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庙号是谁定的是他的继任者定的吗 古代皇帝用庙号吗

目录导航:

  1. 皇帝的庙号是谁定的是他的继任者定的吗
  2. 皇帝的庙号是生前就有还是死后封的?必须是下一任皇帝封还是别人?还有庙号有什么根据
  3. 庙号和帝号什么区别
  4. 是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5. 什么时候开始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皇帝的庙号是谁定的是他的继任者定的吗

皇帝的庙号是他死后在太庙中享有的尊号,死后由大臣和继任新君商定后决定的。不是每一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有的只有谥号没有庙号。庙号是太祖,太宗之类。谥号是如,宋真宗,宋仁宗之类。

皇帝的庙号是生前就有还是死后封的?必须是下一任皇帝封还是别人?还有庙号有什么根据

庙号是皇帝死后才会有的,是用来宗庙中祭祀才起的。同理谥号也是死后才有的(西周时期可能不是)。

庙号和帝号什么区别

帝号是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属于帝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2、起源不同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

是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

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唐朝之前的皇帝基本上用谥号来称呼,比如汉文帝、隋炀帝。

唐朝以前不是,唐朝以后是。

庙号起源于商朝,是君主在宗庙中祭祀的名号。商朝的礼制规定先王驾崩后将牌位供奉在宗庙内,当君王数量增加,就会将一些辈分较远的先王移入宗庙后殿不再加以常规祭祀,只在三年一次的合祭当中进行祭祀,这个仪式称为“祧”。而有大功或大德的先王则上庙号,将其单独立庙永远供奉,不再行“祧”礼(是为“不祧之祖”的典故由来)。所以一开始并不是所有君主都有庙号,必须严格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获得庙号本身就是对君主的极大肯定,商朝历史上拥有庙号的君主如高祖商汤、太宗太甲、中宗太戊、世祖盘庚、高宗武丁、世宗祖甲等都是商朝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君主。这个标准在汉朝也沿用着,并不是所有汉朝皇帝都有庙号,汉朝只有两个“祖”(汉太祖高帝和汉世祖光武帝),就连汉武帝这般按照后世标准“名为守成,实为开创”可以庙号“祖”的皇帝也只得到了一个“世宗”的庙号,因为当时的庙号非常值钱,也算得上明君的汉景帝就没有庙号。

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庙号就开始泛滥成灾了。开了坏头的就是篡汉的曹魏,本来曹魏有太祖和世祖两个祖也就够了,何况曹操和曹丕一个开基立业一个建元称帝,称“祖”也说得过去。没想到曹魏出了魏明帝曹睿这个奇葩,他居然在生前就钦定了自己的庙号(他也是唯一一个活着就定下庙号的中国皇帝),还是一个“祖”烈祖,于是他就和祖父、父亲一起成了“曹魏三祖”。毋庸置疑,这个“祖”实在是太名不副实了,虽然曹睿在钦定庙号后半年就一命呜呼(报应不爽),可是庙号制度的崩坏却是无可挽回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庙号制度非常混乱,各种庙号制度完备时期不可能出现的奇葩事你方唱罢我登场。等到唐朝的时候,庙号制度终于再次定型,所有皇帝都有了庙号,立下大功大德的君主则称为“祖”以彰显其地位,一直沿用到中国君主制结束。

庙号,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的称号。其实庙号比谥号起源更早,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但开始时庙号很严格,按照“祖有功,宗有德”原则,所以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所以一直到隋朝都是用谥号称呼,唐朝以后谥号加长,多用庙号称呼。

什么时候开始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从三国开始起,庙号就开始泛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一些因为在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一般都会有庙号。

至于三国以前尤其是汉朝,庙号追加的时候非常慎重,如西汉只有刘邦、刘恒、刘彻及刘询四位有庙号,其他的都没有,要不就是因为功绩不高不多而除去了庙号。

而东汉更是只有刘秀、刘庄跟刘骜三人拥有庙号,其他的基本上被取消了。所以到了三国时期庙号就开始泛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