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 张九龄的一生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 张九龄的一生的相关内容: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张九龄的一生遇到过什么坎坷?今夜,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沧海之上,明月初生,月华如练,露水晶莹。被贬荆州的张九龄,此刻正独自难眠,看到从窗口倾泻而入的月光,他想

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 张九龄的一生遇到过什么坎坷?

今夜,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沧海之上,明月初生,月华如练,露水晶莹。

被贬荆州的张九龄,此刻正独自难眠,看到从窗口倾泻而入的月光,他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再也毫无睡意。

他干脆吹熄蜡烛,披衣出户,啊,那一轮可爱的月亮,早已高悬于深蓝色的夜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是咏月诗中的千古名篇,多少人被它打动,多少人为之伤感。然而,写下这首柔情缠绵的绝唱不久,这位大唐盛世的文人宰相,便从此挥手告别了人间。

01年少聪颖,屡屡登第公元678年,张九龄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虞曾出任窦州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任新州索卢县丞。

相传张九龄的母亲卢氏,在老家始兴怀孕已满十个月,但仍未分娩。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但始兴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完先生之言,张家虽半信半疑,但还是很快迁移到了韶州,张九龄终于得以在大地方韶州出生。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十三岁时,张九龄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将自己的文章向广州刺史王方庆呈上,刺史大人阅后,赞曰:此子必能致远。

702年,张九龄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一举登进士第,他的家乡曲江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盖自三代至于唐,人才之生,盛在江北。开元天宝以前,南士未有以科第显者。

张九龄的中举,意味着岭南蛮荒时代的结束,为了彰显这一标志性事件的意义,张九龄家乡的祠堂里,至今还悬挂着一副对联: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人。

703年,文坛领袖张说因事被贬岭南,路过韶州时,25岁的张九龄携文拜见,张说评价其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并且肯定地对别人说:后来词人之首也。

707年,张九龄赴京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再次一举通过,授秘书省校书郎。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并亲自策问,九龄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

李隆基正式即位后,张九龄改任左拾遗。任职期间,他不忘己之职分,尽心尽力辅佐玄宗,时时处处为国事斟酌把关。但张九龄贤明正直,眼中揉不得沙子,朝中有些人因此对他有所排斥。

716年,因封章直言,不协时宰,张九龄招致宰相姚崇不满,是年秋天便辞官归养。

02开凿庾岭,福泽一方回到岭南,张九龄并未闲居,他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朝廷接到张九龄的奏章,极为支持,但是经费由自己筹措。

大庾岭是南岭山脉中的五岭之一,是赣江和北江的分水岭。在古人的心目中,大庾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边界。

大庾岭山势高俊,荒僻闭塞,是唐宋两朝发配罪臣去岭南的必经之路。梅岭古道在秦朝虽然也有一条,但主要用于军事,且因年久失修无法通行,张九龄便上书重修一条。

没有经费不要紧,张九龄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修凿。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展,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辛劳,指挥施工。

经过二个多月的奋战,大庾岭上,一条蜿蜒古道快速打通。张九龄为之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指出大庾岭修通后,公私贩运皆转输不以告老,高深为之失险。到了明清时期,大庾岭上已经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梅关古道的修建,是张九龄为家乡人民办的一件实事。多少年来,这条古道依然是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后来宋人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仍是他们最快捷也最便当的通衢大道。因此人们赞曰:

开关辟道曲江公,南北通途百代功。

独此眼光千古鉴,兴隆富庶赖交通。

1094年的秋天,58岁的苏东坡被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在过梅岭时,苏东坡写下了的《过大庾岭》一诗: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洁净。

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一千多年的时光恍然而逝,如今的梅岭古道,早已被岁月磨蚀得斑驳苍凉,被行人踩踏的疲惫不堪,但是一代名相的风采,依然朗朗如月,永照人间。

03重出官场,受到牵连718年,张九龄从地方被召入京。到京后,因修大庾岭有功,唐玄宗嘉奖他为左补阙,并让他主持吏部选拔人才的工作。

张九龄感念玄宗对他的恩遇,因此在和赵冬曦评定吏部考试的等次时,毫无私心,完全以文取士,他的公正和才干也逐渐为大家所认识。王维写诗赞曰: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献始兴公》

721年,张说入拜宰相。他对张九龄很赏识,因二人同姓,遂论谱叙辈,结为弟兄。两年后,张说将张九龄提拔为中书舍人。

725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名单,由张说拟定,他推荐的多是和自己亲近的官员,这些官员将在祭祀之后蒙恩受赏。

当张说让张九龄为之写诏书时,张九龄说:官爵是天下公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把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批评就会产生。

张说不以为然,他说: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荒唐无据的议论,何足虑之?结果诏书颁布以后,人们纷纷指责张说。

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时,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因此对张说心存怨恨。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

726年,张九龄所说的话果真应验,张说被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而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改太常少卿,不久被调出京城任洪州都督,后充岭南按察使。

在洪州任上,张九龄写下《在郡怀秋》二首,抒发了他时不能用、忧郁思归的情感: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

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山。

路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

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730年,张说病逝。在病逝之前,他多次向唐玄宗推荐张九龄,建议他做集贤院院士。

04三度入京,谏官本色张说的去世,使唐玄宗心里空落落的,他迫切需要一个左膀右臂,一个能臣贤士,来为他分担压力,出谋划策。

731年三月,唐玄宗将张九龄从地方再次召回,授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张九龄奉旨撰写敕文,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

