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人称呼自己是什么
- 寡人与朕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时候的
- 国王称自己叫什么
- 古代怎么用一个字称呼自己
古人称呼自己是余,某,等等。
根据身份的不同称呼会有变化。皇帝自称寡人,朕,太后自称哀家,臣子自称臣下,布衣自称草民,妻子自称贱妾,丈夫自称为夫,母亲自称为娘…一般身份相等的人会自称,余,或自称鄙人,等等。
古人称呼自己的名词还是很多的。
1,草根阶层:余、 吾 、俺(李逵常挂嘴边的)、某(例:某欲诛之……)。
2,君主:朕 、孤 。
3,皇后:予。
4,嫔妃:妾 、氏。
5,朝廷官员:臣。
6,自谦语:愚(如 愚窃以为……)。
拓展资料
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 。
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 。
3,孤:古代皇帝自称。
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也指坏人 。
5,在下:古人自称 。
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
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
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 。
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
1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 。
1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 。
1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
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15,令尊:对听话人父亲的尊称。
在古代对自己的称呼有很多,其中可以直译为“我”的有:吾、余、予、其、之、某、窃、不才、在下、小可、鄙人等。
除此之外,古代对自己的称呼也有根据社会地位、职位、职务、身份等不同而不同,例如:
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朕、孤、孤王、寡人、不谷;
臣子对自己的称呼: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将、下官、奴才、小的;
老人对自己的称呼:老朽(男子)、老身(女子);
和尚对自己的称呼:贫僧(男子)、贫尼(女子);
女子对自己的称呼:妾、贱妾、妾身、奴婢、婢子、民女、小女子。
在生活交际中古代的自我称呼多用谦称,谦称是一种卑称,所以往往用一些贬义词语,表现自己在对方面前的谦虚和不值一提。比如: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在古代古人称呼自己多用谦称呼。
1、古人称呼自己,也叫做自称。
2、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僧”,道士自称“贫道”、一般人自称“鄙人”,“区区、小可、不才”等都是谦称,谦称都属于自称。
3、还有自称“愚”(选自《出师表》)。“在下”、“朕”、“末将”、“微臣”、“小人”、“下官”。
寡人与朕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考察,发现寡人的时候多是在春秋时期,比较厉害的人物都称为不谷,比较弱的诸侯称为孤,在战国七雄中也称为寡人。秦末时期的项羽,刘邦都自称是寡人,汉朝的诸侯也会成为寡人,在东汉末年,就改成了孤。
北魏,北周和隋朝时期的诸侯王还称作寡人,但是当时的枭雄称自己为孤。到了唐朝时期就很少有人称作寡人,都称自己为王,只有少数人称自己孤,或者寡人。唐顺宗为太子的时候成为寡人,到了五代郭威没有当上皇帝之前也称自己为寡人。
“朕”和“寡人”的区别:
1、“朕”是代指我,后来发展为代指皇帝,是由秦始皇嬴政为体现自己的尊贵地位提出的。
2、“寡人”从始至终都只代表王侯,寡人是指寡德之人,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
“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在中国的古代时期,讲究的都是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君主,皇帝,诸侯的权威都是上天赋予,只会把天下给有德之人,失德之后就会失去尊贵的身份和权利,所以他们都自称为寡人。
寡人与朕都是古代皇帝的自称,出现的时候是:
1、朕:秦以后的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2、寡人:秦以前的称位 孤王:存在口语中,有些杜撰的成分(书里战国、三国时期有自称孤或孤王的)
区别:
1.孤朕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战国七雄时期国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甚高,且权利最大,等级森严,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走近国王
2.寡人,是春秋时期之后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国王称自己叫什么国王称自己一般是朕,在秦朝以前国王称自己为寡人,而在商周时期称孤,就像封神榜里面纣王经常就说孤王,孤,后来到了秦朝,春秋战国时期就说寡人,说朕了,尤其到了隋朝以后,自称寡人和孤的都没有了,基本上都是自称朕,每次看电视的时候,皇帝都会说:朕累了,朕怎么样
朕”这个称呼还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但称呼自己是“寡人、孤”有点奇怪了,“孤、寡人”从字面意义来说不就是孤家寡人,孤独的意思嘛!皇帝可是真龙天子,众星捧月,群臣簇拥,后宫佳丽三千,怎么会孤独,成为寡人了呢?
