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意味着什么 古代言官有多厉害

目录导航:

  1. 言官意味着什么
  2. 言官什么意思
  3. 谏诤制度是指什么
  4. 方孝孺是言官吗
言官意味着什么

言官意味着监察和劝谏。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

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

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对于中央与地方百官的监察,历朝历代皆不乏相关机构与制度的建设。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言官制度。

言官什么意思

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力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明代言官谢迁,浙江余姚人;袁可立,河南睢州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言官

代表人物 明代言官谢迁

职务 监督与上谏

古称

台谏

明代言官

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

释义

监官和谏官

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利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明代从明初朱元璋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其中尤其为人们所关注的是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并以群体的面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威慑力量。

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十分重视对监察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建设。而在这方面,明朝所建立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应该说是最为完善的,由此形成的明代言官群体也十分独特。按照明制,这个群体总人数一般保持在200人左右,为历代之最。

谏诤制度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谏诤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指在君主专制主义下,臣子对君主提出关于国家治理、皇帝生活等各方面的意见从而减少政府决策的失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明代前期言官群体同心辅国、勇于进谏,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明代的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

明代中后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政治无序,言官群体也发生了蜕变。言官群体尸位素餐、同流合污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腐败,加速了明王朝的衰亡。可以说,言官群体在政治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和明朝国运休戚相关。

方孝孺是言官吗

方孝孺不是言官。

在古代,对于言官有些严格的定义,只有当过御史的才能算是言官。纵观方孝孺履历,始终在翰林院任职,并没有这个履历,虽然他的言语再犀利,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也出自方孝孺之手,他也不能被成称为言官。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连十族的人。

方孝孺不是言官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世称正学先生,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明初政治家、思想家、散文家。

方孝孺年少时师从宋濂,后隐居田园,教书度日,洪武后期任汉中府教授。1399年建文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政事多有咨询,倍受信任。为官期间辅助建文帝,均免赋役,更定官制,精简机构,削弱藩王,大力推广新政。1400年,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1401年,朱棣攻入南京,命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但他表示“虽灭十族,亦不附乱”,最终被杀,时年四十六岁,受其株连,死者达870余人。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不是。

方孝孺官职为翰林院文学博士。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

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

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不是言官,是文学博士,属于言教官员,著书立说,编修史籍,起草皇帝诏书,没有实权。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主题鲜明,议论大胆,代表作品有《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等。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凌迟处死并被灭十族,南明时被追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