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代从军和服役的区别
- 戍边数十载的古代人物
- 古代戍边战士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 出塞马戴戍边将士形象特点
- 戍边塞的意思
- 边塞诗人是什么意思
- 古代边关的守军数量
- 古代战士守卫边疆的诗
- 古代镇守边疆的名将
古代称从军为【从军】、【从戎】、【戍边】、【服役】,意思是参加军队,投身军旅,戍守边疆,保家卫国。
从军:见汉·王粲 《从军诗》之一:“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
从戎:同“从军”。语出三国曹植 《杂诗》之二:“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戍边:《尉缭子·兵令下》: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
戍边数十载的古代人物第四十九节 戍边名将曹玮(北宋)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仁宗时名将,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三子。曹玮少年老成,从小就便随父在外任职。曹彬任武宁军、天平节度使时,曹玮都在军中任牙内都虞候。他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尤精于《左氏春秋》。
古代戍边战士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敬爱的父母大人,你们在家乡还好吗?儿远在万里之外,甚是想念!
然儿虽不能侍候尽孝于二老身前,但却能在长城卫我河山,亦是光荣!
边塞虽苦,但与袍泽共付血汗,疆场杀贼死亦无憾!
忠孝两难全,望双亲互相照顾,勿以儿为念!
静待儿凯旋立功,为二老争光!儿顿首遥拜!
出塞马戴戍边将士形象特点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编辑于 2013-09-12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戍边塞的意思意思是戍守边疆,保卫边疆。
典故出处:宋 苏辙《民政策下五》:“戍边之谋,始於秦汉。”
白话翻译:戍边的计划是从秦汉开始的。
屯垦戍边,顾名思义,就是让军队驻扎下来开垦田地并执行守卫边疆的任务,是我国古代边疆地区军事策略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历史上贯穿从秦朝到清朝的整个封建社会。
屯田的士卒既当兵士又当农民,战时作战,平时卸剑拿锄,开垦土地,耕种粮食,不仅能保证当地部队军粮的供给,改善军队的生活条件,还能有效的保卫边疆、开发边疆,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生产与进步。
边塞诗人是什么意思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
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边塞诗人,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边塞诗人是指善于边塞诗创作的诗人。
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古代边关的守军数量呵呵,这个问题很特色啊.古代在非战时具体的守边人数通常是根据该边关的重要性、难度、及粮草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的,没有很确定的数量。
在古代边关守军的数量是2万5000人。
古代边关是边防重镇,所以守军数量相对内地较多,以明朝为例,明朝边关守军就是两万多人,编制叫军镇,也就是说这两万多人就是一个军镇,军镇的最高长官叫总兵官,负责指挥这两万多人组成的军镇,来防犯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古代战士守卫边疆的诗有很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其中较为著名的有:1. "铁衣远戍边,儿女共沙场。
"——《赋得古原草送别》2. "烽火连三省,家书抵万金。
"——《赠送韦左丞》3. "何时杖戍铜微垒,良日随行蔡岸头。
"——《渡汉江》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临洮妓》以上诗句都充分表现了戍边将士孤寂、坚贞不屈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在守卫
古代镇守边疆的名将各朝各代都有很多镇守边关的将领,那就给你说几个比较出名的。
赵国的李牧,秦代的蒙恬,汉代的李广,唐代的张守圭,明代的朱棣(藩王戍边的典型,),戚继光,袁崇焕,吴三桂,清代的王进宝等
