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太子是怎么立的?一定要皇后所生吗?还是先生的那个
- 明代怎么确立太子
- 九子为什么要夺嫡
- 太子庶弟是什么意思
-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
立储以嫡不以长(长子如是妃子生的,不行。比如康熙的大儿子,就是这样),立嫡以长不以贤(古代嫡子经常也不止一个,这就要以其中最大的一个了)(另:如果这时没有皇后,或以前皇后去世,被废等,就可能母以子贵。因为某皇子当太子,而从皇妃成为皇后)
明代怎么确立太子一般来说,明朝立太子有四种情况
1、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2、另一种情况是嫡子早逝,则立其子为继承人。
3、立子以贤原则,要看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
4、立储以爱,就是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就立他为太子,这种方式历史上虽有,却为数不多,也极易引发宫廷权利争斗。
明朝册立太子的仪式是中国历代宫廷中最为繁琐的,但任何人都得一丝不苟,否则,纠仪官会弹劾任何人包括皇帝王公,文武百官有可能因此而丢掉乌纱帽,甚至有性命之忧。
明朝实行嫡长制,除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外,基本所有皇帝都是嫡长子或长子,所有明朝宫廷一般直接确定荒岛吉日册立太子。
九子为什么要夺嫡一、康熙时期,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首要原因就是清王朝“立贤不立长”
一直以来,我国的封建王朝都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做的缺点固然很多,但唯一的一点好处就是一旦确定了皇长子,其余皇子也就只有默认的份,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且也是几千年来为人所承认的。尽管历史上有那么些少数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皇位的皇帝,但这毕竟是少数,嫡长子继承制还是主流。
然而,到了清朝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基本上已经变成了“立贤不立长”。比如顺治不是皇太极的长子,康熙也是顺治第三子,雍正是第四子,乾隆是第四子,咸丰也是第四子等等这些,都表明“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在清朝失去了作用。
这也就导致了在清朝前中期,权力交接时一直是极不稳定的。到了康熙时期,由于康熙皇子众多,很多有能力的皇子便脱颖而出,比较著名的几个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九子夺嫡”中的那九个儿子。我们经常说“人的贪欲是无限的”,是的,作为王爷的那些皇子们,在康熙两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又迟迟没选继承人时,他们觉得他们都有机会当上皇帝,因此便拼了命地在康熙身边表现。
所以,康熙朝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一个重要因素是“立贤不立长”制度所导致。
二、在清朝当王爷远远不像之前的明朝那么舒服,所以康熙的几个儿子会拼了命地争夺皇储之位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王爷的生活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无忧无虑,除了怕皇帝之外,想干啥就干啥。但事实上,历史上当王爷最舒服的王朝当属明朝莫属,走的时候给你一块封地,并且还有大量的钱财,而且封地内的税收大多时候归他们自己支配。但有一点,就是没有皇帝的召见不能随便进京。所以,在明朝当王爷还是比较舒服的。
但是,在清朝当王爷可就没有明朝那么舒服了,因为清朝对待宗室的态度极为苛刻。在对待宗室问题上,清朝的王爷们可就比较委屈了,因为他们一点犯一点小错,面临的处罚就很严重了,罚俸申饬都是常有的事,更严重点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降爵、夺爵乃至圈进等。再者,清朝的皇子可没有明朝皇子那么自由,没有皇帝的命令,他们是不允许离开京城半步的,虽然他们都掌握实权,但常常在皇帝眼皮底下行事,压力可想而知。
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登上权力的宝座。而在康熙年间,因为皇储之位的种种不稳定性为康熙的儿子提供了契机,所以才会发生“九子夺嫡”之事。并不是他们不想当王爷,而是清王朝对王爷的限制太多了。
三、跟康熙的纵容有关
