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秀才和举人,大家肯定都很熟悉,都知道它是古代时候读书人的称呼,但是要说秀才和举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相信大部分人还不是很了解,其实在这两个称呼当中是有着很大差别的,那到底秀才和举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我们想着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有的人是秀才,有的人却是举人,往往都弄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是秀才,有的人却是举人。它们二者难道有什么不同呢?在清朝时期,一个准备准备投身寒窗苦读想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统统都叫做书童生,这里面往往什么年龄段,干什么职业,有着什么样的信仰的人都有。因为在那个时候想要翻身,那必须得读书,从里面众多读书人中突出重围,考取功名,方的出息。
所有的书童生必须甩掉自己身上的标签,进行考试,里面的考分大小,分别是县级,府级,院级。如果通过了考试,就能成为秀才,如果在这三场考试中都得到第一名的话,那就厉害了,可以得到一个小三元的殊荣。考上了秀才后就不再是一个普通人了,身上就有了功名的加持,可以享受到别人没有的权利。比如免除徭役,遇到公事可以直接禀报知县,见到知县可以不下跪行礼,不能随便被用刑等等,这个权利放到现在怕是非常牛了。
此外,秀才也分为三种:禀善生、增广生、附生,成绩最好的就到禀善生,这样的秀才会受到国家的照顾,每个月按时给他们发粮食和银子,让他们能够专心读书不需要为别的事操心。其次就是增广生,增广生就没有领粮食的资格,但可以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晋级为禀善生。在然后就是附生,说的就是刚入学的秀才。秀才在地方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古代时候的皇权不下县里,县里一般都是知县还有秀才去管理,一个地方就是这俩类人说了算,已经非常牛了。
说到举人,举人就比秀才更要厉害了,这是已经能够正儿八经的去当官了。在明清,每三年都要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一般都是在夏天刚过完的八月份开始进行。掌管考试的监管就不再是当地的官员担任了,而是皇帝亲自派专业的人去监管考试,由此可见这个规模是非常之高的,而有资格参加的必须是秀才,普通人是没有资格的、如果金榜题名就便有了第三个标签举人。从表面上来看秀才和举人就差着一个考试,但其实这里面需要付出的努力可是天壤之别,秀才虽然有着一些特权,但永远不是官员,只有考上了举人,才真正的可以去当官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秀才和举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