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是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这是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的荡寇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等,都是常见的杂号将军。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奋威将军”,和吕布曾担任的“奋武将军”一样,都是一个杂号将军。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设立了奋威将军。特别是东吴,有多位武将担任了这一官职。那么,问题来了,东吴有六位“奋威将军”:陆抗上榜,另外五位分别是谁?
一、孙瑜
首先,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带)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由此,类似于曹魏的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孙瑜在东吴,自然是一位宗室将领。在此基础上,孙瑜在东吴官至奋威将军、丹阳郡的太守。早在东汉末年,孙瑜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长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吏的子弟讲学,于是东吴开始设立学官。公元215年,孙瑜去世,时年三十九岁,这自然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了。
二、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郡下蔡县(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大军,跟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多次立下战功。后来,孙权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从征黄祖,在赤壁之战抵御曹操,皆有战功。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使他留督濡须,东吴将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周泰在东吴官至奋威将军,封陵阳侯。对于周泰这位将领,他的儿子周邵,亦数有战功,于黄龙二年去世。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周泰列为“江表之虎臣”。对于“江表之虎臣”,是一个可以和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相媲美的名将组合。
三、潘濬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早在东汉末年,潘濬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岁的,潘濬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潘濬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与关羽不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潘濬被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又改太常。黄龙三年(231年),授假节,与吕岱率军五万平五溪蛮夷叛乱,历经三年而斩获数万,使得一方宁静。潘濬为人刚正不阿,在吕壹弄权时,屡请孙权将其诛杀。甚至想亲手击杀吕壹,使吕壹对他非常畏惧。
赤乌二年(239年),潘濬这位东吴大臣去世。对此,在笔者看来,潘濬原本是蜀汉的人才,但是,因为没有得到关羽的重用,潘濬最终归降了东吴,这自然是蜀汉的一大损失了。
四、张承
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承年少时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后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故又称张奋威。到了赤乌七年(244年),奋威将军张承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定。《全三国文》辑录有一篇《与吕岱书》。
五、诸葛融
诸葛融(?~253年),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一带)人,字叔长。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幼子,也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对于诸葛融来说,年少的时候就因为才能而闻名,并且他性格宽容。在诸葛瑾、诸葛恪受到重用的时候,诸葛融先是被东吴拜为骑都尉,后来晋升为奋威将军。但是,在诸葛融的兄长诸葛恪被诛杀之后,诸葛融自然也被逼自尽。
六、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
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
当然,对于陆抗来说,最终的官职,显然没有止步于奋威将军这个杂号将军。永安二年(259年),陆抗被册封为镇军将军。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吴凤凰元年(272年),陆抗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