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淝水之战典故介绍
淝水之战典故
淝水之战是古代有名的战役,留下了很多典故,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等,这里小编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淝水之战的典故。首先说的就是风声鹤唳,据说当时前秦大军被东晋击溃,百万大军仓皇而逃,路上就连风声鸟叫声都让他们惊恐不已。
东山再起的石碑
接下来主要述说一下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其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就是淝水之战的主人公之一谢安,谢安是当时有名的名相,可以说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贤相,他早年的时候隐居东山,不肯出来做官,和王羲之等名士经常一起舞文弄墨,喝酒聊天,这样悠闲的生活让他根本就不像出来做官,有一次好不容易出来做官,一个多月就忍不住回去休息了。
当时的士大夫里面就有流传着“谢安不做官,老百姓该怎么办?”的说法,可见他的能力是多么的出色。后来直到40多岁的时候,朝廷的征召也越来越频繁,谢安不得不出来做官,后来谢安也是为东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在淝水之战的时候,他冷静的调兵遣将,他知道硬碰硬没机会,只能以智取,以奇胜。
但是当时他毕竟年事已高再去前线也不合适,而且他需要稳定后方,否则要是有人出卖前线将士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表现的很镇定,看到他这么淡定,所有人也跟着放心下来,果然东晋大败前秦,谢安也因为位列三公之上。因为谢安早年的时候长期隐居东山,所以也把他的故事叫做“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故事
在公元383年的秋天,前秦天王苻坚强行纠集了将近百万的大军,苻坚下令“民每十丁遣一兵,二十以下有才者皆可败羽林郎。”可见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招兵,苻坚已经是志在必得了,于是他派遣了步兵骑兵总计二十五万为前锋先手进攻,风雨欲来一触即发。
淝水之战军事图
眼见前秦如此声势浩大,东晋上下也都很慌张,觉得这么下去非常危险,但是当时的朝中支柱谢安很淡定,这样的态度感染了众人。当时苻坚觉得自己兵多将广,东晋肯定无法阻挡,于是决定先派人去劝降,而这个人就是之前在秦晋交锋的时候被俘虏的东晋守将朱序,这个人心中还向着东晋,于是去劝降的时候就把前秦的布置向谢石谢玄等人说了,并告诫他们要是等到前秦大军集结完毕就真的回天乏术了,应该趁着现在先去攻打先锋部队。
于是东晋真的先手出击取得成效,大败了前秦先锋军,之后等到前秦大军到了的时候,士气已经非常低下了。当时东晋水军是要比前秦强的,毕竟前秦都是北方人居多,不适应水战,而且东晋水军已经到位,前秦一时半会也不好渡河进攻,本来这时候应该是苻坚头疼了的,但是谢安主动说:“不如你们让开一点,让我们过去,也好早点一决胜负。”
苻坚心想这正好啊,就答应了还打算等到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攻击他们,结果前军大将苻融的马突然倒了(这不由得让小编觉得会不会是朱序搞的鬼?),结果大将苻融被杀,前秦军一触即溃,而且当时秦兵只是稍稍败退的时候,朱序就在那大喊秦兵败了,后面不明所以的秦兵还没打就直接跑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场大败。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
东晋时期,中原北方的大片土地几乎都已经落入到了异族胡人之手,东晋和五胡势力的战争,五胡诸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整个时代都混乱不已,而在这连绵不绝的战争之中,出现过好些个基本一统了一方,甚至差点就一统南北的人物,苻坚就是其中的一个。
前秦天王苻坚
苻坚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侄子,氐族人,他小的时候长相就与众不同,而且非常聪明,到了十岁左右的时候,言行已经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有一次一个看相的在路上看到他就对他说你以后必定大富大贵,苻坚自己聪明,还很好学,所以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人物。在公元355年的时候苻键病逝,他的儿子苻生继位,苻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前秦朝野上下对他都很不满就有人想要苻坚造反,后来苻生得到了消息,想要对苻坚下手,但是被一个侍女告密给了苻坚,于是苻坚先下手为强,杀了苻生,成为了前秦天王。
苻坚上位之后,积极选贤举能,进行改革,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且苻坚重用汉人王猛,整顿吏治,增强法治,所以整个前秦的国力大增。于是苻坚开始了讨伐北方诸国的道路,他先后吞并前燕、代国等北方国家,几乎是一统了整个北方,但是后来在进攻南方的东晋的时候遭到了东晋的强烈反抗,淝水一战几乎将整个前秦给打废了,于是当时臣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都跳出来反叛前秦,苻坚不得不困守长安。后来实在守不下去了苻坚才离开了长安逃到了五将山,碰上了姚苌,结果被姚苌谋害。
