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美女,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貂蝉了,毕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可貂蝉毕竟是《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人物,真实历史上并无此人记载,我们今天就避而不谈了。
同理,说起三国中最惨的女人,读过《三国演义》的,可能会想起来,其中有一个名叫刘安的少年猎户,刘备被吕布打败之后,曾投宿于刘安家中。
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值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刘安因为找不到野味,竟然将自己的妻子杀了,谎称是狼肉,做给刘备吃。
刘备知道真相后,感动不已,向曹操说了此事,曹操命孙乾给刘安送了百两黄金。
但是,刘安也是《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自然也不会将刘安那被杀的妻子算在其中。
小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是三国有名的高富帅,出身显赫,位高权重,又长得器宇轩昂,可谓是无数少女心中最梦寐以求的男人。
嫁给周瑜的小乔,按道理来说怎么也与“悲惨”二字扯不上关系,实则不然。
小乔,原本姓桥,家世显赫,连孙策都要敬称一声“桥公”,她的父亲极有可能是袁术麾下大将桥蕤。
然而,出身显赫的大家闺秀,在乱世之中,终究成为俘虏,被人随意采摘。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三国志·周瑜传》
公元199年12月,孙策攻破皖城,从难民中发现了两位国色天香的女子,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桥公之女。于是孙策自己纳了大桥,又将小桥送给了周瑜。
周瑜,出生于公元175年,此时已经25岁,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娶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大小乔父亲已经不在,是以俘虏的身份被孙策、周瑜接受的,自然不太可能是明媒正娶,小桥只能作为周瑜的小妾。
小乔是怎么出名的?
源自于唐朝杜牧的那首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后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此又进行了加工,诸葛亮去与孙权联盟的时候,就以曹操南征是为了将大小乔收入后宫,来刺激周瑜,这才使得孙刘联盟。
从此之后,大小乔之名晓喻千家万户,不过不是才名,也不是家世,而是因为其美色。
要知道,在古代,“以色愉人”是最低等的贱业,一般都是生育倡伎之家才会有这种名声,真正的大家闺秀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名声只是因为美色。
小乔出身显赫,却沦为俘虏,最终嫁给周瑜为妾,后人之所以赞美,无非是因为周瑜的光环,对她自己而言,却是一生的耻辱!
大乔
大乔与小乔出身一样,前半生的经历相似,后面就有了巨大差别。
小乔哪怕是给周瑜当小妾,起码也能享受10年的夫妻生活,伏低做小,也算是不枉此生。
然而,孙策抢了大乔之后不到半年就去世(200年5月5日),此后大乔结局如何?
大乔的结局其实是注定的。
孙策虽然没有称王称帝,但是他是江东吴国政权的奠基者,身份相似,作为他的小妾,与开国君主的后妃境况相似。
无非三种可能:
1.赐死:一般是得罪了新的统治者才会被赐死。
2.孤老终生: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大多数后妃此时其实已经人老珠黄,再加上宫中不缺美女,出于对先帝的敬重,一般会由新君出钱,让她们安享晚年,没有子女的就是孤老终生了。
3.被新君接收: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
大乔被孙策抢走的时候,是否已经嫁人?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因此也不知道她具体多少岁,但是能被孙策所看上,想必也不到20岁吧,半年后依然是国色天香。
那么她的结局如何?
我觉得最大可能是被孙权继承了,毕竟她跟孙权,跟孙策的儿子都没有什么关系,孙权继承兄长的遗产,毫无压力。
张绣的婶婶
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大概意思就是对一件事付出的越多,越舍不得放弃。
在感情中其实也是一样,付出的越多,越难以割舍,哪怕有时候明知放弃是最好的选择,对方也并不是最好的伴侣,依然会舍不得,主要就是因为自己投入太多。
如果问曹操付出最多的女人是谁?
