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俗语,而俗语涉及到的方面大多都是与农业和为人处世相关的话题。这些俗语都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的经验中所不断总结出来的,所以有很多的俗语都有相当高的价值。例如远亲不如近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等。这些俗语在当今生活中仍然被人们所传承。
而也有些俗语在逐渐的淡化,例如"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和舅妈"。这句俗语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而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在传。那为什么会有这句话呢?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十分在乎与亲戚的维系,古代的农村更是如此。中国人在维持亲戚关系时,也分个"三六九等",而划分的依据便是传统的血缘,血缘越近,代表着越亲。因此便有了三亲这个说法。所谓的三亲便是指除了父母等直系亲属以外的亲戚。三亲指的姑妈,姨妈,舅舅。姑妈是父亲的姐妹,姨妈和舅舅是母亲的兄弟姐妹,这些和父母流着同样血缘的人,自然便成为了"三亲"。
那何为"三不亲"呢?三不亲指的便是与三亲相对的姑父,姨父,舅妈。之所以是三不亲,便是因为他们虽然和三亲是最亲近的人,但是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还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是这三个呢?
答案是因为虽然姑妈和姨妈虽然是最亲的人,但是因为嫁在了别家便管不到娘家人了,便只能够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了。因此如果姑妈和姨妈虽然是最亲的人,但是却因为嫁到了别家,却无法照顾到自己的家人了。舅舅也同样如此,由于他也有自己的家庭,舅舅作为表系亲属,再加上舅妈没有血缘关系。自然而然他们也就很少能够帮助家里。
在以前的农村,由于贫穷的关系,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如果女方回到了自己娘家照顾会被丈夫家说三道四,因此姑父,姨父是非常不希望她们回到娘家的,因此姑父姨父虽然是很亲的亲戚,但是由于血缘的关系,他们也就成了"不亲"。舅妈也同样如此,对于舅妈来说,舅舅的表系家庭是和他们本身的家庭是隔得很远的,因此也很少有照顾,自然也就成了"不亲"。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只适合于物质匮乏和重男轻女的古代。古代是以农村为主的,因此便形成了以身强力壮的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这样的思想便是这种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并且古代生产能力很落后,资源与劳动力的分配很重要,因此女方便只能够被其第二个家庭所捆绑。在这种思想下,女方的家庭便自然而然被疏远,成了"不亲"的行列之中,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长了见识,还有这么一回事呢。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年代,不再是以力气为主的时代。女性的生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全职女性,家庭妇男也出现在了许多大城市当中。在此影响下的则是女性地位以及女方亲戚地位的提高。因此女方家庭也成了现代中国人维持亲戚关系的重点。
并且在物质资源充足的现代,亲戚讲究的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更多的是原本单纯的亲情的维系,在这种影响下,和谁亲和谁不亲,看的并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浓不浓厚,还有个人的能力以及品性等方面。
之所以这句俗语会逐渐淡化,便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观念的看法。这句话的确有道理,但也只适用于古代以及现在的少部分农村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