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最后是怎么死的

曹刿最后是怎么死的

曹刿身为一名普通的平民,从他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心和对统治者的蔑视,有重视人民力量的远见。

曹刿

曹刿

他对待事情谨慎对待强敌、暗中观察敌情,善于捕捉能够利于作战机会的军事才能,他从来在战争上都是保持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的姿态,并且能够善于掌握时机,取得战争胜利。在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战争,在鲁国迫在眉睫的时候,曹刿英勇挺身而出,凭着自己远见的见识以及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战胜齐国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且成为有史以来“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总之,他是足智多谋的,和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关于他最后是怎么去世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回到鲁国与齐国的战争中。那是长勺大战刚刚结束,鲁庄公就问他什么时候才能第三次的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的是士气。第一次进攻士气很旺盛,第二次进攻,士气已经消耗了大半。所以要想第三次进攻就必须一鼓作气,勇气十足的进攻,就能把对方打败了。后来鲁庄公又问为什么齐军战败后不趁胜追击,曹刿说道,齐军虽然撤退了,但还是要保持警惕,以防有诈,等我观察后在做战略。庄公听后十分佩服,于是立即拜了曹刿为大夫,并将女儿嫁给他。

在鲁庄公三十年的时候,由于曹刿作乱,被鲁庄的儿子平叛,于是曹刿被赶到了曹刿被赶到莒国,不久后在莒国生病而死。

深析曹刿论战作者简介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来自于左传·庄公十年》,他的作者是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左丘明,关于这个人物的姓氏颇为复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关左丘明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左丘明画像

左丘明画像

他品行高洁的品质一直深受后人的爱戴,还被孔子所推重。司马迁曾称他为“鲁君子”,并以相关事迹作为著述《史记》的模型典范。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他的两本著作《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两本书,并且对中国的传统史学有着深远影响,对司马迁的《史记》的影响尤为重要。他的家族世代为太史,左丘明又和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知道很多关于诸多国家的史事,对孔子的思想也是深刻了解。

左丘明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还有过交集,孔子称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和贤士,关于他的著作里面大部分的学术思想都是儒学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他的《左传》还是一部记录完整,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而且还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

左丘明的一生都深受世人的爱戴,孔子将他视为君子,还曾以左丘明作为楷模来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和处事方法。凡是左丘明认为可耻的,孔子也一定认为可耻,足够从这些方面看得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品德优良的人。

讲述鲁人曹沫的一生

《鲁人曹沫》一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是由司马迁编撰的纪传体。其中主要讲述了曹沫这一人物的生平。

曹沫画像

曹沫画像

曹沫,是鲁国人物,曾凭借着自己的勇力侍奉鲁庄公。鲁庄公那时非常喜欢喜欢一些勇士,那时的曹沫还是鲁国的的将军,齐军来犯,曹沫出兵与之相抗,结果大战了三次,都败了下来。后来鲁公得到消息后十分害怕,就将遂邑这块地方献给齐国作为求和。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曹沫仍然一直被重用。

一次,齐桓公答应和鲁公会合签订盟约。那天,桓公和庄公一同签完盟约时,就被曹沫用手按着匕首胁迫,桓公身边的人害怕他会有危险,于是都不敢轻举妄动,便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曹沫:“齐国一直比鲁国强很多,却一直还要处处压榨鲁国。而现在鲁国的城墙一旦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大王还是谨慎些!”桓公迫于害怕,于是答应归还之前占领鲁国的所有土地。于是当齐桓公说完这句话时,曹沫丢掉匕首面色从容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此时的齐桓公很是气愤,打算要背弃自己的诺言,管仲立即上前进行劝阻:“不能这样做,贪图小利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沼,不但在各大诸侯国之间失去信义还丢失了其他国家的帮助。”听完管仲的话,努力压制了自己的怒气,归还了曾经侵占鲁国的领土。之前曹沫大战三次时割让的领土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