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代王妃叫婆婆什么
- 皇母娘娘是不是皇上的妈妈
- 太平公主的婆婆是城阳公主长孙皇后的女儿吗
- 古代关于公主出嫁的说法
- 古代公主能有自己的宫殿吗
- 古代公主权力到底有多大
母后或母妃,如果这个王爷是皇后所出,王妃就叫婆婆母后,如果王爷的母亲只是皇帝的妃子,就叫母妃,但其实不管是否是皇后所出,只要是皇帝的孩子,都得尊皇后为嫡母,称母后
古代的王妃对婆婆的称呼应该也是和古代公主对婆婆的称呼差不多的,基本上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时最早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来又称“婆”、“婆婆”。
但是如果王爷是太后的亲儿子(嫡子),那也可以正常称呼婆婆为“太后”或者“太后娘娘”,跟随丈夫称呼婆婆为“母后”,或者也有私底下称“娘”或者“母亲”的。
如果王爷只是庶子,也就是说王爷是太妃之子,那王妃就还是称太后为“太后娘娘”或者“母后”,而称太妃为“太妃娘娘”或者“母妃”。
皇母娘娘是不是皇上的妈妈我觉得皇母娘娘绝对不可能是皇上的妈妈。皇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老婆,她住在天上,是天上的神仙。皇上即使在金贵,他也只是属于人间,住在皇宫里,不可能住到天上去。所以皇母娘娘怎么可能是皇上的妈妈呢?皇上的妈妈应该叫皇额娘,或者是皇太后。
不是,皇母娘娘应该是皇上的妻子,也就是皇后。皇上的母亲应称为皇太后。皇母娘娘应是臣子们对皇后的尊称,也有称为国母的。皇帝的子女则应称皇后为母后,而皇帝的嫔妃们则要直接你皇后。古代等级森严,称谓不对,要治以“大不敬”之罪,轻则收监,重则杀头。
皇母娘娘和皇帝的妈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于存在的人物,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而另一个是传说中的人物,皇母娘娘并不是皇上的妈妈,皇上的妈妈应该是叫皇太后,而皇母娘娘则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天宫中管理后宫的,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是玉皇大帝的皇后。
在我看的古代历史小说中,皇母娘娘有的是皇上的妈妈,有的不是皇上的妈妈。
第一种情况皇上是皇母娘娘的亲生儿子,则皇母娘娘就是皇上的妈妈。
第二种情况是皇上不是皇母娘娘的儿子,而古代皇位是只能传给男子的,而皇母又没有儿子,只能传给妃子所生或其他亲属的男儿,所以这种情况下皇母不是皇上的妈妈。
皇母娘娘不是皇上的母亲,她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位上神,是一个神位,并不是别人的妈妈是玉皇大帝的妈妈!实际上皇上的母亲是太后!
皇母娘娘,是皇上的妻子,并不是皇上的妈妈,皇上的妈妈叫太后,皇母娘娘,是皇上的正妻,后宫之主。太皇太后是皇上的奶奶,当然有的皇帝没有妈妈,或者皇帝不是摘出,有些会以先皇的皇后作为皇太后,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所以有的皇上没有妈妈。
太平公主的婆婆是城阳公主长孙皇后的女儿吗城阳公主与太平公主:城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唐高宗同母妹妹。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所以,城阳公主是太平公主的亲姑姑。此外,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所以城阳公主又是太平公主的婆婆。
长孙皇后的二女儿城阳公主,最初下嫁杜如晦之子杜荷。杜荷因太子李承乾之事被诛杀,她又改嫁薛瓘,生了几个儿子,其实一个是薛绍,薛绍娶太平公主为妻。城阳公主是太平公主的婆婆。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城阳公主跟随丈夫离京为官,双双死在房州,灵柩返还京师,她病故于咸亨二年(671年),享年41岁。而她的儿子薛顗、薛绍都被武则天称帝前夕杀掉了。
古代关于公主出嫁的说法古代公主出嫁,有专门的词出降、下降,也称下嫁。娶皇帝女儿只能叫 尚、尚主。
女子出嫁在古代称为“嫁”“归”“适”“许字”“出阁”“出适”“出聘”等,婚姻观念、风俗习惯、身份地位等文化因子就渗透在这些称谓中。
1、嫁 《说文解字》:“嫁,女适人也。”扬雄《方言》:“自家出谓之嫁。”“嫁”字左部表示“女子”,右用“家”表示字的读音,意即女子出嫁到丈夫家生活,做丈夫家族的成员,以丈夫的家为最终归宿,故古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说法。
2、归 《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意指女子出嫁至夫家犹如回家,后也用“于归”称出嫁。“归”字左部表示读音;古代“男主外,女主内”,右部是个“帚”字,是一种清扫工具,表示女子的主要职责是料理家务、打扫卫生,故女子许配也说“执箕帚”,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
3、适 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嫁”和“适”有等级区别,《仪礼注疏·丧服》:“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4、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五有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字。”上古时期,女子十五岁为适婚年龄,最迟也不过二十岁。对女子来说,起“字”就有了“许嫁”的意思,女子许婚叫“许字”,女子嫁人叫“字人”,而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待字闺中”。