在康熙年轻的时候,他最爱的皇后赫舍里氏便去世了,因为对赫舍里的偏爱,康熙便立年幼的胤礽为皇太子。然而,在漫长的太子生涯中,胤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最终导致他的太子之位两次被废。而在第二次被废之后,康熙便再也没有提立太子的之事,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康熙的几个儿子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了,他们都觉得以他们的能力,都有可能当上皇帝。
因此,为了壮大他们的实力以及获得康熙的好感与欣赏,他们一方面背着康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比如八阿哥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还获得了贤王的“美名”,而康熙作为皇上,对儿子们拉帮结派的行为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了他儿子们夺嫡的决心。
康熙时期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跟清朝独特的“立贤不立长”制度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康熙的纵容,基本上可以说是康熙一手推动了“九子夺嫡”的发生。
清朝之所以在康熙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事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康熙生下的儿子比较多,而且大多比较优秀;
二是太子胤礽有瑕疵,以及后来直接被废,太子之位空缺;
三是清王朝不太注重嫡长子继承制度。
九子夺嫡是发生在康熙晚年,主要围绕争夺皇位继承人而发生的重要事件,原因主要是康熙在位时间较长,儿子众多,大阿哥都五十多了,太子储位长达37年,又两次被废,惹得诸多皇子对皇位蠢蠢欲动,其中实力较强的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实力较强的,在两次被废的太子二阿哥之后,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
太子庶弟是什么意思太子的弟弟,不一个妈生的,叫庶弟。古代帝王一般把皇后所生的长子立为太子,皇后生的儿子都是嫡子,其他嫔妃生的叫庶子。如果立的太子不是皇后生的,其他嫔妃生的依然是庶生,皇后的依然为嫡子。过去多妻制时,原配妻子生的孩子为嫡,妾生的为庶。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康熙帝一生共有35位皇子,自古以来,凡是皇家,必定会早夭几个,而康熙帝的35位皇子中就有11个早夭的,没有早夭的排名到24位皇子。康熙帝的皇长子就是爱新觉罗·胤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阿哥,雍正帝的大哥。
胤禔出生于1672年,当时康熙帝才18岁,按照现在来说才刚成年,而在古代康熙帝都算晚了。胤禔的生母是惠妃纳喇氏,生胤禔的只是庶妃,五年后才晋升为嫔,后晋惠妃。在生胤禔之前,她还生过一个承庆,不过1岁左右就夭折了。
胤禔是庶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所以是庶长子。自古以来,皇帝立太子基本都是立嫡不立庶,无嫡立长子。不过清朝中后期就不一样,那时立太子就比较随性了,比如雍正时期,创立了一个私密立储制度,也就是将继承皇位的名字写下来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等皇帝驾崩了才可拿下宣布。
而康熙帝依旧是老传统,他实施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光从这个制度来看,胤禔作为庶子就没有资格立为太子。更何况身为庶子的他也根本不得康熙帝的宠爱,就拿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来说,胤禔连奢望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PASS了。
康熙帝最后立的是嫡次子胤礽为太子,因为嫡长子四岁的时候夭折了。不过胤礽不争气,连着两次把太子之位丢掉,这才引起了著名的九子夺嫡,让雍正获得了皇位。
因为康熙是明君。是千古一帝。他很清楚,以大阿哥的能力,是不足以登上九五之尊的。康熙的诸子之中。大阿哥的能力也并不突出,并没有特别优秀的地方。
在康熙帝的心里,他最中意的还是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废太子。因为废太子的母亲是康熙最为钟爱且净重的皇后,子以母贵,在皇后去世后,康熙自然将这份爱传递给了他们共同的儿子身上。可惜废太子不成器,在漫漫的太子岁月里犯错无数,已经把康熙的耐心丧失殆尽,他深深地察觉到,将这偌大的江山留给太子实在是不明智的。所以尽管他给了太子两次机会,期望他能有所进步,最终依然将他无情地剥脱。没有了太子,诸子争位的趋势便愈演愈烈,最终成烈火燎原之势,形成了八王夺嫡的格局。
