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公元前340?一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贵族出身,官至左徒、三间大夫。屈原是楚辞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屈原生当楚国宣王、怀王、襄王时期。曾受怀王信任,任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是统治集团中一位有学识、有远见、有抱负的政治家。他主张改革时政,振兴楚国,联齐抗秦,他寄希望于楚国一统天下。但是,屈原的这些主张受到楚国内部腐朽势力的攻击,遭受“党人”的谗害。在对待屈原的问题上,怀王左右摇摆,疏远了屈原,襄王时期更遭流放江南。屈原在长期流放中,并不放弃自己的主张和理想追求,他“形容枯槁,行吟泽畔”,以心灵的呐喊与血与泪凝聚的诗歌,倾吐着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当诗人亲眼所见国势日衰,小人当政,振兴无望,特别是公元前278年白起攻陷5g都,山河破碎,报国无门,因而投泪罗江自杀。
屈原在政治上失败了,但在文学创作上却获得卓越的成功。他开创了诗歌的新体式——楚辞(或称骚体诗),而楚辞的产生标志着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诗人个性诗歌创作的开始。
楚辞这一新文体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是在南方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利用了楚地自成天赖的歌谣体,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正如宋人黄伯思所说:”屈采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同时,那些充满浪漫色彩的巫术歌舞和神话故事,都极大地丰富了楚辞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强调它的地域特色的同时,还应看到楚辞这种新体式,也受到北方文化持别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同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那些深具文学色彩的论辩文字,对楚辞颇具散体化特征也给了重要的影响。总之,伟大诗人屈原植根于时代的文化环境与特殊的土壤之中,依靠他特有的教养与天才。创造出想象丰富、充满激情、热烈奔放,具有浓厚的宗教情调和浓烈乡土气味的新的诗歌形式楚辞。屈原是用整个生命献身于诗歌艺术,用他的全部精神和情感吟唱了那一个悲剧时代,使屈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