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文帝的文是庙号还是谥号
- 太宗文皇帝是唐太宗吗
- 雍和门的牌匾是谁的手书
- 高祖是不是谥号
- 李世民帝号称什么
- 司马昭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帝
- 西魏皇帝的庙号
- 庙号有褒贬吗
文帝为古代皇帝谥号之一,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文是谥号。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治世″,被史学家誉为"文景之治″。
刘恒不仅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而且他还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很有孝心。
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文”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文帝是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太宗文皇帝是唐太宗吗是的。
1、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
2、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县),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将、司徒,封为秦王。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设立文学馆,笼络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儿子,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1]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3、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4、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天王殿的牌匾是"雍和门",因为这里本是雍亲王府的大门。此牌匾为蓝底金字,加盖玉玺,按照皇室规定:雍和宫牌匾书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其中汉文为乾隆皇帝(庙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御笔。天王殿为雍和宫的第一进殿堂,楹柱上有一幅乾隆皇帝御笔对联: 法境交光六根成慧日, 牟尼真净十地起禅云。
此外,雍和宫内所有题额汉字部分均为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御笔。
高祖是不是谥号高祖是庙号,名字中带祖有宗的,是庙号,对一个人的生前的成就、特点、贡献评价的是谥号。
高祖是谥号。
太祖”和“高祖”都是属于开国之君的庙号,长期以来,我们都将刘邦称为“汉高祖”,但实际上刘邦的庙号其实是“太祖”。
西汉时期就已公认刘邦的庙号是“太祖”了,为何东汉时期的班固依旧在《汉书》中用“高祖”称呼刘邦。
庙号的由来要比谥号早很多,至少可以追溯到商朝中期,而谥号要到西周时期才诞生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谥号是人死后,后人所给的评论(不一定是亲人,因而评价有好有坏),庙号和谥号二者虽然都有评价的意思,但由于庙号主要是用于祭祀,所以往往庙号的获取门槛要更高一些,其情感基调也更加正面化一点。
谥号这种东西,其实可以看作另外一种形式的墓志铭。
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例如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
把刘邦称作“汉高祖”大概是最普遍的历史常识了。在网络很多人追问这些问题:汉高祖是庙号还是谥号?汉高祖年号庙号谥号?汉高祖是庙号吗?汉高祖的庙号?汉高祖刘邦的庙号?汉高祖谥号?汉高祖是谥号吗?对于历史略知一二的人,觉得“汉高祖”不是刘邦的庙号就是谥号了。毕竟这是从古叫到今的,古人也都这么叫。
比如元曲《哨遍·高祖还乡》就写“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比如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向刘备表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里,诸葛亮也用“高祖”来指代刘邦这位西汉开国皇帝。
高祖不是谥号,是庙号。谥号的意思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等。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
庙号自三国起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外一般都有庙号。
李世民帝号称什么李世民,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简称文皇帝,庙号太宗,年号贞观,一般称李世民为唐太宗,又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司马昭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帝皇帝的谥号不是随便乱给的,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在《逸周书·谥法解》里面的解释是: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司马昭取的是“经天纬地”之意。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他的儿子司马炎篡夺曹魏的帝位之后,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主要是父亲司马昭的文治武功的功劳,所以为父亲起的谥号是文帝。
西魏皇帝的庙号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性王朝。
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
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本名:元宝炬
成就:军事上进行改革,推行府兵制,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结局:大统十七年(551年),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葬于永陵。
谥号:文皇帝
庙号:无
本名:元钦
成就: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大战东魏
结局: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元钦对于元烈之死愤愤不平,密谋诛杀宇文泰,夺回大权,因事情泄露,同年四月,宇文泰鸩杀元钦。
谥号:无
庙号:无
本名:元廓、拓跋廓
成就:无
结局:西魏恭帝三年(557年),为权臣宇文护所废, 降封宋国公,惨遭杀害。
谥号:恭皇帝
庙号:无
庙号有褒贬吗庙号当然有褒贬,庙号可以说是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
褒义的庙号有太祖,太宗,世宗等,都是不错的,而贬义的有隋炀帝,明神宗等等
庙号有褒贬
庙号中,英宗(短命)、穆宗(短命)、神宗(名褒实贬)、德宗(遭遇战乱)、高宗(由盛转衰)都是不好的!
其他太 祖(开国)、太 宗(朝代佼佼者)、高祖(开国)、文(文治)、武(武功)、孝(仁孝)、世 宗(承上启下)等等都是褒义的!
仁宗(中等以上皇 帝)不褒不贬
晋朝有本书,——《逸周书》其中《谥法解》一文,专门写对谥号的解释!
庙号有褒贬。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严格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意愿却没有成功,有心无力;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为人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