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当过江州都督的都有谁?

江州都督是三国时期蜀汉集团的四大常设都督之一,办公场所在巴郡腹地江州,即如今的四川省重庆市。该地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三面环水、地形险峻,是巴郡地区遏制长江水道的咽喉所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蜀汉在此地设都督的主要用意,除了能够戍卫蜀汉集团的权力中心成都之外,还能在发生战事时对汉中、永安地区进行驰援。自蜀汉集团设置该职务以来,先后有五人担任该职。

  第一任江州都督:费观。费观,字宾伯,与蜀汉名臣费祎同族。费观与益州牧刘璋是亲属关系,汉末大乱时跟随族人避难至益州,后在益州出仕并迎娶了刘璋的女儿为妻。刘备平定益州时,费观与李严一同加入了蜀汉集团。费观文武兼备,做事条理清晰且聪慧敏达,刘备对其非常器重。

image.png

  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任命费观为巴郡太守,兼任江州都督。费观在职期间,经常资助救济困窘的百姓,又因为人刚直忠义,行为处事很有法度,在地方上威望极高。不过,费观具体在职时间不详,只知刘禅登基后晋升其为振威将军,刚晋升不久就在任上病逝了。

  第二任江州都督:李严。李严在蜀汉集团素有威望,刘备病逝之前的地位几乎能与诸葛亮比肩,病逝前命其镇戍永安,刘禅继位后晋升其为光禄勋。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筹备北伐事宜,李严也随之迁任江州都督。诸葛亮北伐时,命李严进驻汉中,在后方督办粮草供给,但这项提议遭到了李严的拒绝,而李严合并五个郡设立巴州的提议,也遭到了诸葛亮的否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

image.png

  李严在江州都督任上时,诸葛亮又多次提议要李严进驻汉中,李严不仅以各种理由推脱,而且还对诸葛亮的北伐策略异议颇大。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曹魏出兵汉中期间,诸葛亮为了让李严顺利进入汉中镇守,上表举荐其为骠骑将军。李严对这一晋升非常满意,于是,高高兴兴率部来到汉中。不过,李严并没有高兴多久,第二年就因为督办粮草不利遭到诸葛亮的弹劾,最后被废黜,在家中忧愤而终。李严在江州都督任上时间为四年。

  第三任江州都督:李丰。李丰是蜀汉名臣李严之子,诸葛亮在表举李严为骠骑将军时,同时举荐了李丰接任江州都督一职。后因受到李严废黜的牵连,李丰也被一同解职。任职时间为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至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在职时间一年有余,主要事迹不详。

  第四任江州都督:李福。李福,字孙德,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出任江州都督一职。李福是蜀汉集团建立之初加入的官员,效力期间得到了刘禅及诸葛亮的器重,在李丰解职后接任了江州都督,但由于史料记载语焉不详,故其具体在职时间及主要事迹不详。据《三国志•杨戏传》注引《益部耆旧杂记》载,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前,李福就已从江州调入成都任职。

  第五任江州都督:邓芝。邓芝,字伯苗,蜀汉集团的最后一任江州都督。邓芝在汉末大乱时迁至益州,后加入蜀汉集团,起初在地方上任职,后因政绩突出累迁至朝中任尚书。刘备病逝后,邓芝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效力期间曾数次出使东吴修复蜀、吴两国之间的关系。诸葛亮北伐期间,邓芝以扬武将军一职跟随出征,后以战功累迁至车骑将军并授假节。

  邓芝出任江州都督的时间较为模糊。按照《三国志》的记载,邓芝出任江州都督的时间应该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之后。邓芝为人正直、性格豁达,在职期间体恤兵卒、赏罚分明,经常拿自己的私产救济穷困的百姓,深得吏民的拥戴。邓芝是在任时间最长的江州都督,按照其于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病逝的时间来算,在职时间至少为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