苻坚淝水之战失利 致前秦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本
苻坚淝水之战
苻坚是中国两晋时期少有的大英雄大豪杰,可以说他英明一世,带着前秦一统了中国的北方大地,而当时的他也不过是40来岁,还算是正值壮年,眼看着一统天下的大业可能会在他手中完成,苻坚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淝水一战让前秦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苻坚淝水之战
说到苻坚就不得不提到王猛,王猛此人虽说在现在名声不显,但是可以称得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被后世人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贤。在王猛的帮助下,苻坚才得以一统北方大陆,但是可惜的是在375年的时候王猛病逝,王猛的去世对于苻坚的打击是巨大的,就像是齐桓公没了管仲一样,原来有个王猛能够帮他戒备着,看管着诸多事务,这时候王猛不在苻坚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苻坚是一个有大胸襟的人,换句话说就是颇有一种大丈夫的风采,但是他对于投降自己的人没有什么戒心,以为自己以诚待人,人家也会以诚待自己,所以这一战吃了大亏,以至于前秦也灭亡了,自己也没多久就死了,当时有一个东晋的降将叫做朱序,朱序虽然受到了苻坚的良好待遇,但是却是心向东晋,结果苻坚还派他去劝降,于是朱序将前秦的布置全部说了,还把前秦的缺点都告诉了东晋将士,结果先锋军大败,后来更是在前秦败像初显,但是只要整顿兵马还能翻盘的时候,在前秦军中大肆宣扬着“秦兵已败”,让后面的秦兵还没打就先逃跑了。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
淝水之战的景象
在公元377年的时候,东晋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前秦蠢蠢欲动,有要进攻的迹象,于是积极部署准备防守,当时有名的贤臣谢安总管五州军事,统帅长江下游的兵力,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当时的名将谢玄守卫北方防线,招募当地的百姓,训练精兵,并且选拔了刘牢之等名将为之后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378年的早春,前秦首领苻坚派自己手下的大将符丕等人领军7万正面进攻襄阳,还有其余两路大军将近17万,分三路一起围攻襄阳,慕容垂一举攻下南阳之后就去了襄阳和符丕回合,襄阳守军死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告破,之后苻坚继续进攻,到那时在淮南遭到了剧烈的反抗,谢玄五万精兵四战全胜,击溃了苻坚的前秦大军,前秦不得不退兵。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不满于上次的失败,纠集了百万的大军大举入侵。
东晋的桓冲率兵攻秦,牵制秦军,而苻坚的手下符融带着25万大军作为前锋,先行出击,后面还有苻坚亲自率领的80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前秦先锋先是打下了寿阳一带,然后派手下人去劝降谢石,派去的正是当年的襄阳守将朱序,但是朱序身在前亲心在晋,暗中提示谢石可以趁着前秦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先手击溃他们的先锋部队,否则等到百万大军汇合就回天乏术了,所以谢石主动出击,收获颇丰,击溃了前秦的先锋部队,之后前秦的士气尽失,80多万大军竟然被东晋数万人击溃。
淝水之战谢安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为人面不改色,淡定从容,在面对着恒温的鸿门宴的时候,淡定从容的表示了自己坚毅的态度,使得恒温深受震撼,放弃了杀他夺取东晋政权的机会,后来在淝水之战更是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从容的气度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名相。
谢安的画像
话说当时正是前秦如日中天的时候,前秦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领土,苻坚为了一统天下,大举侵入东晋,前秦将近二十万的大军压境,围困了襄阳一年之久,终于攻破襄阳,打倒了秦淮之地,谢安没有慌张,不忙不乱的派遣谢玄领兵,击败了前秦军队,振奋了士气。
