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十二虎臣盘点(3)


 
 “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于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几次击败黄祖,凌统又与吕蒙联手,一个水路,一个陆战,最终大获全胜。破黄祖立下大功后,凌统又投入了新的征程,“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
 
  最悲壮的一幕又在合肥上演了,陈武战死,孙权被围,只剩下凌统、甘宁、吕蒙、蒋钦和一千多人,“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为主而战,虽死无悔,东吴十二虎臣凌统就是这样诠释着自己的忠诚。虽然东吴十二虎臣甘宁等也有死战之功,但无疑,凌统是功劳最大的一位。一个“复还战”,使得亲近家兵三百人全部阵亡。使得自己身负重伤。但为了孙权的平安,他认为这是值得的。凌统素爱人,士亦多慕之,当初为了推荐同乡贤才,他半夜爬起来接见。这次亲信尽丧,怎么能不让他悲从中来呢?
 
  伤刚好,凌统又开始致力于山越,“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孙权对他的优惠,大概也正是由于那次舍生忘死的患难情吧。
 
10、徐盛
 
  三国东吴众将中,徐盛属于个性比较鲜明的一位,他素来有勇气,办事认真,对违纪的人毫不容情,因此一度觉得自己得罪了蒋钦,最后蒋钦的大度让他折服;他对待出身较低的长官周泰不是很看得起,最后还是孙权的一番话和周泰一身伤把他镇住了。但是,正是这种要强和刚正的性格,使他一步步成长为吴不可或缺的名将。蒋钦说他:“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孙权与魏使邢贞会盟,邢贞狂妄,徐盛气得涕泣横流:“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搞得邢贞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徐盛一生作战,多次以少御多,第一次是对黄祖子黄射,黄射率数千人攻徐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为寇。权以为校尉、芜湖令。”二百守住了数千,还开门大破!真是不可思议。和张辽的合肥之战都有点类似了。
 
  “复讨临城南阿山贼有功,徙中郎将,督校兵。”“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魏尝大出横江,盛与诸将俱赴讨。时乘蒙冲,遇迅风,船落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盛独将兵,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杀,风止便还,权大壮之。”徐盛也是一员猛将。讨贼时英勇无畏,杀敌也从不含糊。
 
  “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夷陵之战是徐盛参与的一次重大战役,又立下新功。随后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余兵,与休夹江。徐盛这次面对的是魏国新一代的大将曹休,又是以少对多,结果“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徐盛不仅自己指挥作战了得,还很有战略思想,“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诸将乃伏。”曹丕亲征东吴,又是被徐盛的防线吓住了。对抗黄射、曹休、曹丕,三次都是漂亮的防御战,徐盛堪称“守城专家”。
 
11、潘璋
 
  潘璋不是个很像将军的人,张狂豪放的个性让他有点出人意表。当然也正是这中性格让潘璋很早得到了器重。他和董袭有些类似,都属于最容易被忽视的东吴大将。由于他直接导致了关羽被擒杀,小说家历来对他都是歪曲贬低。其实正史中的潘璋也是不折不扣的名将。
 
  首先,由于孙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后为吴大市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章西安长。”刚一被任命,就让盗贼断绝,这样的人物可不多见。“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连一向治政有方的刘表都搞不定的事,潘璋搞定了,这就是能力。
 
  “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民,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潘璋是一个非常适合整治恶贼刁民的人,也许和他市井化的出身有关吧。总之,他在这方面的天赋和心得是相当了得的。赤壁之战虽然没有提及他,但“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
 
  东吴十二虎臣潘璋一生最精彩的篇章无疑是擒获关羽,“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威震天下的关羽终究结束于潘璋之手。此后,“刘备出夷陵,璋与陵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冯习是刘备征东吴时的大将,也是被潘璋部击杀,功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