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和魏延相比两人谁更厉害

关于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的问题,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笔者准备从受信任程度上、战略上、战术上、成就上、结局这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结论是:在受信任程度上,魏延和姜维二人平分秋色;在战略思想上,姜维要优于魏延;在战术上,魏延要优于姜维;在成就上,姜维要高于魏延;在结局上,姜维仍然要高于魏延。综合评价:姜维要比魏延厉害。

image.png

  一、受信任程度上

  魏延出自刘备部曲。所谓部曲,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家将,这也说明,魏延是刘备的亲近之人。

  魏延何时投奔的刘备,史书中没有明确说法,但以魏延是河南义阳人来判断,很有可能是刘备驻扎在新野时期投奔的。《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魏延是刘表部将,并且在关羽攻打长沙之时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投奔投降的说法都是演义,做不得数。

  魏延投奔刘备之后,一直默默无闻,无论是在赤壁之战,还是在刘备攻取南四郡的战役中都没有显山露水,这倒不见得是魏延没有立下功绩,而是那时候,刘备身边的大佬太多了,哪里轮得到一个部曲将出头?

  但在刘备攻取益州的过程中,魏延则大放异彩,战役结束后,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接了陈到的班,原因是诸位大佬都没来。由此可见,魏延在此时已经成为了刘备的亲信之人。而且,在刘备攻占汉中后,任命魏延为汉中都督、镇远将军和汉中太守,在蜀汉军中的地位虽不能够与关羽、张飞相比,但已经有和赵云等人并驾齐驱之势。

  刘备之所以重用魏延,主要还是出于为蜀汉军队培养接班人的考虑。关羽、张飞虽勇,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但毕竟年纪大了,军中急需注入新鲜血液,而魏延就是刘备千挑万选出来的接班人物。因此说,魏延是深受刘备信任的一员武将。

  姜维本是烈士之后,其父姜囧战死于疆场,姜维也由此获得了中郎、天水郡参军的官职。

  在《三国志》中,关于姜维为什么会投降蜀汉语焉不详。

image.png

  据《三国志》: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根据这段记载来看,姜维投降诸葛亮纯粹是被动的,其原因是天水太守马遵得知诸葛亮要出兵,下属各县纷纷响应的时候,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所以才甩掉姜维等人独自离开,并且把姜维等人堵在城池之外不许入内,终于使得姜维等人在无家可归、无国可投的情况下从投降了诸葛亮。

  至于天水太守马遵为什么会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史书中没有记载,难道仅是因为其他县城响应诸葛亮,就能怀疑姜维也会响应?这个判断过于牵强,说服不了人。

  笔者倒是认为,这其中最可能的因素是响应诸葛亮的绝大多数都是世家大族,而姜维恰恰又是天水姜氏的杰出代表,马遵害怕姜维也会和那些人一样,所以才采取了预防措施,并不是一定认定姜维此时已经在响应诸葛亮。可是马遵的这个预防措施,却完全忽视了姜维的感受,逼得姜维也只得选择诸葛亮了。代价是从此姜维和其老母天人永绝。

  诸葛亮得到姜维后大喜,这其中虽然有着姜维本身就是人才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诸葛亮终于在凉州找到了能够认同自己、配合自己,有希望成为蜀汉政权攻占凉州最有利的帮手之人。

  在姜维之前,能够成为凉州领军人物的人是马超。马超投降刘备后,其实并没有不受重用,而是刘备有意把他雪藏起来,作为日后攻占凉州的主将。毕竟,马超在凉州具有无人能比的威望。可是,在诸葛亮初次北伐之前,马超病死,使诸葛亮失一臂助。而姜维的投降,恰好使诸葛亮弥补了自己在攻占凉州这个战略上无人可用的短板。因此,诸葛亮才会在见到姜维投降时大喜,并且马上委以重任。