之后苻坚又带着号称百万的雄师大举南下,欲要一战而决天下,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敌军,很多人都慌了神,但是谢安仍旧不急不躁,一面让恒冲率领的十万精兵牵制秦军,让他们不能全力以赴,另一边又以谢玄为将,带着八万精兵和秦兵正面交锋,谢玄转守为攻,面对着百万大军,反倒是先手出击,趁着主力还没到只有前锋部队到达的时候,一举击溃了秦军的前锋部队,后来更是在淝水河畔用计大败前秦大军,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当前线的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正在和人下棋,面对这场大胜,谢安只是很淡定说了句“前面的小伙子们赢了”就和人继续下棋,直等到下棋的人走了之后,才高兴的手舞足蹈。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成历史名战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自古以来,为将者最大的荣耀就是能够打出一场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然而这样的战役却是极少的,毕竟在硬实力大大落后的情况下,想要用少量的兵力击败远多于己方的敌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这种战役不是你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就能赢的,还要看上天帮不帮你,对手脑不脑残。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上面已经说了以少胜多的不易,那么淝水之战为什么能够做到以少胜多,打出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呢?要知道当时前秦可是有着80多万的军士,而东晋只有8万精兵,相差何其之多,如果一拥而上前秦几乎不可能输。但是前秦还是输了,一战输掉了国本,瞬间分崩离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时东晋主战派将士意志足够坚决,虽然兵少,到那时大多都是精锐,作战能力很强,而且指挥出色,准确抓住前秦的弱点果断出击,而且南方人水性比较好,比较适应水战,有着淝水的天险,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作战能力。然而其实真正决定战局的还是前秦自己的失误。
第一,当时才是前秦统一北方之后没多少年,虽然表面上是统一了,但是经过连年的征战,国家的物资储备就不足,内部的统治也还不稳定,这个时候不应该忙于作战,如果能够稳个十几二十年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再去攻打东晋,那么无论东晋战术多好都很难赢。再来苻坚用人不当,战略部署不恰当,长途战线太长,粮草运送麻烦,容易被偷袭,虽然总兵力远远超过东晋,但是真正能和东晋正面打的其实也没有多少,就算稍多也多的有限,不足以形成碾压。
淝水之战成语
淝水一战是历史上经典的战役,这一战催生出了很多经典的成语故事,除了有名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成语,比如说“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成语,这里小编我就简单的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些成语故事。
前秦士兵多的可以投鞭断流
这里主要说一下“投鞭断流”,当时的前秦非常强大,五胡势力几乎都归入到了前秦之下,北方几乎一统,前秦东晋南北对峙隔江相望。苻坚觉得自己的积累已经差不多了,可以出兵攻打东晋,一统天下了,于是就召集群臣商议,结果很多大臣都觉得不应该攻打东晋,当时的太子左卫说:“根据天象来看,现在不适合南下,而且东晋有着长江的天险,我军虽然人多,但是水军打仗却是不行,而且东晋的国君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不应该轻启战事,还是先发育一段时间,等到东晋内部有混乱爆发了在攻打东晋。”
但是苻坚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前秦人多势众,而且星象预言的说法总是不牢靠,而且长江虽然是天险,但是古时候的夫差、孙皓等人也都没有幸免于难,而且现在自己有着百万大军,只要每人都把自己的马鞭投到江中,就可以让江水为之断流,所以有什么好畏惧的。于是就不顾群臣的反对,起兵攻晋,而东晋也派遣了当时有名的大将谢石、谢玄来对抗,苻坚太过轻敌,结果一战败北,百万大军竟然不敌东晋数万精兵。
淝水之战交战双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一个非常混乱不堪的年代,五胡乱华,无数胡人大举侵略中原,在这段时间中国几乎是连年征战,少有安定的时候,尤其是北方更是少数民族之间争斗不休。到了公元380年左右的时候中原南北双方都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政权,隔江相望。
名将谢玄
南方的是东晋,相比起北方的动荡来说,东晋还算是比较和谐的,虽然其中内乱颇多,但是好歹基本上还算是稳定的,而且不时有北伐的举动,比如祖逖、恒温、刘裕等等。而如果提到淝水之战的那段时间,就不得不提谢家,谢安、谢石、谢玄,当时谢家也算是东晋朝中为数不多的大家族了,几乎掌控者长江下游的各大要点,而谢安则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他冷静的指挥、淡定的态度给了后方的群臣很大的信心。而谢石、谢玄则是前线战功赫赫的大将,尤其是谢玄,他一手训练的北府兵堪称是当世强军,战力极强,而且他用兵如神,巧施妙计,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最后成功击败了前秦大军。
