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介绍 台州之战结局如何?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

台州之战指的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发生的战争,在明抗倭的战争中,参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连续九次挫败倭寇的著名战役。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

台州之战背景

台州辖宁海、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太平6县,三面阻山,一面滨海,南自温州,北抵宁波,海岸700余里,是倭寇侵扰的重点地区。

四十年春,倭寇20000余人,战船50余艘集结于宁波、绍兴外海,侦探虚实,伺机入犯。戚继光侦悉倭寇企图后,于四月十二日亲督舟师出巡海上。倭寇得悉明军有备,离去。

台州之战经过

十九日,一股倭寇驾船停泊于象山海口东塔(今浙江象山西沪港东北),继而从奉化东南的西凤岭登岸,当晚至宁海以北的团前大肆劫掠。

戚继光判断倭寇的企图是吸引在台州府城、松门、海门的明军,而后乘虚窜犯台州。遂立即调整部署:命令把总楼楠、指挥刘意守台州;百户胡守仁、张元勋守海门,居中策应;中军游击兵协守新河;把总任锦率兵速出海上,实施伏击;自率主力前往宁海,并请宁波海道总兵发兵,水陆会剿。

倭寇探知戚家军向宁海方向运动,台州兵力空虚,遂兵分3路进犯台州:一路由里浦登岸,欲犯桃渚;一路由周洋港登岸,欲犯新河;一路泊于健跳、圻头。浙东沿海警报频传。

戚断光针对倭寇分路进犯的特点,决定集中兵力先攻大敌,然后依次剿除,各个歼灭。遂命兵备佥事唐尧臣率领海门和台州之军救援新河;自领主力先剿宁海之敌,再歼桃渚、健跳等地的倭寇。

二十六日,发起新河之战。正当新河激战之时,继光戚已集兵歼灭宁海倭寇,迅速转兵增援台州。二十七日,在台州城附近的花街与倭寇遭遇,戚家军速战速决,全歼来犯之敌(参见花街之战)。五月初,倭寇进犯台州东北的大田,企图进犯台州城。

戚继光动员将士树立以寡击众,以劣胜优的必胜信念,主动迎战。倭寇见势西窜,欲掠处州(今丽水)。戚继光决定设伏于倭寇必经之地上峰岭,待倭寇通过狭谷,突然袭击,大败倭寇(参见上峰岭之战)。

二十日,又展开长沙之战,水陆配合,一举歼敌(参见长沙之战)。时浙江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也率部歼灭进犯宁波、温州一带的倭寇。此后,倭寇未敢大规模进犯台州等地,浙江倭患基本荡平。

台州之战结局

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充分体现了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充分发挥火器威力,在火力掩护下实施冲锋,火力与冲锋密切结合,即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较早的,对后世用兵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戚断光在作战中还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危害重大之敌,其次歼灭其余的战法,而且关键时刻判断准确,机动迅速,故能连续九战九胜,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这些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