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代农田贵吗
- 古代一个村子有多少亩地
- 古代农民平均有多少地
- 古代一户有多少亩田
- 为什么古时候能种那么多田地
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要看什么朝代,明朝还是清朝。古代重农轻商。田价比较高,视田地肥还是瘠,一亩要值二三十两银子到五十两银。
不贵
平均而言,大约相当于产出的十倍左右。荒地多多,就不值钱,若是产量高赋役少粮价高就高价。比如明朝初期可能一亩水田也就几两银子,一般平均也得七八两,中后期江南高产好水田最高可达50两一亩,崇祯时期降到几两,清初康熙初期四五两,康熙中期涨到七八两,到了清末几十两,耕地价格主要和社会发展
古代一个村子有多少亩地按《十六世纪中国民代之财政与税收》的说法,明朝时的小村庄大约按里甲制度组织,一个小村庄大约是一“里”,一“里”理论上有十“甲”/一百一十户。所以人口不太稀疏的地方,一个村庄得有四百人左右吧。
那么按照一人能耕100亩来看,一个村庄起码有四万亩地。
古代农民平均有多少地1 古代农民平均拥有的地通常很少。
2 原因是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非常不公,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贫富差距大,大部分农民只能拥有很小的土地或者没有土地。
3 在中国古代,根据历史记录,农民平均收入和拥有的土地与年代和地区有关,但通常情况下非常有限,估算可能只有几亩或者更少。
1 古代农民的平均土地数量因时代和地域而异,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村中,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土地的分配和归属受到统治者政策和地主家庭的掌控,因此农民的土地数量普遍较少。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农民的土地数量逐渐增加,但这也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地理条件。
延伸:实际上一个国家农民的平均土地数量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不少影响,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科技进步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都会对土地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1 古代农民平均拥有的土地较少
2 原因在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大量土地被世袭地主、豪绅垄断,普通农民只能租佃或散居在荒山野岭或贫瘠地带,导致土地占有率极低。
3 具体情况因时期和地区而异,实际数据难以考证。
以明清时期为例,全国平均亩产量为42至53斤,按照人均口粮需要500至700斤两计算,一个农户需要拥有至少10至15亩土地才能自给自足。
而当时六成以上农户只有2至3亩土地,只有少部分地主才拥有20至50亩甚至更多的土地。
因此可以看出,古代农民的土地数量整体来说是比较少的。
1 在古代,农民拥有的土地并不均等,地主阶层拥有相对较多的土地,而农民则拥有的土地较少。
2 原因在于古代的土地制度,它是封建专制的产物,土地的分配权完全掌握在皇帝、官僚和地主手中。
3 因此,古代农民平均拥有的土地面积是相当低的,具体的数据因时代和地区而异,有一定差异。
例如,清朝时期,农民平均土地面积仅为1.5亩左右,而到了民国时期,平均土地面积略有增加,但仍然较为有限。
1 古代农民平均拥有的土地比较少。
2 原因有多种,一是古代农业技术落后,农民对土地的利用率低,种植粮食等农作物的面积少;二是地主阶级占据大量土地,普通农民只能依仗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耕种,因此拥有的土地比较有限。
3 据历史文献记载,明代普通农民的耕地面积大约在2亩左右,而清代则降至1.5亩左右,可见古代农民平均拥有的土地确实比较少。
古代,一户农民,大约有五十亩田,这个取决于天气和品种选择。古代30亩农田种粮食、轮耕,20亩桑田种桑麻、薪炭。
古人比咱们种更多的地,只是因为咱们没有那么多地。晚上下班带上口袋去地头玩手机,收割机到自家地头开镰到扎口袋搬车上开回家卸下还不到三个小时,第二天起床看看天气把粮食摊地上去单位,又是一条好潇洒,仿佛昨晚只是去KTV洒一圈。
为什么古时候能种那么多田地因为古时候没有那么多工业占用土地,也没有盖楼的需求,更没有那么多人口,所以可以种那多地
古时候能种那么多田地是因为,一是人口少,二是没有现代工业占地,三是村庄都离的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工业占用一部分,人口增多建设占用一部,所以地是越来越少,古时候工业不发达,没有占用耕地,现在建工厂占地,修铁路、公路占地,建楼房修旅游景点占地,导至耕地越来越少。
在我国古时候,农民在财力人力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想尽量的多种地,不是说地越种得多越好,而是在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也没有现在种植产量达到所能提供的化肥和农药,只有很少量的农杂肥,产量有限,只能依靠广种簿收的方式,尽量的多种点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