  总结一下,魏延和姜维,对于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最为信任之人。魏延是刘备挑选出来的作为蜀汉军中后期举大旗般的人物;而姜维则是诸葛亮发现的,能够协助自己实现其战略思想的人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二人都是深受刘备和诸葛亮赏识和信任的。在这一点上,二人打成平手。

image.png

  战略上

  魏延执行的是刘备的战略,那就是“汉曹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魏延所采取的的战略也只能是不断地向曹魏发动进攻。在这一点上,魏延和诸葛亮没有区别。

  但是,在具体执行这个战略时,二人又有不同。

  魏延的战略是在北伐时兵分两路,诸葛亮率领主力走秦川大路,自己率领偏师走子午道下路袭取长安,然后再合兵一处攻取中原。

  而诸葛亮则不同。

  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角度与魏延不同。如果说,荆州未失去,刘备未死,魏延的这个战略是可行的。可是,随着荆州丢失,刘备等老一辈几乎丧失殆尽,仅剩下一个赵云在撑着门面,在这个情况下,魏延的战略就是没有从实际出发,仅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命而完成遗命。以此时蜀汉的国力根本不足与曹魏发起一场全面战争,即使侥幸夺取了长安,在曹魏的疯狂反攻下,也未必能够守住。即使守住,那也定会彻底拖垮蜀汉国力,此时东吴难道就会眼睁睁地在那边看着?定然不会。如果东吴趁着蜀汉元气大伤之际,突然出兵进攻蜀汉,那蜀汉两面作战,政权定会不保。因此,魏延的策略诸葛亮是绝对不会采纳的。

  那诸葛亮的战略是什么呢?即攻取凉州,利用凉州的士马与曹魏争夺关中,这样就可以既不损蜀汉的实力,又可以拖垮曹魏,待到曹魏不支之时,蜀汉就可以很从容地把凉州纳入自己的疆域,利用凉州的精兵良马来武装自己,利用与西北乃至于西域诸国的贸易来充实蜀汉的国库,待到天下有变,再出兵攻取中原,这样虽不敢保证必定成功,但会立于不败之地。

  诸葛亮的战略在蜀汉内部最支持者有两人,一是马谡,二就是姜维。这从姜维掌权后,屡屡兴师北伐就可以看出,姜维是在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战略的。

  总结一下,魏延是刘备战略的忠实执行者,可惜不会权变,仅是机械执行;姜维则是领悟了诸葛亮的战略,并且深深认同。可是到了三国后期,蜀汉愈发孱弱,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屡次发起北伐了。姜维也深知这一点,他在后期的北伐与其说是北伐,还不如说是练兵,他不想蜀汉耽于安逸,想要通过北伐来为蜀汉练出一支精兵,缓急时刻可用,如果能够占据曹魏的一些州郡,那正好可以为蜀汉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因此,笔者认为,在战略上姜维是要优于魏延的。

image.png

  战术上

  魏延和姜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胆大,但是又有所不同。

  魏延的胆大表现在之前提到的要率领偏师走子午道袭取长安之计。这条计策确实冒险,如果魏军提前侦知计划,那魏延全军覆没的概率很大。

  但魏延的战术却不仅于此,在他把守汉中的这些年中,还是表现出非凡的战术素养的。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汉中丢失,则益州岌岌可危,这也是当年刘备在攻占益州后为什么一定要拿下汉中的原因。

  魏延防守汉中的战术是,利用横亘在关中与汉中的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傥骆道等几条道路层层设防,层层阻击,利用一切可能来迟滞魏军的前进步伐,待到魏军攻到汉中腹地阳平关的时候,早已经人困马乏,战力大损,可这时,蜀军早就已经汇集了四方的兵马以逸待劳多时,势必会击败魏军与阳平关下。经过事实检验,魏延的战术是成功的。

