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混战的武器装备的几大来源

民国初期,总统袁世凯去世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当时的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皖系、直系、奉系)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好几次真刀真枪的战斗。当时的中国在军事上非常落后,于是就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北洋军阀混战的武器究竟是怎么来的?


 

  五四运动次日,也就是1919年5月5日,北京外交团领衔(英国)公使Jordan代表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沙俄八国政府照会中国北京政府外交部,声明由于中国南北尚未统一,各友邦反对重滋战端,故在中国成立为各省承认之统一政府前,将约束其国民,禁止向中国输入“军火及制造军火之器料”。照会还提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驻华公使亦有赞成。禁运持续实施了十年。列强不但从此不与中国军阀签署军售合同,连以往合同的交付工作也就此搁置下来。禁运在1924年之前尤为严格,军火价格因之飞涨。
  1919年10月,隶属北京政府陆军部的航空署向英商订购大批飞机。飞机虽名曰商用,但列强也能料到飞机用途的模糊性,英国政府对此做了撤去机上所有武器装置等防范工作,还是遭到美、法、日三国强烈抵抗,合同不得不中止履行,此时已有159架飞机运抵中国。
  意大利从未与列强达成一致,它加入禁运协议有一“保留条件”——从前的军火合同不在禁运范围内。列强并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就在英国以为意方已放弃“保留条件”之时,意国大批军火突然就运到了中国。这批军火究竟到了哪个军阀手里,数目多少,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
  捷克虽然拥有著名的Skoda兵工厂,捷克政府并没有主动到中国捞一笔的心思。捷克军火输华,都是国际掮客借道欧洲主要航运国中转而来。1925年徐树铮访欧,在捷克停留多日,几乎全为这里的兵工厂。捷克军火输华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二战:国民党军队是捷克轻机枪ZB26的最主要使用者,淞沪会战里,三个所谓“德械师”用的就多是这款捷克机枪。
  德国军火输华,其政府亦非幕后黑手。没有政府作为,德国并未有意借军火扶持其在华代理人,所有军售都是纯粹的商业逐利行为。德国军售也不分对象,直、奉、桂、晋、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广东的国民革命军都有购买德国军火和军工器材的记录,连局促在海南岛的邓本殷也由德商供售军火。其中大头儿还要数奉系张作霖,日本资料显示,在1925年5月至1926年4月间,德国向奉天销售了17.1万杆步枪、4500万颗子弹和62挺新型机枪,这个数字未必属实(日方情报一向夸大),但张氏大量购置德械应是属实。
  皖系唯一的首领是段祺瑞,但直皖战争中,他却不许部属用重炮对敌,“恐火力过猛,伤亡过重。”这样一个人,自然不能在搜罗兵器方面有所建树,不过,他的亲信徐树铮弥补了段氏的疏忽。为段祺瑞引进日械的就是徐树铮。1918年,第一批日械运抵秦皇岛时,段氏已辞去内阁总理一职,为帮他恢复权力,徐氏竟引奉军入关,劫夺军火。在对南方用兵时,也是徐树铮以日械换取曹锟、张树元、阎锡山等的支持。1924年段祺瑞东山再起,徐树铮又被委为专使,到欧洲为段氏寻求军备,据称曾与墨索里尼谈判军援。可惜,徐在回国后不久就被冯玉祥部属扣留杀害。
  奉系张作霖是军阀里发展军力的模范。他两次入关劫夺军火,还从西伯利亚撤退的日军手里收货。不过,奉军手里的武器,主要还是来自德械与自产,根据海关资料,从该年至1928年,全国进口军械的80%以上都为奉系所购。
  不光是进口,张作霖还在国产军工方面做到了独领风骚。他兴建的沈阳兵工厂,1924年大部分竣工开始作业后就取代了汉阳厂成为中国第一大厂。至于其他军系,远远做不到奉系的生产规模。如四川全省号称有143个兵工厂,其实大多为修理厂、弹药厂,只有少数可以生产粗糙的步枪,到1937年川军开赴山西抗日,他们手头也还是这类山寨武器。
  俄援军火大大降低了国民党组建自己军队的难度,提升了它的实力,国民政府顺利统一中国,俄援应为一大原因。一直以来,在国共两党的宣传里,国民革命军的火力优势都被刻意忽略,只强调战争性质、士气精神等意志因素。然全军采用一式步枪、饷弹充足,且拥有机关枪和炮队,在物质上就远胜于绝大多数军阀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