北方的是前秦,其实前秦也才刚刚统一北方没多久,前秦在376年才灭掉了前凉和代国,直到382年才正式进驻西域,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前秦才正式一统了北方,而苻坚却在383年的时候一意孤行要打东晋,这样频繁的征战对于治下百姓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自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当时的前秦内部政治还比较乱,王猛已经去世,朝中没有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大臣,苻坚又是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人,新归降的那些鲜卑、羌等族的贵族阶层也蠢蠢欲动,可以说前秦的各方面都不适合打仗,所以才会这么惨败。
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
淝水之战交战双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一个非常混乱不堪的年代,五胡乱华,无数胡人大举侵略中原,在这段时间中国几乎是连年征战,少有安定的时候,尤其是北方更是少数民族之间争斗不休。到了公元380年左右的时候中原南北双方都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政权,隔江相望。
名将谢玄
南方的是东晋,相比起北方的动荡来说,东晋还算是比较和谐的,虽然其中内乱颇多,但是好歹基本上还算是稳定的,而且不时有北伐的举动,比如祖逖、恒温、刘裕等等。而如果提到淝水之战的那段时间,就不得不提谢家,谢安、谢石、谢玄,当时谢家也算是东晋朝中为数不多的大家族了,几乎掌控者长江下游的各大要点,而谢安则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他冷静的指挥、淡定的态度给了后方的群臣很大的信心。而谢石、谢玄则是前线战功赫赫的大将,尤其是谢玄,他一手训练的北府兵堪称是当世强军,战力极强,而且他用兵如神,巧施妙计,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最后成功击败了前秦大军。
北方的是前秦,其实前秦也才刚刚统一北方没多久,前秦在376年才灭掉了前凉和代国,直到382年才正式进驻西域,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前秦才正式一统了北方,而苻坚却在383年的时候一意孤行要打东晋,这样频繁的征战对于治下百姓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自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当时的前秦内部政治还比较乱,王猛已经去世,朝中没有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大臣,苻坚又是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人,新归降的那些鲜卑、羌等族的贵族阶层也蠢蠢欲动,可以说前秦的各方面都不适合打仗,所以才会这么惨败。
淝水之战的成语
淝水一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前秦从有望一统天下到土崩瓦解可以说都是这一场战役导致的,而且在这一场战役之中还出现了很多的成语,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漫画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晋书》,东晋时期,苻坚的前秦国力强盛,一统了北方,整个中国大地上只剩下了东晋一国偏安南方,而且从军力上来看东晋实力远远弱于前秦,正面交锋几无胜算。于是前秦天王苻坚亲自带着80多万大军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不到10万的府兵可堪一战,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让苻坚根本没有把东晋放在眼里,可以说是一统天下近在眼前了。
但是谁知道,前秦的大军还没有到战场,先锋部队就被东晋士兵大败,要知道前秦的先锋也有25万,居然被东晋击溃,随后苻坚也乱了阵脚,他的弟弟苻融去查看敌情的时候,发现整个晋军的士气高昂,漫山遍野都是他们的身影,就连山上的草木似乎都是东晋的士兵,感觉数量要远远超过8万,他也吓了一跳。后来在淝水决战的时候,前秦士兵士气地下,被一举击溃,伤亡惨重,苻坚仓皇逃窜,在逃亡的路上,无数士兵被踩死压死,而苻坚也是惊慌失措,就连听到风声、鸟叫声都觉得是追兵来了,后来人根据这一段故事就创造出了这么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惊慌失措,乱了阵脚。
淝水之战旧址
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淝水上,淝水又称肥水,最早从寿县一带的将军岭里面流出,在这条河的边上发生过很多经典的战役,除了淝水之战之外还有三国时期张辽的那场合肥之战。
淝水之战旧址
在383年的时候,苻坚亲自带着百万大军攻打东晋,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并不适合他出兵,毕竟已经是将近秋季,大军距离战场又太远,这么多的军队,后勤的压力非常的大,估计这百万大军之中大半都是运送粮草的后勤兵,否则怎么都不该这么大败。而当时东晋则是以逸待劳,趁着他们主力未至,前锋未稳的情况,果断出兵突袭前锋部队,秦兵一触即溃,东晋军队大胜,气势正高。
