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宋朝官场有条奇葩规定,一直执行到清朝,即使贪官也丝毫不敢违背的相关内容:网络上一直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宋朝GDP占到当时全世界的80%]。且不说这种说法有无夸大的嫌疑,宋朝是一个富庶王朝是肯定的,这点在名画《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的《东京梦华录》都有着很直观
网络上一直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宋朝GDP占到当时全世界的80%]。且不说这种说法有无夸大的嫌疑,宋朝是一个富庶王朝是肯定的,这点在名画《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的《东京梦华录》都有着很直观的显示。宋朝如此富庶,可有官府有一个规定,这个规定直接影响明清,无数权倾朝野的人都不敢违背,这条规定就是[官不修衙]。
[官不修衙]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不修办公地。举个例子,苏轼在担任杭州通判时,他的办公衙门就非常破,[例皆倾斜,日有覆压之惧],这就是一个危房。等到了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办公衙署还是那么破旧,[见使宅栖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
苏轼见到杭州衙署如此破旧,就上奏请求拨款维修,结果被朝廷直接无视。为什么会这样呢?办公地实在是太破了,适当维修也未尝不可,为何北宋就是不允许?北宋之前,各地官府都有修建衙署的自主权。到了北宋,朝廷对各地财政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凡州军常例之外的财务,都需先禀报代表中央财政的转运司,由转运司审核上奏,地方官员是没有自我决定的权力。
举个例子,欧阳修《偃虹堤记》里写了这样一件事,岳阳当地官府准备修建偃虹堤,这样利民利国的好事,当地官员忙活了半天朝廷才批准,[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修建堤坝都如此麻烦,更何况衙门,更为繁杂,官员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到了清朝,朝廷对各修建衙署的管理更为严格,谁想修缮县衙,一律自己掏钱。自己掏钱修的同时,还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凡官员预借廉俸兴修衙署,系旧料移建他处,或全行拆卸,另行建盖者,于工竣后,保固十年限内,遇有坍塌倒坏,令后任查明前修原案、估计工料,说明上司,委勘切实,着落原办官照数赔缴,并得委验出结之员,报部参处,照不行查明给结例,罚俸一年。]又要自掏腰包,外加可能因功臣质量问题遭到惩罚,因此各地官员极少修缮衙署。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宋朝官场有条奇葩规定,一直执行到清朝,即使贪官也丝毫不敢违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