作为康熙皇帝的长子,在这场争斗中,实在是没有什么优势。本身能力就一般,不得老皇帝重视。自身还极善妒忌,工于心计,手段却又拙劣无比,自然入不得康熙法眼,对他的厌恶又增添了几分。最终导致大阿哥身败名裂的,还是他的贪婪,不加掩饰的贪婪,身为大兄却丝毫无众阿哥兄长的气度,为人还是做事都是拙劣到极致,这也导致了康熙帝毫不犹豫地对大阿哥发动了雷霆一击,这是一个老皇帝对不成儿子最无奈的手段。身为皇子,不但毫无能力,而且完全无兄长的品质与责任,最终将大阿哥打入了地狱,再也无法翻身。
答: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超强,他八岁登位,十四岁就开始生子,一直生到六十三岁,一共生了五十六个孩子。
他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乳名叫承瑞;最后一个孩子,也是男孩,名字叫胤祕。
从理论上说,承瑞就是提问问题网友所说的“康熙的大儿子”了,但他仅仅在人世存活了三年,就一条小命归西了。
康熙早婚早育,十四、五岁的小人儿,就接二连三地生男育女,导致这些“提前”来到人世的皇子皇女存活率都不高。
他的第二个孩子是女孩,也是只存活了三年。
第三个孩子是男孩,乳名叫承祜,同样只存活了三年。
第四个孩子是男孩,乳名叫承庆,存活了一年零两个月。
第五个孩子是女孩,存活了两年。
第六个孩子是男孩,乳名叫赛音察浑,存活了三年。
第七个孩子是男孩,叫胤禔——因为活到了成年,所以,现在人们谈论的“康熙的大儿子”,指的就是这个胤禔。
胤禔为什么不能做太子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女真人入关之前,属于渔猎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文化落后,对于遗产继承问题,一般沿用两种思路,一个是长子继承;另一个是“幼子守灶”风俗。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一开始是立了长子褚英为太子的。
但褚英情商低,与努尔哈赤视如左右手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关系恶劣,与诸兄弟也不和,最后太子之位被废,遭到软禁,惨死牢中。
褚英被废,努尔哈赤把汗位继承人的对象锁定在次子代善身上。
褚英和代善都是努尔哈赤的原配佟佳氏所生,从汉人儒家思想来说,都是嫡子。
但代善确实不成器,干了许多让努尔哈赤恶心的事。
努尔哈赤后来就不管了,有生之年,再没立太子。
这就使得他在身死之后,尸骨未寒,诸子间就发生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幸好,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太优秀了,出类拔萃,独立鸡群,在角逐中胜出,继承了汗位。
不过,后世很多人都说,按努尔哈赤的意思,他是想把汗位传给十四子多尔衮的。
这也使得多尔衮在皇太极猝死后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发生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双方互不相让,几乎要兵戎相见。
诸王公大臣最后协议折衷,采取了平衡原则,推举年方六岁的福临登位,由多尔衮担任摄政。
福临吸取了祖辈、父辈的教训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教训,早早就指定了出过天花,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的皇三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为自己的帝位继承人。
康熙刚刚即位时,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六十九岁的,他也想提前指定帝位继承人的。
按理说,他在胤禔出生后,他可以立胤禔为太子的。
但是,大家注意,康熙是清朝诸帝中第一个几乎全盘接受汉儒家文化的人。
别的不说,看他给诸子起的名字就知道了,仿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字辈,还定下了最后一字的部首。
所以,康熙不急着给立胤禔为太子,毕竟,他也不知道胤禔是不是会像前面那三个儿子一样两三岁就夭折,而且,胤禔只是一个庶妃所生。
他在等待和观看皇后身子的动静。
这不,胤禔出生之后,康熙的第八、第九、第十个孩子也出生了。
其中的第九个孩子是女孩,仅存活了四年;第十个孩子是男孩,出生当日就夭折了。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
仁孝皇后有喜,经过九月怀胎,第五子胤礽诞生!
胤礽虽然是康熙的第六子,但他可是康熙的嫡长子呀!