之后苻坚在淝水之上一战败北,前秦士兵溃逃,苻融被杀,苻坚自己也被射伤,狼狈逃窜,而东晋趁此机会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安定了南方各地,收复大片失去的领地。淝水之役的战火早已消失在了历史之中,当年的古战场上现在也不可能再见到千军万马,所有的鲜血杀戮也早已远离了我们,淝水河畔,杨柳纷飞,“牧童拾得旧刀枪”,也再难重现当年的情景。然而古老的回忆和战争之中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故事也流传下来,成为了人们经常用的典故成语。
淝水之战地图分析 以少胜多的战役如何部署
淝水之战地图
什么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谁结果如何呢?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战争,这一场战役绝对是决定性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通过淝水之战地图就可以看出,选择正确的地理优势是多么的重要。
淝水之战地图
通过淝水之战地图,可以看到东晋胜利绝对是采用了天时地利人和,占据淝水天险的有利地位,加之东晋方面准备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军队整体作战的能力强,将兵上下同心,还有民间的力量给予支持,因此,东晋方面在战略部署上又趁机诱惑前秦自乱阵脚,乘胜追击,使得淝水之战东晋占有更多更有利的获胜条件。而反观前秦方面,主将好大喜功,反抗之战拖延的时间太久,又一个劲的刚愎自用,自认为兵力比东晋的强,没有真的将东晋放在眼里,使得士兵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淝水之战以东晋全面胜利告终,前秦被歼灭和逃散的有七十多万人,而当时东晋的兵力只有八万多,可想而知此次对战双方的兵力相差多少。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的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侵扰,促进了南方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淝水之战也成为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记载入中国军事史,对之后的兵家作战和决战的思想观念起了深远的影响。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
淝水之战的景象
在公元377年的时候,东晋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前秦蠢蠢欲动,有要进攻的迹象,于是积极部署准备防守,当时有名的贤臣谢安总管五州军事,统帅长江下游的兵力,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当时的名将谢玄守卫北方防线,招募当地的百姓,训练精兵,并且选拔了刘牢之等名将为之后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378年的早春,前秦首领苻坚派自己手下的大将符丕等人领军7万正面进攻襄阳,还有其余两路大军将近17万,分三路一起围攻襄阳,慕容垂一举攻下南阳之后就去了襄阳和符丕回合,襄阳守军死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告破,之后苻坚继续进攻,到那时在淮南遭到了剧烈的反抗,谢玄五万精兵四战全胜,击溃了苻坚的前秦大军,前秦不得不退兵。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不满于上次的失败,纠集了百万的大军大举入侵。
东晋的桓冲率兵攻秦,牵制秦军,而苻坚的手下符融带着25万大军作为前锋,先行出击,后面还有苻坚亲自率领的80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前秦先锋先是打下了寿阳一带,然后派手下人去劝降谢石,派去的正是当年的襄阳守将朱序,但是朱序身在前亲心在晋,暗中提示谢石可以趁着前秦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先手击溃他们的先锋部队,否则等到百万大军汇合就回天乏术了,所以谢石主动出击,收获颇丰,击溃了前秦的先锋部队,之后前秦的士气尽失,80多万大军竟然被东晋数万人击溃。
淝水之战交战双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一个非常混乱不堪的年代,五胡乱华,无数胡人大举侵略中原,在这段时间中国几乎是连年征战,少有安定的时候,尤其是北方更是少数民族之间争斗不休。到了公元380年左右的时候中原南北双方都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政权,隔江相望。
名将谢玄
南方的是东晋,相比起北方的动荡来说,东晋还算是比较和谐的,虽然其中内乱颇多,但是好歹基本上还算是稳定的,而且不时有北伐的举动,比如祖逖、恒温、刘裕等等。而如果提到淝水之战的那段时间,就不得不提谢家,谢安、谢石、谢玄,当时谢家也算是东晋朝中为数不多的大家族了,几乎掌控者长江下游的各大要点,而谢安则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他冷静的指挥、淡定的态度给了后方的群臣很大的信心。而谢石、谢玄则是前线战功赫赫的大将,尤其是谢玄,他一手训练的北府兵堪称是当世强军,战力极强,而且他用兵如神,巧施妙计,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最后成功击败了前秦大军。
