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言过其实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言过其实的意思是什么?成语言过其实的意思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那么,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言过其实出自何处?言过其实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言过其实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成语言过其实出自何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言过其实有什么历史典故

    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守。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言过其实”这句成语,便是指说话的人,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事,结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徒惹人笑话而已。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有时,“言行不符”和“言过其实”是被混用的,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
    此后,“言行不符”指的是,话和事完全两样,例如,满口的仁义理论,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但是“言过其实”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这两点是不一样的。 

kk历史网相关推荐:

    成语不识时务的主人公是谁?不识时务有何典故
    成语波澜老成的主人公是谁?波澜老成有何典故
    成语不遗余力的主人公是谁?不遗余力有何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