在胤礽刚满周岁,康熙就迫不及待地确立他为皇太子。
可以说,胤礽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
虽然如此,胤禔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当上太子。
皇太子胤礽在康熙朝后期卷入党争,历经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初次被废时,康熙帝就非常看好胤禔,让他负责监视胤礽,从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
但是,胤禔太沉不住气了,他向父皇进言,要杀死胤礽。
这,引起了康熙的极度反感。
后来,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用“魇胜”巫术咒废皇太子。
康熙忍无可忍,宣示胤禔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幽禁在府第高墙之内。
这一幽禁,胤禔的政治生命完蛋了。
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个春秋,一直幽禁至死,终年六十三岁。
清朝和其他朝代还是不太一样的,商朝的时候,皇帝的继承,一般有哥哥传给弟弟,父亲传给儿子两种做法,而到了周朝的时候,一般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而中国古代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对于皇帝来说,也大概如此,那就是一个皇后多个妃子,而皇后的儿子就是叫嫡子,最大的那个就是嫡长子,当然可能还会有第二个皇后,那个也是嫡子。
嫡长子是第一资格的,其次是嫡次子,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皇帝,经常会不喜欢太子,但是又很难把太子废除,而改立其他皇子了,因为群臣都反对,所以阻力比较大。
用嫡长子的好处,就是减少皇子之间的竞争,因为皇帝一般有多个皇子,比如康熙就有好几十个儿子,如果每个皇子都要争这个皇位的话,那恐怕会争得你死我活的,而按照这个顺序的话,那么大家就比较相安无事。
而这种的坏处,也比较明显,那就是这个太子,不一定是最贤能的。
清朝的继承人,开始的时候,一般是大家选出来的,比如皇太极并不是努尔哈赤指定的,而是由王公贵族们一起选出来的,顺治也不是皇太极选的,而是多尔衮和其他王爷选出来的。
康熙呢,他比较喜欢汉文化,所以他采用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太子呢,是皇次子,是皇后的儿子,皇后难产而死,而皇长子呢,是庶长子,所以就没有选为太子。
而太子两次被废黜,为什么大阿哥允禔没有被选为太子呢,这个就有三个原因了,一,康熙不打算立太子,二,三阿哥指出大阿哥镇魇太子,三,大阿哥向康熙提出,可代他杀太子。
感谢悟空秘书的邀请,笔者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康熙的大儿子就是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这位皇长子是康熙皇帝和惠妃纳喇氏所生,长相帅气,而且也立下过战功,据史料记载爱新觉罗·胤禔曾和康熙皇帝一块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
那么作为长子的爱新觉罗·胤禔有没有机会做太子呢?您别说还真有。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太子允礽被废,而这个时期胤禔是有机会做太子的,而且此时的康熙皇帝是很器重他这个大儿子的,让他负责监视被废的允礽。
但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有些太心急了,而且过于冷血和狂妄,他竟然向康熙进言,要求杀死允礽。
这不但没让自己成为太子,反而让本来器重自己的康熙十分反感,后来他弟弟皇三子允祉向康熙皇帝告发他用魇术废太子之事,更是让胤禔的处境雪上加霜,不但被康熙骂为乱臣贼子,还被其削去爵位,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后来这位皇长子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
你好,理论上讲,康熙所有的皇子都有成为太子的可能,但实际情况受多重因素影响,有时连康熙也身不由己。大阿哥夺嫡失败,是因为一手好牌被他打砸了。胤礽能做太子,并不是因为他很优秀,主要是因为他嫡子的身份以及康熙的政治考量。
大阿哥胤禔虽是皇长子,但其母亲纳喇氏不是正宫皇后,他也就成了庶子。 胤礽就幸运得多,其母亲是康熙特别疼爱的孝诚仁皇后,他也就成了嫡子。孝诚仁皇后在生下胤礽的当天就去世了,康熙很自然地将感情转移到了胤礽身上。
康熙大儿子不能当太子,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儿子是庶出,就是不是皇后生的儿子啊,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宫女生的。
而大清王朝,到了康熙的时候,已经相对完善的承继了原本中原王朝的一套王朝治理方案。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制,这样,在和平治理国家时期,可以很好的均衡各方势力,让其他皇帝的儿子们,绝了夺帝的心。因为,你明不正言不顺,只要动了当皇帝的心,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康熙就立了二儿子,这位胤礽母亲为皇后赫舍里氏,胤礽为嫡长子,所以,理所当然做太子了。
但可惜的是,康熙晚年有点儿糊涂了,任由几个儿子争皇位,而且对二儿子是立了废,废了立三回。
导致九子争嫡的现象发生。如果康熙在继承人上早做打算,或许,清朝的历史,将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