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垓下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垓下之战,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决战。

  刘邦背约

  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根据张良、陈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

image.png

  阳夏之战

  不久,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俘获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汉军光俘虏就有五千楚军。汉军取得阳夏,项羽率领的楚撤退到固陵。

  此时,刘邦另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刘贾很快到达。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对峙时,防止项羽南逃派刘贾在寿春招降周殷断项羽向南逃后路。楚大司马周殷叛变楚王,帮助刘贾攻下九江,迎接九江王黥布的军队。后来,周殷和黥布率军

  在垓下和刘邦会合,共同攻打项羽。

  固陵之战

  刘邦率领汉军追击项羽到了固陵,项羽率领的楚军为了摆脱汉军,发动反击攻打刘邦。刘邦率领的汉军一度受挫。刘邦在各路汉军没到的情况下,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选择高壁深垒防守战,为接下来的反击战做准备。

  不久,灌婴、靳歙率领骑兵军团从彭城往固陵而来。刘邦亲自去固陵东边颐乡,与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会合。

  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项羽南退守至陈下,刘邦在灌婴、靳歙率领精锐骑兵到来后,发动反攻。汉将宣曲侯丁义率领骑兵和汾阳侯靳强率汉军为先锋,攻固陵楚军,便击破了楚大将钟离眜的部队,揭开了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胜利的序幕。

  陈下之战

  项羽向南逃跑到陈县,刘邦与灌婴在颐乡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会合,刘邦率领汉军主动出击(有周勃、樊哙、灌婴、靳歙、夏侯婴、蛊逢、丁义、靳强、灵常等将领),在陈下(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斩杀楚军十几个大将。项羽在陈下大败,陈公利几投降,汉军占领陈县。陈下之战后,项羽败局已定,韩信、彭越、英布等率军前往垓下,与刘邦会合,一同包围项羽。

  大战垓下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军参战兵力已超过60万人,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东(今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前军,刘邦调度孔聚为左翼,陈贺(费将军)为预备军在韩信军后待命,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前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刘邦即时调度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率领前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由于项羽在围困中被击败,后人将韩信的这一战术称为“十面埋伏”。战败后,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四面楚歌

  楚军在垓下之战中受到决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刘邦乃设计令汉兵学唱江东楚国民谣,是夜,四面皆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骑乘夜向南突围,渡过淮水后,身边只剩百余骑。

  自刎乌江

  汉军至黎明时才发觉项羽脱逃,由汉将灌婴率五千骑追杀。楚军一度迷路,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南)被追上。几度冲突后,项羽身边仅剩26人,终于突围到长江北岸的乌江。乌江亭长建议他前往江东,但项羽自觉起兵有八千江东子弟追随,今日孤身而还,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不久,汉军数千骑追至,项羽令二十六骑下马步战,毙杀汉军五百余人后,乃挥剑自刎而亡。至此,刘邦获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战争后续

  项羽自刎乌江后,尸体被吕马童等五位汉军将领获得。五将争功,将尸体分成五块,献给刘邦邀功。刘邦将五将都封为列侯。

  垓下之战后,刘邦继续进攻楚地,派兵夺取吴郡,招降会稽等郡。同时,刘邦率领汉军在颍川击败陈公利几,楚地反抗势力都逐步瓦解。到此,项羽控制的楚地,除了鲁地继续抵抗刘邦外,其他地区都向刘邦投降。

  之后,汉军灭掉项羽分封的临江国、杀临江王共尉,诸侯王中不再有势力反抗刘邦。

  鲁地投降后,楚汉战争正式结束,刘邦取得了彻底胜利,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