北方的是前秦,其实前秦也才刚刚统一北方没多久,前秦在376年才灭掉了前凉和代国,直到382年才正式进驻西域,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前秦才正式一统了北方,而苻坚却在383年的时候一意孤行要打东晋,这样频繁的征战对于治下百姓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自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当时的前秦内部政治还比较乱,王猛已经去世,朝中没有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大臣,苻坚又是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人,新归降的那些鲜卑、羌等族的贵族阶层也蠢蠢欲动,可以说前秦的各方面都不适合打仗,所以才会这么惨败。
淝水之战谢安 从容不迫的千古名相
淝水之战谢安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为人面不改色,淡定从容,在面对着恒温的鸿门宴的时候,淡定从容的表示了自己坚毅的态度,使得恒温深受震撼,放弃了杀他夺取东晋政权的机会,后来在淝水之战更是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从容的气度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名垂千古的名相。
谢安的画像
话说当时正是前秦如日中天的时候,前秦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领土,苻坚为了一统天下,大举侵入东晋,前秦将近二十万的大军压境,围困了襄阳一年之久,终于攻破襄阳,打倒了秦淮之地,谢安没有慌张,不忙不乱的派遣谢玄领兵,击败了前秦军队,振奋了士气。
之后苻坚又带着号称百万的雄师大举南下,欲要一战而决天下,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敌军,很多人都慌了神,但是谢安仍旧不急不躁,一面让恒冲率领的十万精兵牵制秦军,让他们不能全力以赴,另一边又以谢玄为将,带着八万精兵和秦兵正面交锋,谢玄转守为攻,面对着百万大军,反倒是先手出击,趁着主力还没到只有前锋部队到达的时候,一举击溃了秦军的前锋部队,后来更是在淝水河畔用计大败前秦大军,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当前线的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正在和人下棋,面对这场大胜,谢安只是很淡定说了句“前面的小伙子们赢了”就和人继续下棋,直等到下棋的人走了之后,才高兴的手舞足蹈。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长平之战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战役之一,而且淝水之战也是古代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东晋将领率领着八万左右的兵力,大败敌军8,90万大军,从此奠定了之后几十年南北朝的局面。
淝水之战的景象
在公元377年的时候,东晋朝廷已经察觉到了前秦蠢蠢欲动,有要进攻的迹象,于是积极部署准备防守,当时有名的贤臣谢安总管五州军事,统帅长江下游的兵力,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子,当时的名将谢玄守卫北方防线,招募当地的百姓,训练精兵,并且选拔了刘牢之等名将为之后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378年的早春,前秦首领苻坚派自己手下的大将符丕等人领军7万正面进攻襄阳,还有其余两路大军将近17万,分三路一起围攻襄阳,慕容垂一举攻下南阳之后就去了襄阳和符丕回合,襄阳守军死守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告破,之后苻坚继续进攻,到那时在淮南遭到了剧烈的反抗,谢玄五万精兵四战全胜,击溃了苻坚的前秦大军,前秦不得不退兵。公元383年的时候,苻坚不满于上次的失败,纠集了百万的大军大举入侵。
东晋的桓冲率兵攻秦,牵制秦军,而苻坚的手下符融带着25万大军作为前锋,先行出击,后面还有苻坚亲自率领的80多万大军,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前秦先锋先是打下了寿阳一带,然后派手下人去劝降谢石,派去的正是当年的襄阳守将朱序,但是朱序身在前亲心在晋,暗中提示谢石可以趁着前秦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先手击溃他们的先锋部队,否则等到百万大军汇合就回天乏术了,所以谢石主动出击,收获颇丰,击溃了前秦的先锋部队,之后前秦的士气尽失,80多万大军竟然被东晋数万人击溃。
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什么
淝水之战的成语
淝水一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前秦从有望一统天下到土崩瓦解可以说都是这一场战役导致的,而且在这一场战役之中还出现了很多的成语,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