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普苏斯战役的经过 伊普苏斯战役的结果

继业者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并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巴比伦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于公元前302年联合起来反对在小亚细亚称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马科斯率联军3万人与安提柯和德米特里率领的兵力大体相等的马其顿军队在伊普苏斯进行会战。德米特里大破联军骑兵并实施追击。由于德米特里追击过远,塞硫古的500头战象大破马其顿骑兵,并拦住德米特里使其不能回身援父。结果,年已八旬、以往每战必胜的安提柯被杀,德米特里逃走。小亚细亚遂处于利西马科斯的控制之下 。

  据估计,安提柯和德米特里指挥的军队有45000名重步兵,25000名轻步兵,10000名骑兵和75头战象。利西马科斯、塞琉古和卡山德别将指挥的兵力则包括40000名重步兵、20000名轻步兵、12000波斯骑兵、5000重骑兵和400头战象,另有100辆未投入战斗的镰刀战车。

image.png

  战斗经过

  除普鲁塔克有关德米特里生平的记述外,关于这场战役几乎未留下任何历史记载。双方都按照亚历山大及其继业者军队的通常布阵方式,将步兵方阵排在阵型中央,阵势向左后方延伸。联军方面,利西马科斯和卡山德将骑兵平均分配在两翼,并部署了100头塞琉古的战象,其余战象则留由塞琉古个人指挥。利西马科斯指挥右翼骑兵,安条克指挥左翼骑兵。轻装步兵(主要是投矛兵和一些标枪兵)部署在军队前方。另一方面,安提柯将德米特里指挥的精锐骑兵主力部署在右翼;他的重步兵人数更多,但显然他并没有选择延长阵线,而是增加方阵纵深。另外他同样将轻装部队部署在队列之前。

  战役和通常一样,以双方轻步兵逐渐加剧的散兵战开始,最终战象被双方投入战斗。双方都企图割断敌战象的腿筋,但同时都不得不保护自己的战象。德米特里的优势骑兵成功地逼迫安条克的左翼后退,但在试图对对方后方发动攻击时被塞琉古的战象预备队所阻。利西马科斯指挥的联军右翼则在与安提柯的对抗中取得缓慢的进展,但他颇有先见之明地分出一些马弓手和散兵前往阵线中央,以支持那里与敌军散兵的战斗。更多的投射部队向安提柯军没有保护的右翼进发,而德米特里无法从与敌军战象和骑兵的正面战斗中脱出身来。在控制战场中央后,联军投射部队向安提柯军数量上占优势的步兵猛烈发射标枪和箭矢,致使后者士气开始动摇,最终崩溃向后逃去,以躲避敌军的远程攻击。安提柯试图重新聚集部队并加强中部对抗敌投射兵种和方阵主力的兵力。战斗开始时他未穿板甲,这一疏失不幸在此时被利用--联军一不知名投矛兵准确地投出标枪,正中安提柯,将其击毙。丧失首领后,本已动摇的安提柯军彻底瓦解,只有一小部分军队在德米特里率领下逃脱了联军骑兵的追击。

image.png

  影响

  安提柯因巴比伦战争的失败而丧失其帝国的三分之二,已经使统一亚历山大帝国的最后机会失之交臂,伊普苏斯战役使此点得以明朗。胜利者重新瓜分了世界:托勒密继续保有埃及,塞琉古将其权力伸入小亚细亚东部,而利西马科斯获得小亚细亚的其余部分。最终,塞琉古击败卡山德和利西马科斯(前281年),但不久自己也被暗杀。伊普苏斯战役使亚历山大帝国的分崩离析成为既成事实,这一点可以说明其为何少有人提及;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古典时代的一场决定性战役,由此界定了希腊化时代的基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