  但魏延的战术是一种防守反击的战术,主动进攻的欲望不强,虽可战胜魏军,但平时在一线的兵力数量也不少,对蜀汉虚弱的国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消耗。而且,蜀汉兵力不多,举国之兵不过十余万,按照魏延的战法,至少需要一般的兵力驻守汉中,长此以往,对蜀汉的国力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

image.png

  而姜维的战法则不同。姜维认为,不需要在汉中外围放置大量的士兵,可以洞开大门让魏军进来,以阳平关和汉城、乐城等坚固的防御来消耗魏军的实力,待到魏军人困马乏之际,自己在率领援兵出现在阳平关下,仍然可以歼灭魏军于阳平关下。而其他时候,原来用于驻守汉中的军队则可抽调出来用于北伐。

  客观地说,姜维的战术更胜一筹。可是,姜维却忽视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魏延镇守汉中时,蜀汉有诸葛亮在世,可以保证内部无忧;可姜维成为蜀汉主将,对汉中防务进行调整的时候,诸葛亮已死,朝中早已不是当年的气象了。

  蜀汉诸臣本就对姜维屡次兴兵北伐的战略不满,内部多方掣肘,如果在战时姜维遇到了内部掣肘,做不到及时调兵增援阳平关的话,那他的战术就是失败的。

  果然,在姜维调整汉中防御部署不久,就因为惹怒了宦官黄皓,无奈避祸沓中。可就是这个机会却被曹魏抓住,以邓艾牵制住姜维,使其不能及时救援汉中,钟会率军攻打阳平关,利用蒋舒的叛变攻破了汉中,蜀汉也因此而灭亡。

  从实际效果看,魏延的战术虽然稍显保守,但却不会失败;姜维的战术虽然是在无奈之下的一种最有有利的选择,但从后果来说,却直接造成了蜀汉的灭亡。因此说,二人的战术不分高下,只是在选择的时候背景不同,这才造成了一个有效、一个无效。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魏延要优于姜维。

image.png

  成就上

  在关张赵马黄死后,魏延俨然是蜀汉军中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坐上武将的最高职位大将军,但要不是被杀,这也是时间早晚的事。

  姜维则在蒋琬、费祎死后,终于坐上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大将军。因此,在成就上说,姜维要优于魏延。

  但要从蜀汉政权对二人的拥护程度来说,魏延在蜀汉没朋友,而姜维除了在战略上与蜀汉诸大臣们意见不同,遭到反对之外,其他方面还是比较受欢迎和重视的。在这一点上,姜维的成就要高于魏延。

  结局上

  魏延的结局自然是凄惨的,因与杨仪之争,被诬陷为谋反,后被马岱所杀。笔者认为,魏延之所以被杀,应该是诸葛亮的谋划,但却与谋反无关。

  诸葛亮死后,无论是按照资历,还是按照功劳,魏延毫无意外地会成为蜀汉军中第一人,如果魏延仍然按照自己的设想出兵北伐,那么,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因此,为了保证蜀汉能够生存下去,诸葛亮才故意安排由杨仪负责安排撤兵事宜,把魏延安排在断后的位置上,诸葛亮这么作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来激怒魏延。

image.png

  果然,魏延上当了。在得知是由杨仪负责安排撤兵事宜之后,起兵要来杀杨仪,却不料被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伏子马岱所杀,最终落了个谋反的罪名。

  刘禅投降后,姜维也在刘禅的诏书命令下投降了钟会,但他内心深处是不甘的。因为按照他的计划,蜀汉是仍有翻盘的机会的。可是老板不争气,姜维也没办法。

  可是姜维却并没有闲着,在他投降钟会后,发现钟会有不臣之心,因此才主动投靠钟会,怂恿钟会反叛曹魏。虽然最终大计未能实现,自己也被杀害,但却表现出了姜维对蜀汉的忠心,在这个意义上说,姜维要优于魏延。

  总结

  综上所述,在受信任程度上,魏延和姜维二人平分秋色;在战略思想上,姜维要优于魏延;在战术上,魏延要优于姜维;在成就上,姜维要高于魏延;在结局上,姜维仍然要高于魏延。综合评价:姜维要比魏延厉害。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