733年,张九龄任中书舍人,成为唐玄宗智囊团中的首席宰相。作为大唐宰辅,张九龄不仅忠心耿耿,秉公守则,而且气度不凡,诗文俱佳,唐玄宗对这位新任宰相喜欢不已。

但是张九龄从来不去讨皇帝的欢心,他多次向皇帝直言相谏,规劝玄宗不能贪图安逸,要居安思危,整顿朝纲。为了加大规劝的力度,张九龄甚至在皇帝的寿辰之上,献上自己精心编写的《金镜录》五卷作为礼物。

对于张九龄的特别礼物,用心良苦,玄宗表面上答谢,心里却在想:这个张宰相怎么有点那个?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人多次游说九龄,九龄为了制止皇子的继位之争,避免发生宫廷内乱,将游说之人厉声斥退。同样的这件事情,李林甫却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与张九龄的锋芒毕露、正气凛然相比,李林甫实在太会看眼色,太会阿谀奉承,唐玄宗觉得还是跟李林甫相处愉快,于是他想提拔李林甫为宰相。

为了表示对张九龄的尊重,唐玄宗向他征求意见。张九龄说,李林甫乃一佞臣,若将大唐社稷交付此人,亡国之日必不远矣。

唐玄宗不以为然,他就是喜欢李林甫,他气呼呼地对张九龄说:这次,我不依你,你管不着!李林甫终于加官进爵,成为宰相,高兴地多少天没睡着觉。

张九龄有不可思议的识人之明,他不但看出李林甫为相乃国之灾难,他也早已窥见安禄山的反叛之心,认为此人必乱中国。

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张九龄极力支持张守珪,他向玄宗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一定要执行死刑,否则后患无穷。

天性乐观的唐玄宗却说:你这是妄下断语,且不可误害一个好人。为示皇恩,唐玄宗将安禄山释放。最终安禄山反叛,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

05骨鲠之臣,罢相被贬736年,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仓库盈满,器械精劲,政绩显著。唐玄宗很赏识他,想提拔他为六部尚书。没想到张九龄坚决反对: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可担任。牛仙客是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遗羞朝廷。

唐玄宗觉得张九龄说的有点道理,就退一步,想给牛仙客加个爵位。谁知张九龄再次反对: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陛下可赏金帛,不可封爵。

李林甫早就对张九龄的人品才气嫉恨得牙痒痒,他决心利用这次机会将张九龄扳倒。他不失时机地站出来,力挺玄宗道: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给他个尚书称号有何不可!张九龄所说全是书生之见,陛下岂能为他左右?

对于张九龄太把自己当回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忤逆皇上的意思,唐玄宗早就忍无可忍,这次借着李林甫的大力支持,唐玄宗终于将张九龄罢免宰相之职,降为尚书右丞相,而将胆小怕事、毫无政见的牛仙客推向了宰相之位。

当时的监察御史周子谅,是张九龄一手提拔上去的,这时候他站出来主持正义。他向唐玄宗呈交了一份弹劾牛仙客的奏折,直截了当地说牛仙客不具宰相之才,还引用了武则天时的一句名言,说姓牛的人担任宰相会导致龙蛇相斗,血流成河。

唐玄宗看完奏折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竟然敢诬告宰相,还引妖语为证,真是胆大妄为!于是,周子谅在朝堂之上被活活打死。

受此事件牵连,张九龄在朝廷已无容身之地,736年的十一月份,他被贬为荆州刺史。拖着沉重的步履,张九龄从天子脚下,一步步走向边远的江湖。

或许是问心无愧吧,虽遭奸人排挤,政治失意,在荒僻的荆州,张九龄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派君子风度: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一》

06一代名相,风范长存张九龄被赶出中央之后,李林甫一手遮天,无所顾忌,几个奸相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唐玄宗又开始思念起张九龄来,他派使者到广东,请张九龄回朝复相。

张九龄以年老体弱不能胜任而辞谢,740年,张九龄在韶州府的私宅病故。

755年,安禄山果然起兵谋反,十几万叛军攻进长安,唐玄宗才知道安禄山是取他的性命来了。他仓皇外逃,如丧家之犬,想起当初张九龄让他诛杀安禄山,他不听,最终招致如此结局,唐玄宗悔恨至极。

此时唐玄宗才知道,那个从来不给他留面子,从来不会说假话的张丞相,原来是多么忠诚,多么无私。他觉得自己实在有亏张九龄,就派使者到九龄的家乡,去祭奠和告慰这位故人,以表达他的歉疚和痛悔之情。

如果张九龄泉下有知,不知他是否会原谅此时的唐玄宗,即便他能原谅,那又怎样。就像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一诗中写道: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情人之间的短暂离散,犹有佳梦可期,盛世一朝倾覆,却是覆水难收。

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唐朝虽处在全盛时期,但社会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才保持了开元盛世最后几年的稳定。李隆基因此赞曰: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

张九龄不仅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名相,也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唐玄宗也曾对侍臣们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之师,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张九龄的诗歌清淡质朴、蕴藉高远,尤其是他的很多五言古诗,托物言志,情辞委婉,含蓄地体现了他孤高傲世、洁身自好的襟怀与人格。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一生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同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

他就是盛放于空谷之中的那束幽兰,永保高洁的本心,不求人来攀折;他也是屈原故乡的那种橘树,历经寒冬,依然郁郁葱葱。

他的功绩与操守,他的文章与风范,必将超越漫长的时空,与世长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出身贫寒却成为盛唐宰相张九龄的一生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