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背景有哪些 有关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兵力比较

平津战役背景有哪些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大获全胜,解放了东北全境,全国军事形势逆转。那么平津战役背景有哪些?

平津战役图片

平津战役图片

11月初,淮海战场,华野和中野联合发起了淮海战役。西北战场,胡宗南部被西野压缩在关中地区,动弹不得。华北战场,阎锡山部被华北军区第1兵团围困在太原;傅作义部的大后方归绥被第3兵团围困。东野先遣兵团推进至蓟县待命,东野主力休整备战。孤悬在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已面临着东野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打击的严重局面。

蒋介石在辽沈战役后期,即判断如果东北失败,华北也难保。蒋介石考虑放弃平津,傅作义部南撤到长江防线,或者淮海战场。傅作义不是蒋介石嫡系,担心被蒋介石吞并,希望西撤绥远,拥兵自重。11月初,蒋介石与傅作义经过磋商,认为东野正在休整,短时内不可能入关,傅作义部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以及塘沽海口。11月中下旬,傅作义部调整兵力部署,60余万人部署在滦县至柴沟堡的铁路沿线。其中,蒋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东一线,傅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西一线。战局一旦不利,可能出现,蒋系向南,傅系向西分别撤退的局面。国民党方面对平津战役背景的判断一开始就有分歧。

由于淮海战役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判断,平津的蒋系可能南撤增援淮海,傅系会随之西逃。这对于淮海战场和渡江作战都会产生不利的局面。11月,中共中央决定,要把傅作义部歼灭在华北地区。

为了稳住傅作义部,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停止攻击太原,撤走归绥的包围部队,大搞东北地区庆功活动来麻痹敌人。切断傅作义部西逃的道路,隔断傅系部队,拖住蒋系部队,为东野入关争取时间。东野主力结束休整,秘密入关,快速插入北平、天津及天津、塘沽之间,对北平、天津“隔而不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

平津战役带来了什么影响

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共产党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使国民党装备精良的50万大军全军覆没。平津战役影响巨大,不仅解放了北京、天津等地,使国民党在中原等地的战斗力丧失殆尽,更是极大推动了全中国的解放。

平津战役图片

平津战役图片

平津战役最直接的影响是解放天津、保护北平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平津战役开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确立的进攻策略下,包围驻守在张家口、天津的敌人,并截断了他们撤退的后路,逐一歼灭,使得天津和塘沽得到了解放。解放天津之后有25万的敌人困守在文化古城北平,为了保护这一古城不受到限于绝境的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共产党同傅作义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和平协议,使北平免受炮火的攻击。

平津战役纪念馆内蜡像

平津战役纪念馆内蜡像

平津战役最重要的影响是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这场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受到重创,内部的矛盾也凸显出来,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国内战争中的失败。而共产党通过这场战役,不仅缴获了大量武器、改变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人,更是收获了民心,使自己拥有了更坚固的群众基础,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群雕

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群雕

平津战役影响是巨大的。平津战役结束后,三年国内战争也基本结束,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解放,中国人民迎来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关于平津战役时间

平津战役,在台湾地区被称为平津会战,这场战役是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军全面胜利的格局。平津战役时间开始于1948年11月29日,结束于1949年1月31日,总共耗时64天,这场战役使得国军的精英部队力量被严重削弱,此后解放军的胜利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确立。

平津战役图片

平津战役图片

关于平津战役时间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开始于1948年12月6日,结束于1949年元月末,耗时56天,但是前一种说法被更多受众所接受,在三大战役中这场战役开始时间最晚但是赢得的胜利却是全面性的,它奠定了解放军取得全国胜利的基础。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对于平津战役的胜利有着不可避免的推动作用,正是这三次大规模的胜利使国民党一步步丧失自己控制的地区,共被解放军歼灭或改编约52万人,整个华北基本上被解放,武器装备各方面的优势并没有给国军带来最终的胜利。

平津战役时间一般认为就是开始于1948年11月底到1949年的元月末,它是一场由华北第二第三兵团以及东北的野战军联合发动的一场战役,发动人数超过一百万。自1948年的11月23号开始,刚刚完成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就提前结束了修整,悄悄入关并在入关后与华北第二第三兵团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在1949年的元月,傅部顺利完成了移动,北平随之得到解放。


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

战争背后的指挥官往往起到运筹帷幄的作用,对于想要了解历史真相的群众来说,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话题成为很多了解历史喜欢历史的人的探讨对象。平津战役解放军的指挥官主要有三位,分别是林彪,刘亚楼,罗荣桓等,其中林彪的权利最大,因而他算得上是最高指挥官。而国民党的总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的职位,驻守在北平地区,当时在天津驻守的名叫陈长捷。

平津战役图片

平津战役图片

根据以上的简要说明,对于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林彪和傅作义,双方分别是解放军和国军在这场战役中的最高指挥官。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没有修整直接入关,国民党尚未做好部队的调整与准备,林彪提前入关这个决定使得解放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战争的优势地位,

国民党方面的最高指挥官是傅作义,他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他的亲生女儿信仰的是共产党,因而解放军在暗地里争取他投诚。当驻守在天津的陈长捷失守天津以后,他就不再犹豫不定而是直接向解放军投诚了。在傅作义投诚以后,北平以和平的方式得到解放,平津战役到此宣告结束。平津战役双方指挥官是谁这个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优秀的指挥官确实能够影响到战争的胜利与否,但历史却告诉人们“得民心者得天下”。

平津战役兵力比较

平津战役是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一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具有很大的影响,解放了北平、天津一带,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势力,加速了国内战争的结束。国共双方在平津战役兵力的投入是有较大的差距的,共产党一共派出100万人,而国民党派出了52.1万人,最终共产党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使国民党全军覆没,取得大捷。

平津战役国军将领傅作义剧照

平津战役国军将领傅作义剧照

单从平津战役兵力的人数来看,共产党远远优于国民党,但如果考虑到双方的装备,国民党则是占尽优势。在平津战役中,国民党派出三个兵团、十三个军五十个师,他们各个装备优良,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装备是从美国引进的,而且弹药的供应比较充足,而且还有空运大队等装备精良的队伍;再看共产党的装备,还是“小米加步枪”,没有任何可以在空中作战的装备,可以说与国民党相距甚远。

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

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