枝贪图富贵和家庭地位,嫁给宋盐商。当发觉受骗后,她毅然不辞而别的离家出走了。这些虽然不合乎封建礼教的男尊女卑的夫权意识,显得沈琼枝很大胆很叛逆的,但也道出了沈琼枝不甘忍受屈辱,不甘心坐那没有名分的小妾的心声。吴敬梓笔下的沈琼枝比较周进、范进等只懂得科举官场的人来说,她行为不高尚,偷窃财物是不对的。然而她决然的离家出走,敢于和纠缠的恶少争吵,拒绝并奚落差人的勒索,古时的女子几人能如此?这些足可以说明沈琼枝的不同寻常了。

三竿恨剧情

三竿恨的剧情,说的是白玉凤投亲婆家遇水灾,未婚夫抢她珠宝害她命,对她连打三竿昏迷,幸遇渔夫江良所救并结成兄妹,再带她寻夫家成婚,洞房认出丈夫是害她之人而不从,伪善婆婆毒丈夫多次相害使义兄江良无命...

,故事发生在古代浙江境内曹娥江。 那年,山洪暴发,浊浪翻滚。孤女白玉凤随波飘浮,碰着一个捞财不救人的黄金龙,夺走了她的百宝箱,狠心地三篙将她打下水去!幸被渔夫江郎救起,送她投亲黄善婆家。
花烛之夜,劫后余生的白玉凤发觉新郎竟是谋财害命的仇人!只是在黄善婆的苦苦求情下,强忍怨气,带发修行,同黄金龙做了挂名夫妻。
恩兄江郎得知真情,劝玉凤鸣冤告状。她顾念婆婆慈悲、善良、不忍离去。哪知不幸之事接踵而来:江郎竟遭火焚,尸骨难寻;亲如姐妹的丫环茴香,又突然失踪……黄善婆一面安慰玉凤,一面派人修造善风亭,表彰江郎功德。一天,玉凤去祭奠江郎,与茴香不期而遇,终于真相大白,原来黄善婆是个口念弥陀、心似蛇蝎的伪善者。
这时,黄善婆善名远扬,朝廷赐匾嘉奖。恰逢她六十寿辰,正是“双喜临门”。寿堂上,白玉凤向前来送匾的御史冒死呈上冤状。御史明察秋毫,为她和江郎、茴香申冤昭雪。作恶多端的黄家母子,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三篙恨

清雍正二年发生在姚北地真实故事

《三篙恨》易名“花烛泪” ,说的是清雍正二年(1724)发生在姚北一个真实故事。那年七月二十三日五更时分,二塘头海堤被潮水冲垮,村庄四周顿成汪洋,人畜和家具均被水淹没。在这滚滚浊浪中漂流着一个被水吞淹怀抱两只皮箱的姑娘,途中遇一小船,姑娘将皮箱推给船中脸有刀疤的后生,思量图救。谁知这后生将皮箱捞进船舱,却不救人,反用力将姑娘推入水中,连打三篙,顾自捞得浮财,摇船归家。

剧本介绍剧情介绍甬剧越剧介绍

剧本介绍

剧本移植:洪潮、沈默。80年代,潮剧院三团演出。

剧情:明朝某年,曹娥江山洪成灾,余姚破落户黄金龙驾舟捞物,民女白玉凤全家遭难,惟有家传宝箱背在身上随波飘流。危急间求救黄金龙,黄救起她后,夺去宝箱,用篙将她打落水中。

玉凤幸为渔夫所救,结为兄妹后投奔早年定亲之婆家。洞房之夜,玉凤发现新郎竟是黄金龙,悲痛欲绝。婆母觉察后婉求玉凤勿扬家丑,准其在家带发修行。江良探妹,得悉原委,劝玉凤告官。黄母子密谋纵火烧死江良,婢女夤夜奔报,草舍毁于火海。

黄善婆假意为江良建亭,带玉凤同往吊祭,却巧遇婢女,始悉内情,但婢女被黄善婆药成哑巴。

善婆勾结县令向朝廷请赐旌表。于六十寿诞之日,县令登门,江良、婢女、玉凤席前告状,直至巡按赵御史到,冤情才得洗雪。

〖考释〗根据甬剧同名剧本移植。 摘自林淳均、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

剧情介绍

落水姑娘名叫吴凤姑,已将终身许配给邻村马家路后生马廷贵。谁知马廷贵是个败家精,终日吃喝赌嫖,将祖上财产败个精光,这天趁涨大水弄来一只小船“捞外快”,恰恰将落水的未婚妻吴凤姑的皮箱捞抢了去。

且说吴凤姑被马廷贵三篙击昏,并没淹死,迷迷糊糊地抱住一根顺水漂来的大木头,被青年渔民陈文英救得,背回家中,由陈母照料,暂留义士地陈家养息。

咸潮退后,二塘头吴家夫妇归来,得知义士地陈家救了女儿,非常感激。此时马家路马廷贵闻知大水中吴家虽遭损失,凤姑并未遭殃,就请算命瞎子择一良辰,准备迎娶凤姑。

新婚之夜,马廷贵喝得醉熏熏地进入洞房,凤姑见他脸上刀疤和房中两只皮箱,乃知马廷贵是个在潮水中只捞衣箱不捞人、连击自己三篙的恶人,一下怒火心中燃烧,狠狠朝新郎脸上打了一个耳光,转身逃到义士地陈家。

陈文英母子听吴凤姑将前后情由说了一遍,虽十分同情,但觉得马廷贵明媒正娶,吴凤姑已是他的妻子,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马廷贵被凤姑打了三个耳光,一时不明真相,忙请酒肉朋友商量,打探到凤姑躲在义士地陈家,赶去要求凤姑跟他回家。凤姑含泪当着乡邻面把事情始末说了一遍,马廷贵竟恼羞成怒,花钱请了一名恶讼师,写状控告陈文英强占民妻,到县衙门喊冤。

时宗汉马家路归属余姚县,县官姓叶,听人喊冤,看了状纸,立即传人升堂,将吴凤姑、陈文英母子及左邻右舍叫来。问过三人供词,叶知县叫过贴身衙役,嘱咐一番,将吴凤姑拖下堂责打四十大板。不一会,衙役出报说吴凤姑受不住重刑,已被打死。陈文英一听,泪如雨下,可马廷贵却神色不动。叶知县扫视堂下众人,说:“人死不能复生,你们两人谁把尸首收去殡葬?”陈文英答应领尸,而马廷贵却不肯。叶知县叫左邻右舍都作了证人,烧毁庚帖。将吴凤姑在堂后叫出,判给陈文英。原来这是叶知县用计成全陈文英、吴凤姑。两人跪拜叶知县作媒结成夫妻,同结百年之好。马廷贵虽然后悔,但也无可奈何。

时至今日,余姚城区和慈溪西部一带还盛传“三篙恨”故事。雀冬冬中有这样几句唱词:“千勿愁,万勿愁,愁只愁七月廿三五更头。”

〖考释〗根据甬剧同名剧本移植。

古代为什么不能越级告状

官僚制度体系正常运转的需要。

一是法律不允许。古代的诉讼制度规定,诉讼必须逐级告状,不许越级告状。

二是要付出沉重代价。古代的诉讼制度规定,越级告状的要笞40,受理的官员也要笞40;如果写匿名信向上告状的,要被流放两千里。

三是皇权不容亵渎。有重大冤情被压制无法申诉的,万不得已也可以向皇帝直接告状,但除了可能要先滚钉床外,还经常要冒承担冲撞皇帝仪仗责任的危险。

可见,封建社会法律是以维护皇权和森严等级为第一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