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公园1279年,蒙古的水路两军在崖山大获全胜,南宋的残余势力彻底被清理干净。但是作为志在成为全世界霸主的忽必烈来说,这仅仅只是漫漫征程中的阶段性成果,那些散布在东亚大陆的周边地区都将成为开启征伐的潜在对象。只是让人没有想到,居然是与帝国没有陆上边界的占城,沦为第一个攻击目标。

占城之战经过

占城自古就与整个南洋地区保持着紧密联系

作为典型古代东南亚国家,占城虽与北方安南直接相连,却在语言、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正好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端,所以长期从海路受大印度文化区浸染,并顺理成章的以婆罗门教为核心信仰。自然也对中原式的儒家治国理念缺乏兴趣,只是在接纳佛教时表现的较为趋同。这种比较关键的地理位置,也让他们经常沦为四方势力的染指对象。不仅曾先后被两汉和隋唐帝国短暂征服,也时刻需要堤防西面的高棉、南方的爪哇海盗,以及近在迟只的越南邻居。

占城之战经过

婆罗门教与印度文化 是占城王国的人文核心

不过,正是四战之地的尴尬境遇,让占城的内部比较团结。数次在遭遇外部势力的鲸吞后,还能隐忍到关键时刻再强势复兴。唯有在秉持中原帝国视角的记录者看来,才是比较兵弱畏战且缺乏战略纵深的典型弱鸡。非常不巧的是,这种思维也很快被攻灭南宋的忽必烈所采纳。后者出于多种目的,最终决定对这个隔海相望的南方小邦展开军事行动。

占城之战经过

乘坐4头并排大象出行的忽必烈

事实上,早在降服临安宫廷之前,忽必烈就有多次对东南亚地区的用兵记录。公元1244年,蒙古军队首先进攻云南境内的大理国,以便在战略层面对南宋实施整体性包围。最后以保留大理国王和土司权益为条件,成功让对方变为自己的藩属国。到了1257年,第二支南征军又将目光对准越南,并顺利攻克王都升龙城。虽然最后因补给困难而不得要领,还是震慑了一贯乐于接纳宋朝流亡者的陈朝君主。最后在1277年,第三支部队以大理为基地,击败了同自己争夺土司管辖权的缅甸蒲甘王朝。

占城之战经过

占城的军事力量在区域都不算出色

相比上述三国来说,占城的人口与军事实力无疑要更为薄弱。由于秉持古印度式治国理念,所以在最高君主之下还有能统御基层的地方大诸侯存在。他们既可以在危难中选择退避三舍,也容易集体逼迫国王奉行强硬政策。因此,任何外敌都在理论上存有轻易获胜的可能。也就是将征伐目标限制为中央宫廷本身,从而瓦解掉全国性的集体抵抗意愿。加之占城内部的反元派扣留了两位蒙古使节,彻底给帝国的大举兴兵提供了充足口实。

占城之战经过

元朝时期的大型海船

公元1282年夏季,忽必烈正式下令组建远征舰队,意图从海上直取占城王国。因为前一年的对日远征失败,让帝国损耗了大量船只和水军力量,就不得不将此次行动的规模压到最低。他们将以珠江口的广州为基地,一次性出动5000名来自浙江、福建、广东与淮河流域的新丁,并用100艘运输战船和250艘登陆小艇负责承载。指挥官则由经略过闽越和潮州的大将札剌亦儿-唆都担任,他过往的履历也让大汗相信其非常适于执行这项行动。

占城之战经过

曾在福建和广东地区有丰富作战经验的 札剌亦儿-唆都

到了1283年2月,蒙元舰队抵达占城港附近,在位于今日越南中部的归仁展开登陆行动。由于当地存在一处有半岛拱卫的半封闭水域,所以是商船在南北两头来往途中的理想避风港。占城方面也为抵御海盗或北方威胁,修建了周长约10公里的大型木质堡垒。不仅能在里面部署大批士兵,还不乏有掌握先进机械技术的穆斯林侨民。由这些人制造的300门轻型投石机,足以为守军提供非常可观的支援火力。但船只和骑兵领域的缺失,也容易让自己在沿岸的战斗中陷于被动。

占城之战经过

位于今日越南中部的 占城港

当月15日凌晨,蒙元士兵开始悄悄乘小艇摸上海滩。一支300人的小分队将从东面实施佯攻,吸引木城中的守军注意。接着是北面的第二支分队,数量同样只有较少的1600人规模。真正的强攻发起者,还是迂回到南侧的3000名士兵,唆都也会到现场亲自率领他们作战。这样的计划虽然看似合理,却苦于整体规模的不够庞大,很快就被主场作战的占城人给彻底识破。他们利用投石机提供的强大火力,让对方的两路偏师都停滞不前。随后又在5点左右打开城门,出动约万人反击从南面完成迂回的真正主力。

占城之战经过

在海岸边准备防御的占城人

眼看占城军队的倾巢出动,唆都的手下也立刻摆出标准的步兵战阵。由于蒙元军队有大量任用招降吸纳来的南宋士兵,所以在很多方面也继承了前朝军队的部署策略。主要以弩和少量的盾矛手维持阵线,后方才是人数更少的蒙古-色目精英压阵。至于蒙古人赖以成名的强势骑兵,却因跨海运输马匹的不便而无法被搬迁到东南亚战场上展示。对面的占城人同样缺乏骑手传统,转而将普通步兵、战象和小型投石机组成前后三线纵深。但面对早有对抗战象经验的蒙元部队,这样较为简单机械的策略并无太大作用,交锋也很快转变为中远距离内对射消耗。

占城之战经过

大象与步兵是占城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的一天时间里,占城方面不断将生力军从木质堡垒中拉出,替换因不习惯高强度作战而濒临崩溃的前敌部队。结果也让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南面,反而对其他两翼的袭击有些疏忽大意。但正是这些被守军忽略的小分队,突然在次日凌晨的1点发难,攻入守军兵力已遭严重稀释的占城港。原本尚能坚持的前方主力,在收到消息后也意识到抵抗失去了意义。他们纷纷追随君主逃往内陆,把大批军粮和整座城市都拱手让给对方。临行前还不忘将滞留在城中的2位蒙古使节处死,彰显出自己会抵抗到底的坚决意志。

占城之战经过

蒙古军队在进入内陆后 不断遭受占城人袭击

事已至此,占城人的投降或灭亡似乎都不再遥远。但当时的国王因陀罗跋摩五世仍不愿意放弃敌对,不断领兵向内陆地区撤退。为彻底将之击溃,蒙元部队只得继续沿河流向腹地发起追赶。只是无论在正面交锋中取得如何成绩,都没能将神出鬼没的敌酋绑到大都。后勤补给上的困难,也迫使远征军必须暂时撤回海岸边的木质堡垒,依靠就地屯田维持日常所需。

占城之战经过

最终 蒙古人未能征服占城 又向北陷入越南战场

最后在1284年,忽必烈为顺利搞定占城问题,准备直接从陆上派出大规模部队进行增援。但越南的陈朝却拒绝任何借道要求,进而引发了蒙古帝国对越南北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已经在占城征战一整年的唆都,也授命率部北上,作为钳制敌手的弱侧偏师。因陀罗跋摩五世则得以同大都方面达成妥协,继续以属国的形式换得内部自治。这场蒙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试探性征伐也就此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