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激流勇退明朝杨廷鉴为李自成写过标语,为什么却拒绝做清朝官员的相关内容:在明朝末年,曾经有一个状元,经历奇特。他本来可以有着大好的前途,不过赶上了末世,本来可以投靠清朝,可他气节很高,不愿意做降臣。他就是明末最后一个状元杨廷鉴。杨廷鉴是一个奇人,不仅因为他高中状元,而是在
在明朝末年,曾经有一个状元,经历奇特。他本来可以有着大好的前途,不过赶上了末世,本来可以投靠清朝,可他气节很高,不愿意做降臣。他就是明末最后一个状元杨廷鉴。
杨廷鉴是一个奇人,不仅因为他高中状元,而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够传奇了。杨廷鉴的祖上是东汉太尉杨震,在古代认祖宗的不少,但杨廷鉴却是有谱所载,一代代传承的。杨震33世孙杨士英在南宋绍定年间从临川迁徙到前黄,世代繁衍,耕读为家。前黄距离武进很近,所以很多史料又称杨廷鉴是武进人。
他的奇还在于没有登科的时候,已经名满江南了。当时他的才学和人品备受推崇,时人称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他的老师,是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副都御史张清惠。作为布衣,能拜入这样的朝中大员名下,杨廷鉴的经历确实有些传奇
当朝廷科考时,杨廷鉴正好遇到自己老师张清惠也被宣召入朝。师生二人一同前往京师,在北上的路上。张清惠对自己的学生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他说:我们是老了,功名对你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国事衰微,都看你们这些后生晚辈的了。(科名君自有之,吾辈相期更有远大于此者)
这一年是1643年,也是明朝最后一次开科取士。在路上,杨廷鉴别过了自己的老师,中途顺道去看望孙奇峰。孙奇峰是杨廷鉴父亲的好友,理学功底颇深,正在河南居住。可是就是这次访友出了一点意外。
李自成在襄阳自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正好将杨廷鉴抓住了。
农民军倒也不清楚杨廷鉴到底有多出名,到底有什么本事,但看到是个读书人,就要留他做谋士。虽然李自成当时声势浩大,农民军也缺乏有墨水的文人,杨廷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常常以忠义为准则,不敢加入农民军。
农民军没有为难他,不过还是留下他来写标语。这样,杨廷鉴免费做了一段时间的文书,为农民军写下了“均田免粮”、“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标语。
在取得农民军的信任之后,杨廷鉴终于找了个机会,抽身离开河南,北上来到了京师。他拜访了父亲的老友,为农民军打工之后,居然还顺利赶上了会试。
以杨廷鉴的才华,通过会试自然是没有问题。以往的殿试,通常是在第二年举行,那时候军情紧急,殿试也就紧跟着开始了。在金銮殿上,崇祯的问题是如何选人?杨廷鉴不同于其他士子,他有做过高官的老师,又有在农民军中的经历,为此,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
这个观点让崇祯大为赞赏,不过杨廷鉴的选人观还来不及验证对错,第二年李自成就攻入了京师,崇祯皇帝自缢殉国了。
农民军再次和杨廷鉴见面了,此时一个是新兴的政权,一个是刚刚当上翰林院修撰的状元,再加上以前的合作关系,按理来说该擦出火花来吧?然而,杨廷鉴还是不愿意为大顺政权效力,他偷偷离开京城,在一片战乱中辗转千里,又回到了老家。
一直有传闻说,清军入关之后,杨廷鉴效力了清廷,出来做了大官。为此,在他身后入选当地先贤祠时,还有很多文人挖苦讽刺。然而,无论是史料还是家谱,从来没有杨廷鉴在清朝做官的记录,连他的官职、时间都是一片空白。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位状元没有成为清廷的降臣。
其实,清廷也曾屡次招他为官。顺治入关后的第三年,清廷就征召杨廷鉴,但是他以生病为理由拒绝了。顺治七年,洪承畴举荐杨廷鉴为官,他以母亲丁忧而拒绝了。顺治九年,皇帝亲自询问杨廷鉴的同乡以及他的儿子杨大鲲,打听杨廷鉴的病情,并再次请他出山,杨廷鉴还是拒绝了。他以自己名望在当地兴办学校,舍粥赈灾,做了不少好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激流勇退明朝杨廷鉴为李自成写过标语,为什么却拒绝做清朝官员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