一、 李牧(战国)
战国时期,匈奴趁中原诸侯争霸,在北方千里边塞肆虐抢夺,如入无人之境。李牧是战国唯一防御外族入侵的将领,他带领的赵国骑兵是连秦国都惧怕三分的王者之师。北上雁门未尝一败。
公元前244年,再次大举南下的匈奴人不知道他们将有来无回。李牧此战全歼10万匈奴骑兵,只剩单于带领十几名随从仓皇逃窜。李牧毕其功于一役,自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二、 卫青(汉朝)
许多人轻视卫青,是因他与汉武帝的“裙带”关系。李广迷路误期被他责罚后自杀,李广的小儿子报复他后又被霍去病射杀。但卫青没做错什么,正是这个奴隶出身的将军让大汉开始扬眉吐气。
公元前129年,汉朝第一次反击匈奴,三路大军连遭惨败,惟独卫青成功歼敌8百人。之后的河套会战与漠南会战,卫青两次奇袭匈奴主力。漠北会战更是击溃匈奴单于主力。他终结了大汉纳贡、和亲的耻辱。
三、霍去病(汉朝)
他简直是为骑兵而生,有着与年纪不符的自傲与张狂。只活了24岁的他,让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17岁率800骑兵斩杀匈奴2000多。19岁河西之战歼敌4万多,同年迫使浑邪王率4万匈奴降汉。23岁率5万骑兵击杀匈奴7万人,封狼居胥后一直追杀到贝加尔湖,使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四、陈庆之(南朝,粱)
他是陪梁武帝下棋的文官,身体羸弱连弓都拉不开,却创造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神话战绩。
公元527年,面对涡阳城15万北魏援军,陈庆之率200轻骑连夜突袭,迫使北魏连筑十三座营垒防守。他连克四座营垒后梁军乘势追击,北魏全军覆没。
公元529年,陈庆之受命率7千骑兵,护送北海王回北魏争夺帝位。在北魏境内140天,大小激战47次,攻城32座,斩杀魏兵10多万,击退兵数30万。而他的7千骑兵几乎没有损伤。
五、 李靖(唐朝)
大唐开朝是屈辱的。李世民登基时,突厥颉利可汗率20万大军几乎攻到长安城下。太宗许以金帛财物,表示臣服,颉利才领兵而退,这便是“渭水之盟”。
公元630年,李靖率3千精骑攻入定襄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次月率1万精骑,携带20天军粮进军阴山,杀敌1万,俘虏十几万,生擒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64岁高龄率军远征吐谷浑,血战两月,灭掉吐谷浑。
六、王忠嗣(唐朝)
8岁时父亲战死,唐玄宗收养并赐名忠嗣。18岁率300骑兵奇袭吐蕃斩杀千人。之后漠北灭契丹,萨河内山灭突厥,积石山败吐蕃,让河西所有的战略要地重回大唐。
40岁身挂四镇节度使将印,手握30万精锐军队。因拒绝唐玄宗攻打石堡城的旨意而被贬,不久后暴死。同年,唐朝牺牲数万兵士攻下石堡城,最终却因无法守御而放弃。6年后安禄山造反,大唐的黄金时代就此终结。
七、狄青(北宋)
孱弱而又富庶的宋朝,在游牧民族充血的眼睛里是一头超级肥猪!西夏建国后,党项骑兵肆虐千里秦川,文臣掣肘的宋朝军队一败再败。
狄青的出现,稳定了战局。他面有刺字而佩戴着面具,每战披头散发,所向披靡。大小25战未尝一败,西夏精锐铁骑一听到他的名字望风而逃。广西依智高作乱,狄青率军一战铲平。后遭欧阳修等文官的弹劾,罢黜不到半年抑郁而死。
八、岳飞(南宋)
岳飞庙清朝时被拆了,但《满江红》却流传下来。岳庙前跪的四个人不过是替罪羊,他想的是收复失地,保护百姓免遭异族残杀,然而却威胁到大宋皇帝的宝座。杀他的罪名也只能是莫须有。
宋朝的骑兵之孱弱是历代王朝之最,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让宋朝的马匹供应很差,岳家军的战马基本都是缴获金兵的。战郾城,大破王牌骑兵部队铁浮图。战颍昌,再破女真13万大军,还我山河的豪情却被12道金牌化为乌有。
九、徐达(明朝)
刘福通被蒙古骑兵击灭了,韩山童被蒙古骑兵击灭了。蒙元的统治者自信地认为,只要他们跨上战马便能拥有世界。是徐达开创了历史上南方统一北方的先河,敲响蒙古帝国的丧钟。
公元1368年,徐达率25万大军攻陷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在太原,他率军夜袭斩杀10万蒙古精骑。在定西兰儿峪,他打得蒙古第一猛将丢下部队,带着老婆孩子仓皇逃窜。徐达先后消灭蒙古骑兵近20万。
十、李成粱(明朝)
李成粱很能打,史书上说他的战功“二百年未有”。但是他将“围而不剿,以寇养兵”的套路玩的炉火纯青。大明亡朝,他“功不可没”。
他打造的辽东骑兵是明朝后期最强悍的骑兵部队,在他的敲打下,东北游牧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平灭女真时,他玩“以寇养兵”放过了努尔哈赤。这只弱猫在李成粱死后,化成了一只猛虎涌出了白山黑水,拉开明亡清兴纷乱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