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砖”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呢 与科举考试相关

敲门砖,指拣砖头敲门,门开后即弃砖。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目的一旦达到就被抛弃,那么这个词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呢?

\
  典出明朝田艺蘅的《留青日札非问事》: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明朝时,科举制度中规定了一种特殊的考试文体,名字叫八股文。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和字数限制。
\
      在这种考试中很难将考生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于是当时很多的考生便不再考虑实际的考试内容,专门在八股文的形式上下工夫,他们将八股文的套路练得很熟练,然后在考场上运用,若是没有考中,便称之为“撞太岁”,若是侥幸得中,便将其称为“敲门砖”。
\
     后人自此便用“敲门砖”来表示想达到目的的手段或目的,目的达到后,便将其弃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