在古代,“寡人“并不是和现在的意思一样,“寡人”在古代的意思为“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浅的意思,这是古人的自谦用词。但在先秦时期,并不是君主专属,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称为“寡人”。《左传》中记载:“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那时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称“寡人”。女人也可以,《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
但是到了唐朝,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逐渐变成只有皇帝可以自称寡人。“孤”在先秦时期一般为诸侯王所用,三国时期,各个诸侯王也自称孤,可见“孤”的专属性强些,没有“寡人”那么复杂。
至于“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给自己的自称,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称“朕”。“朕”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平常的自称,没有什么特别,不分尊卑贵贱,所有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尔雅·释诂》记载:“朕,身也。”“朕”是第一人称。自秦统一以后,秦始皇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规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朕”,自此历代统一皇朝帝皇都自称“朕”,朝代更迭,诸侯分割时代,诸侯王大多自称“寡人、孤”,尤其是五代十国和三国时期,孙权、刘备、曹操都自称“孤”。“朕”的地位似乎比“孤、寡人”的高,只有统一王朝,称帝了的诸侯王才自称“朕”。
当然,秦汉时期的皇帝也会自称“寡人、孤”,到了唐朝以后,统一皇朝皇帝基本只称呼“朕”了。然而,也有例外,朱元璋就自称“咱”。
那么古代皇帝为什么要自称“孤、寡人、朕”呢?
古代皇帝号称自己是龙之子,龙的传人,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位于权力的顶峰,俯首众生,俗话说,优秀的人都是孤独的,无敌是多么寂寞。皇帝已经站在最高权力中心,天下人都是你的棋子,所谓高处不胜寒,从皇子到成为皇帝这个过程,多多少少都要经历一些竞争,甚至六亲不认,手足相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对自己的大哥,弟弟痛下杀手,逼自己的老爹让位,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儿女都可以放弃,武则天为了夺得权力,有杀害了自己女儿的嫌疑。
几千年下来,帝皇家族最不缺的就是为权力内斗,女的为后宫之位,男的为帝皇之位,每一场都腥风血雨。所以说能从众多皇子中成为帝皇的人,内心心机必然是深邃的,不会轻易被人看破,受制于人,万历皇帝在位几十年没上过几次朝,但仍牢牢控制朝局,很好反映了帝皇之术的深不可测。可以说,皇帝是没有朋友的,坐在这张龙椅上,不仅要为国事操心,更要提放身边的兄弟、臣子的叵测之心,不然很容易被人在后背捅刀子,所以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疑心重重,像朱元璋、刘邦这些为了巩固江山,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一人漏网的心理,连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都杀得一干二净,因此,成为孤家寡人是必然了。
其次,皇帝一般美化自己为谦逊、道德高重的人,《周易》中有上九之说,“上九”就是没有了上升的余地,达到了最高境界,高了就要走向衰落,君王之位形式上已达到上九境界,所以为“孤”,所以为“寡”。乾隆皇帝还为自己封个“十全老人”的称号,以示自己的丰功伟绩。为了避免上九而衰落,得警示自己要谦虚,成为寡德之人。
再有,“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无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才是最尊贵的,同时时刻提醒周边群臣,我才是老大。至于“朕”,更是为了突出皇帝的尊贵,就像衣食住行一样都是特供的,天下所有人的东西不能比帝皇的高贵,即使你富可敌国,否则就是僭越。这就是权力的魅力,有权,钱自然会有人送来。
这些称呼,在先秦时期很多王公大夫,甚至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来自称,秦统一了,这些称呼成为了诸侯,皇族的专属,虽然这些称呼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但不可否认体现了专制皇权的不可逾越,封建君主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高贵,天下只有一个我一个老大,用这些专属的称呼来偏导古代百姓认可自己,从而从心理、思想上控制人心,达到巩固江山的目的。
古代怎么用一个字称呼自己草根阶层:余、 吾 、俺、某
君主:朕 、孤
皇后:予
嫔妃:妾 、氏
朝廷官员:臣
自谦语:愚
女子对自己的称呼:妾
今天用于自称的第一人称代词只有一个,就是“我”。不过在古代,古人用于自称的字眼可谓丰富多彩,除了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我、朕、吾、余、予、其、之、某,还有谦称。古时最常用的贬称自己的谦辞,单字的有愚、卑、敝、鄙、窃。
1、在古代对自己的称呼有很多,其中可以直译为“我”的有:吾、余、予、其、之、某、窃、不才、在下、小可、鄙人等。
2、除此之外,古代对自己的称呼也有根据社会地位、职位、职务、身份等不同而不同,例如: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朕、孤、孤王、寡人、不谷;臣子对自己的称呼: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将、下官、奴才、小的;老人对自己的称呼:老朽(男子)、老身(女子);和尚对自己的称呼:贫僧(男子)、贫尼(女子);女子对自己的称呼:妾、贱妾、妾身、奴婢、婢子、民女、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