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2021国庆博物馆游排名
- 仰韶和三星堆的区别
- 三星堆与殷墟哪个更高级
- 三星堆博物馆发圈说说
- 什么是古代盲盒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最受欢迎的十大博物馆分别为: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三星堆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沈阳故宫位列榜单第四。
此外,数据显示人们参加文博游的热情不断高涨,来自北京、郑州、上海、成都、西安、沈阳、青岛、天津、广州、深圳的游客,更喜欢逛博物馆。从人群特征来看,女性游客更爱逛博物馆,以52%的占比超越男性4%;
仰韶和三星堆的区别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三星堆文化距今约3700—3200年,是古蜀文明的第一个高峰。除了金器、铜器、玉器、象牙外,该时期仍使用石器。陶器以小平底罐、鸟头把勺、高柄豆为组合。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三星堆发现的8个坑都属于三星堆文化较晚时期,年代距今3200—3000年。
仰韶文化要更久远一些,它处于“新石器时代与陶器时代初期”,而“三星堆”则相对要晚一些,它处于“青铜器时代”。
三星堆与殷墟哪个更高级总体来说还是殷墟更牛。
殷墟是商朝中后期的都城,也是商朝最鼎盛时期的代表。商代自建立之后,多次迁都,所以早期的都城相对比较贫瘠。而盘庚迁殷后的近300年,商朝在武丁时期达到了鼎盛,无论是国力还是生产力等等,都是商代最鼎盛时期。
而文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成熟,比如甲骨文和金文,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期的,而商代前期的文字还比较简单。因此,我们在殷墟不但发掘出大量的精美器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金器等各种器物,还有大量的甲骨文。这些东西大大的丰富了我们对商代的了解。
而三星堆的出名是因为有着与中原不太相同的风格,而令人产生众多的遐想而出名。但是从出土文物来讲,只能算别具特色,总体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比殷墟还是有着差距的,更不要说三星堆尚没有文字发现,所以从文明程度上也比不了殷墟。
三星堆共分为四期,跨度时间很长,最早的一期可以到约4800年前,但是一二期只是新石器文化,只有陶器出土,并没有青铜器,只是从三期开始,才逐渐有青铜器发现。而那些有名的青铜器基本都是第四期出土的,对应年代是与商代晚期一样的,所以,三星堆并不比商朝先进。
所以总体来说,殷商时期的商朝已经是中原的大王朝,而三星堆只是周边的一个比较出众的城邦文明,二者的文明程度是不同的。殷墟更为先进,更为文明,但是三星堆具有独特的风格,所以也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三星堆与殷墟所处的朝代不同,代表的文化不同,有不同的意义,无法直接比较哪个更高级。
二者不是一类性质,并不适合拿来比
三星堆是早期的青铜文明遗迹,但跟殷墟没有可比性,殷墟是集宗庙区,作坊区,宫殿区等于一身的都城遗址,殷墟所展示的文明程度更高,而且三星堆的青铜文明本身也是商扩张的结果
殷墟:中国有文字可考证的第一座都城遗址
中国二十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把中国的信史由西周起前到了商,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举足轻重,对于夏商周断代史也颇具意义
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
司母戊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盘庚: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王,同时盘庚迁殷后商朝才稳定下来变得强大
妇好: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
三星堆保存较为完好,殷墟大墓曾被盗过
三星堆对于古蜀地文明的研究有深远意义,但影响力不如殷墟。
三星堆博物馆发圈说说三星堆博物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位于 四川 省 广汉 市 西北 的鸭子 河南 岸,它创造和打破了许多世界纪录、 中国 纪录,谜却始终存在。 比如 说三星堆文化究竟来自何方?如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以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不光谜多,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也令人们好奇,有待我们破解。
什么是古代盲盒你说的是考古盲盒吧,不是古代盲盒!
考古盲盒日渐风靡,“圈粉”年轻一代。通过模拟真实的考古发掘环境,让年轻人沉浸式体验中国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
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三星堆考古盲盒、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
事实上,随着“Z世代”新生消费力的崛起,国内文博机构日益重视与年轻人的“沟通”,“自带流量”的考古盲盒逐渐成为诸多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