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之间看似相同,但本质上却并不相同,这从“三省六部制”和“三权分立”设立的初衷和目的来看就是背道而驰的两种制度,譬如“三省六部”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中央集权(或不如说加强君权),而“三权分立”是为了防止独裁者的诞生,因此将权力分割。
所以两种制度之间只有一字之差,无论是三省六部制还是内阁制度,这些都并不是为了削弱皇权,恰恰都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而西方的议会和三权分立则是为了削弱皇权,所以它是分权,一个体现为集权,一个表现为分权。
三权分立是指把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剥离开来,使其相互独立,互不统辖,这一点只有美国较为严格的执行了。而在其他君主国家大多采用的是议会制,而与美国的总统制不同的是,议会制下行政权和立法权并不剥离,都集中于议会制中,而议会中谁占据多数席位,那么也就称为执政党。
然而不管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其目的都是为了限制独裁者或王权过大的现象,而不管是“三省六部制”还是“三权分立”其本质上都是对权力资源的恰当分配和调整。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对于权力的思考就已经成为政治研究的一个主要潮流。
在自己的著作《政治学·卷四政体的种类》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把国家权力划分为议事权、行政权和审判权,即“政体三要素”,并认为防止国家动乱的根本在于对权力的调配和转移。在此基础上,英国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中详细阐述并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三省六部和三权分立的最大差异就是:三省六部是分化下级机构的行政权力,但却集中了君主的权力,所以中国古代王朝的历代官制改革都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国家,而是建立一个拥有“一言九鼎”之权势的君主专制国家。
为了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中国古代王朝的皇帝绞尽脑汁的尝试削弱下级官署和机构的权力,从而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所以,三省六部的本质上是为了加强君权,从分封制的废除到郡县制的建立,从三省六部到宋代的官制改革,再到明清两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实际上这种种的举措都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经过数千年的摸索和斗争,在明清两朝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嘉靖和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也不必担心自己的权力被架空,因为军政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只有议事权,但没有决策权,包括官员人事的任免也掌握在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