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在古代六扇门是三法司衙门的别称,在《商子》中有记载:“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在不同的朝代,三法司衙门有不同的指代。

例如在汉朝时,指的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等到了唐宋两朝时,指的都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后来到了元代,三法司衙门指的就是大宗正府、刑部和宣政院,而明清两朝则指的是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历朝历代虽指代的机构不同,但都是些具有刑法效力的部门。

为什么三法司衙门不叫三扇门、四扇门或者五扇门而叫六扇门呢?并非是因为古代也崇尚六六大顺的意义,而是因为这六扇门的的确确指的就是衙门墙外的六扇大门。

在古代,大门是极具重要性的,大门前面一般都有照邪驱鬼的照壁,门口大都放有凶狠的石狮子,两侧都有“八字墙”。所以古代的衙门为了展示其威严与地位,都设有六扇大门,这也就是六扇门的来历。

六扇门虽然在明代才广为人知,但实际上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六扇门的雏形。不过都是一些民间传说记载,说在唐代时君主就命令刑部建立“六扇门”秘密基地,专门挑选一些优质敏捷的少年,为除去绿林势力和各种豪强士族做准备。不过后来随着朝廷逐渐走上正轨,中央集权的加强,渐渐地这种秘密组织就被取缔了。

后来在宋代时,六扇门又得到恢复,六扇门中的人大都游走于江湖与朝廷两边,因为其做事的性质和手段,大都作为一个地下组织存在,颇有点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社会组织”的意味。

等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六扇门才变得“正大光明”起来,虽然仍然属于秘密组织,但是属于朝廷之官,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在民间的流传之中,六扇门这一组织颇具神秘色彩,他们行事狠辣,手段残忍,专门负责一些牵扯多种人物关系的大案。

但实际上六扇门虽然在黑白两道都有行动,但在“白”的一边要遵守朝廷的规章制度,按照朝廷的法纪去做事。在“黑”的一边既然要接触江湖中人,那也要遵守江湖的规矩。

要遵守两种不同的规则制度,六扇门想不顾一切地办事也并非那么容易,但是另一方面既有朝廷的支持,又有江湖中人的协助,六扇门中的人做事情还是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这么一看,六扇门有点儿像连接朝廷与江湖的纽带。

六扇门虽行事凌厉,但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进门只允许东进西出,用于集中办理政务的官署外的门就是衙门的“门面担当”仪门,在平常的时候开着的时间不长,大多的时候都是关着的。

而想要进入六扇门内仪门两侧的门中进来,因为古代的衙门大多都是坐北朝南,所以仪门的两侧的门就在仪门的东西两边。一般都是东方向的门进,西方向的门出,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靠右行走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