5、出阁 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住在阁楼上,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出室”,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出阁”最初指公主出嫁,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稂华可尚,出阁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新娘轿子的前方是:天文官,按照公主身份所应配备的陪嫁物品与仆人,蜡烛灯笼二十副,相应使臣,头插钗子的童子八人,方形扇子四把,圆形扇子四把,引障花十盆,提灯二十个,行障,坐障。皇后亲自送行,乘坐九龙轿子,皇太子骑马。公主两边是两重围子。公主后边,是宗正寺(专门掌管皇族事务的官署)长官荣王赵与芮,理宗的弟弟,公主的叔叔,荣王夫人以及其他达官贵人的夫人。
迎送新娘的队伍到了驸马府,举行皇帝赏赐的九盏宴会。宴会结束,皇后、太子先回宫。公主回到自己的位置,行新婚夫妇同食之礼,礼毕,公主行侍奉公婆盟洗进膳之礼,拜见公公婆婆的时候,要递上名片一张,衣服一套,手帕一盒,梳妆用的小匣子,澡豆袋(装洗澡用品——类似今天香皂的袋子),银器三百对,衣料五百身,其他亲戚都有不等的礼物。洞房花烛夜,自然是新郎新娘一生最难忘的时刻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 要高。公主婚礼主要由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等礼仪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将所选额驸带至乾清门东阶下,宣旨:“今 以某公主择配某人。”额驸跪拜接旨。指婚后,额驸家择吉日向皇家行纳采 礼(又称“一九礼”)。届时额驸送彩礼至午门外恭进。据《大清会典事例》 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礼为“驮一、马八”;后改为“羊九 只”。纳采次日,皇帝于中和殿、保和殿悬彩设宴,款待额驸及其男性族人。额驸等先至慈宁宫外向太后行礼,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礼,然后入宴。席间 演奏吉祥乐曲。宴毕,额驸等还要到皇后宫外向皇后行礼。同日,太后在慈 宁宫宴请额驸族中女眷,皇后率皇贵妃、妃嫔等与宴。出降前一日,内务府官员率銮仪校抬送公主嫁妆至额驸家,额驸要率族人于乾清门外行三跪九叩礼迎接。嫁妆送到后,由内务府管领命妇负责陈设。随同嫁妆送至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格格,满语小姐之意)。试婚格格由皇太后或皇后于宫女中选择精明貌美者充当,任务是在公主出降前先行与额驸同床试婚,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如无异常,公主出降便按期举行;反之,则另议。 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试婚之仪是清宫特有的习俗。此举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王公贵族禁行。公主出降这天,额驸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礼品为鞍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酒45瓶。受礼后,皇帝、皇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慈宁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人。但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礼及筵宴均被废止。准备出降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时到,先至皇太后、皇帝、皇后前依次行告别礼;如系妃嫔所出,再向生身妃嫔行礼。然后,公主在命妇引导下升舆出宫,赴额驸府邸。公主乘舆由内务府校尉抬行。其前有仪仗开道;其后,送亲福晋、夫人、命妇等乘舆随行;最后是护送的骑马军校。送亲队伍浩浩荡荡。至额驸府邸后,额驸父礼男宾于外厅,额驸母礼女宾于中堂,公主与额驸于洞房行合卺礼。礼毕众退。归宁是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婚后第9日,公主偕额驸入宫拜见太后、皇帝、皇后等,依次行谢恩礼。其日宫中少不得还要大张筵宴,热闹一番。
古代公主能有自己的宫殿吗住在夫家,和丈夫公婆一起住,当然婆家上下,但凡看见公主都得磕头行礼,公主属于君,婆家属于臣。
皇宫只能住一个男人,就是皇帝。
即便是皇子,只要成年,也必须搬出皇宫居住。
古代公主权力到底有多大古代的公主就是有皇室直系血亲,父亲或自己的兄弟必须是皇帝。这就代表了公主的地位非常高,自然权利也就不小。在古代,公主的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古代女子结婚,是嫁到别人家里去,婚后的责任包括生儿育女,照顾丈夫,侍奉公婆等等。如果做了长嫂,还要连着丈夫的弟弟妹妹们一起照顾,日子可真算不上好过。但对于公主来说,要让她们承担这种责任,显然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