这个人既不是他的结发妻子丁夫人,也不是被他封为王后的卞夫人,而是张绣的婶婶。
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之后,曹操来到宛城,偶然间见到一位倾国倾城的女人,当时就问左右,“此人是谁?”
当得知这个女人是张济的遗孀,已经守寡多年之后,就已经无所顾忌,霸王硬上弓,强制性与她发生了关系。
本来,曹操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宛城的老大张绣都投降了自己,这全城的女人还不是都是自己所有?
自己不强娶那些有夫之妇,就已经是给了张绣面子,这么一个寡妇,想必是没人与自己为难。
可是,曹操并不知道张绣与他叔叔张济有多深的感情,他也不明白,张绣之所以能割据,就是继承的张济的遗产,他手下的兵马全部都是张济当年的部下。
曹操如此凌辱张济遗孀,让张绣的脸往哪儿搁?又让张绣如何面对手下将士?
最终,曹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己差点身死,更是失去了继承人曹昂,侄子曹安民与护卫典韦还算是搭品。
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三国志·张济传》
张济虽然暂时打退了曹操,但是到底势单力孤,在曹操、袁绍准备官渡之战的前夕,还是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了曹操。
那么,张绣的婶婶去了哪里?
张绣的婶婶无非有三个结局:
1.自杀或者被自杀
也许是因为被曹操玷污,感觉对不起死去的张济,因此自杀;也许是觉得自己影响了张绣投降曹操的大事,所以自杀;也许是担心被张绣送给曹操,自杀。
但是,我个人觉得自杀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当时社会对于改嫁其实并不排斥,毕竟还没有程朱理学。
而她如果自杀,只有一个可能,受到张绣的逼迫,可是看张绣愿意为她而袭杀曹操,说明张绣并不是一个毫无感情的人,不至于做出这种事。
2.继续留在张绣家中
张绣如果想要装糊涂,当做没有他婶婶这一回事,就只能继续将她留在家中。
毕竟,他不可能将她送回老家,兵荒马乱,张绣是凉州武威人,此时的凉州比中原更乱,失去张绣的保护,更加难以独活。
这样做的缺点在于,张绣 已经跟曹操有了矛盾,而且他的婶婶就是矛盾中心,这三方,无论是谁,包括那些将士,都会对她有芥蒂。
因此,张绣的婶婶留在张绣家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顺势嫁给曹操
无论是被张绣送给曹操,或者是自愿为了消弭张绣与曹操的矛盾,主动提出嫁给曹操,这对张绣婶婶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前提就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人不讲三从四德,死了丈夫再嫁并不是难以令人接受。
无论是对张绣来说,还是对曹操来说,甚至是对张绣手下的士兵来说,张绣婶婶嫁给曹操都是最好的选择。
对张绣婶婶而言,这也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嫁入曹家,势必会受到曹操妻子丁夫人的虐待,但是只要曹操有心,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张绣再次投降曹操之后,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就回了娘家,两人从此离婚;而张绣并未被曹操记恨,依然受到重用。
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从破袁谭於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三国志·张绣传》
从这两点来看,我个人觉得他们之间的隔阂一定有所消减,这个润滑剂就是张绣的婶婶,所以我认为张绣的婶婶应该是入了曹操的后宫。
秦宜禄妻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秦宜禄这个人,所以他的妻子也并不出名。
可是,在历史上,秦宜禄的妻子可是大大有名,毕竟曹操与关羽曾为了这个女人而反目成仇。
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於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於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色,自纳之。后先主与公猎,羽欲於猎中杀公。先主为天下惜,不听。故羽常怀惧。——《华阳国志》
秦宜禄妻子姓杜,因为当年刘备与吕布关系比较好,一起在徐州来往频繁,吕布还将刘备请入自己的大帐中,让自己的妻女前来拜见。
