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曾经引用一条对诸葛三兄弟的评价,说三个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当然指的是卧龙先生诸葛亮,虎指的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至于狗,很多人误以为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均。
诸葛均确实是诸葛亮的亲弟弟,就是《三国演义》里刘备二次光临草庐时,误将他当成诸葛亮的那一位。然而诸葛均最后并没有去曹魏任职,而是跟着二哥诸葛亮一起追随刘备,当到了长水校尉,算是一名低阶武官,皇帝卫戍部队的负责人之一。
然而“魏得其狗”的这条狗指的不是诸葛均,而是曹魏大将诸葛诞,他是诸葛亮的堂弟,在曹魏当到了征东大将军。在诸葛亮和诸葛瑾纵横驰骋的年代,诸葛诞在曹魏政治权力架构中还是籍籍无名之辈,好不容易爬到御史中丞尚书的位置,又因为为人浮夸而被魏明帝曹叡罢官。反而在文坛上,诸葛诞在魏晋玄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了当时文坛上著名的“四聪八达三豫”中八达之一。
可以说,早年的诸葛诞就是一个名士。傀儡皇帝曹芳即位后,诸葛诞投入曹爽阵营,出任扬州刺史,从此才开始真正投入三国风云中,而此时诸葛亮和诸葛瑾早已不在人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诸葛诞的政治盟友纷纷被杀,诸葛诞反而得到提拔,出任征东大将军,负责在前线与东吴作战,替曹魏守住了江南一线。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镇南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联手反叛,想要联合诸葛诞一起起兵。诸葛诞杀掉了毋丘俭的使者,向司马师通报了二人反叛的消息。司马师随后南征,诸葛诞鞍前马后辅佐司马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终反叛得到了平定,而诸葛诞则获封高平侯。
在此之后,事情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多年经营江南,诸葛诞实力日益壮大,逐渐成了一方军阀之后,他也开始有意收买人心,豢养了数千名死士为他效力。可以说,此时的诸葛诞也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起兵造反。
有人说,诸葛诞是因为目睹好友邓飏、夏侯玄被杀,生怕自己也被司马氏集团清算,因而被迫反叛。然而,当初毋丘俭、文钦反叛时也是打着反抗司马氏暴政的旗号,而诸葛诞镇压叛乱时却毫不留情。现在毋丘俭他们被干掉以后,他反而要继承毋丘俭的遗志,说不过去。
另外,有人认为诸葛诞的反叛是因为忠于曹魏,理由是诸葛诞曾经反对司马氏篡位。
在诸葛诞造反的前一年,他曾要求朝廷增兵十万,并且派发大量粮饷,理由是防备东吴。而此时主政的司马昭派贾充作为使者,探听诸葛诞的虚实。贾充是刺杀魏帝曹髦的幕后主使,他来到诸葛诞军中,曾经试探诸葛诞对于朝廷意图安排曹魏皇帝禅位给司马氏的看法,诸葛诞言辞激烈地反对禅让,表示要忠于曹魏。
说是这么说,但是要说诸葛诞真的忠于曹魏朝廷,恐怕未必。如果诸葛诞真是忠心耿耿,那么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他就要旗帜鲜明的起来反对司马懿,但是他的做法却是旗帜鲜明的倒向了司马懿,成了司马家的忠实走狗。如果真是效忠朝廷,那么在司马氏家族已经明显把皇帝当傀儡的情况下,他就该跟着毋丘俭一起反叛,但是他却不遗余力的镇压毋丘俭的叛乱。
这些都不是诸葛诞造反的真实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当贾充向司马昭汇报了诸葛诞谋反的野心,以及他对于司马氏家族要篡位的态度后,司马昭提拔他当司空,让他回朝当官。这个决定让诸葛诞胆寒,他知道,只要离开驻地,回朝廷当官,那么一切都完了,趁着手里还有兵,他必须做最后一搏。
诸葛诞搏了,输了,被夷灭三族。
这就是诸葛诞的一生,所谓曹魏得了一条狗,史书上的意思当然不是现在意义中所谓走狗,而是功狗。语出《史记·曹相国世家》,指的是立功杀敌的大将。所谓的龙虎狗,说的是蜀汉得到了一个丞相,东吴得到了一个谋臣,而曹魏得到了一名大将。
然而,从诸葛诞一生行事来看,他的所作所为与今天意义上的一条狗也确实没啥区别。他为人浮华,才智有限。他也是个吕布一样的三姓家奴,先后追随曹爽、司马氏家族,最终还要反叛,自立为王,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军事政治谋略上,相比司马昭来说,诸葛诞简直是小学生,司马昭只要一次提拔一次发兵,诸葛诞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样一个人,将他比成一条狗,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