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官员被称为父母官 现在为啥不称呼父母官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中都会把知府、县令称为父母官,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为父母官吗?哪些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呢?

父母官.jpg

“父母官”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其实我们今天所说的父母官并不是官员自誉的,而是百姓对好干部表示尊敬的称呼。

中国古代,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官员,主要是州、县等地方长官,因为他们直接与地方百姓接触,同时又拥有生杀予夺的决定权。在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的两种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就是现在还流传着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可见父母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父母官的由来

召信臣.jpg

我国汉代有两位清风惠政的南阳太守,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其中“召父”即西汉汉元帝时的召信臣,“杜母”指的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南阳太守杜诗。

西汉召信臣,勤政爱民,“好为民兴利”,实施富民政策。亲自深入田间,指导农耕,住宿寻常百姓家,了解人民疾苦,难得闲暇。巡视河流,探究水源,主持开通沟渠,建水门堤闸数十处,可灌溉农田“多至三万倾”。还为百姓定立用水规则,“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移风易俗,大兴节俭,禁止婚丧嫁娶奢侈浪费。约束官吏及其子弟,发现下属官吏有放任其子弟游手好闲和不务正业者,轻则批评,重则罢官,甚至绳之以法。于是,“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吏民亲爱信臣”,尊称他为“召父”。 

东汉杜诗少有才能,爱民如子,处处为民作主,以卓越政绩而赢得百姓爱戴。他“诛暴立威”,“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减民劳役,造水排,铸造农具,提升生产力水平。并开沟渎筑池塘,广垦农田,百姓粮丰衣足。人们将杜诗与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召父杜母”便也成为官吏的楷模。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所有的官员都称为父母官。就好像把所有的官员都称为青天大老爷一样,

现在为什么没人说父母官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了父母官的概念。现在的干部是公务员,干部不是人民的父母,人民才是干部的父母。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的国家,也没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儿子,是共产党干部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