因此,关羽对吕布军中秦宜禄的妻子有所耳闻,甚至亲眼见过,所以才在曹操攻打徐州之时特意求娶秦宜禄妻。
谁知道,曹操明明答应好的,看到真人后,竟然出尔反尔,让关羽大大失了面子,主要是失了美人,再也不想跟曹老板混了。
杜夫人其实在曹操宫中待遇还是不错的,她与秦宜禄的儿子秦朗被曹操收为养子,一直养在宫中,她还为曹操生下两个儿子,可见颇受曹操宠爱。
之所以说杜夫人惨,主要是在被曹操接纳以前,她的丈夫秦宜禄身份普通,又在肆无忌惮的吕布麾下,因为姿色出众,杜氏经常受到吕布骚扰。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英雄记》
虽然杜氏一直挂着“秦宜禄妻”的身份,可是无论是在吕布眼中,还是在关羽眼中,或者曹操眼中,她的正牌丈夫秦宜禄都是一个透明人,她只能任人宰割。
文昭甄皇后
甄姬虽然被后人称为“文昭甄皇后”,可是事实上,曹丕并没有将她封为皇后,而是曹叡登基之后给她追谥的。
204年,曹操攻入邺城,甄氏因为美貌被曹丕所纳,《世说新语》中,还有一段曹操与曹丕争夺甄氏的记载,不过可信度不高。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新语》
同一年,曹叡出生。
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并未将甄氏封为王后。
六月,曹丕出征,将甄氏留在邺城。
十月,曹丕称帝,也没有将甄氏封为皇后。
221年六月,曹丕赐死甄氏。
222年4月,封郭女王为皇后。
从甄氏的经历可以看出,虽然当时被抢过来,曹丕对她非常宠爱,不然也不会那么快就有了曹叡。
但是,此后,也许是嫌弃她年老色衰,也许是掀起她曾经嫁过人,不配作为自己的正宫皇后。
所以,从曹丕继承魏王开始,他就有意远离甄氏,终于在称帝之后,还是将甄氏赐死,目的只是为了给新的皇后腾位置。
不仅被赐死,死后还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可谓是晚景凄凉。
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汉晋春秋》
蔡文姬
蔡琰,字昭姬,为了避讳司马昭的“昭”字,史书上改为“文姬”。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才女,她父亲是东汉末年大儒蔡邕。
少年之时,蔡文姬被许配给卫仲道,这个卫仲道虽然不起眼,可是说起他的家族想必大家都能有一定的了解。
河北卫家,就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皇后卫子夫的娘家,大将军卫青一手建立的卫家。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卫家早已没落,而且越是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其中令人不齿的事越多。
所以,当卫仲道去世之后,蔡文姬并没有留在卫家,反而是回了娘家,跟随蔡邕在京城生活。
谁知道,战乱年代,京城也是是非之地。
先是董卓迁都,搬到了长安,后来王允与吕布诛杀董卓,而蔡邕也被王允处死,从此之后,蔡文姬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又过了几年,匈奴南下,四处劫掠,蔡文姬不幸被匈奴左贤王所俘虏,从此之后开始了在匈奴长达12年的生活。
被俘虏之后,她当然不是以才女的身份被左贤王奉为西席,而是如同其他美女一般,难逃魔掌,还给左贤王生下2个孩子。
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后汉书·烈女传》
207年,曹操终于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南匈奴也顺势投降曹操,曹操借此机会,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南匈奴那里赎了回来。
此时的蔡文姬年老色衰,又失去家人的庇护,曹操为了让她安稳度过老年生活,将她嫁给了董祀。
董祀也不是什么良人,后来董祀犯了死罪,还是蔡文姬舍了面皮,披头散发去找曹操求情,才得以活命。
不过,这也怪不得曹操,毕竟如果董祀有能力 ,又年轻,也不适合将蔡文姬嫁给他。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人,被男人争来抢去,何其悲惨!
比起这些有名有姓的美人遭遇更惨千百倍的也数之不尽,不过因为没有留下名字,后人无从得知罢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无休止的战争、以及封建时代女人社会地位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