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天京保卫战的发生,中外势力就不会相互勾结,因为在天京保卫战中赫然出现了英国人的身影,使得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巨大的损失,天京保卫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沦为一个走下坡路的国家,甚至开始依附英国政权。
天京保卫战中伤亡人数是多少
一直以来,天京保卫战伤亡人数是多少这个问题都是后来历史学家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场战争彻底标志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而且也标志着清政府的统治开始走向末路,在这场战争之前有历史学家曾经粗略估计过,曾国藩带领的人马至少有15万人,加上清政府之前派遣的五万援军,所以清政府这边很可能有20万精兵强将,太平天国方面也毫不示弱,他们至少有10万人。
天京保卫战图片
所以两方面加起来,天京保卫战打响之前,一共有30万人被投入了这场战争,但是在186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太平天国起义军一共十万人马,几乎没有被俘虏或者是逃出城内的,因为1864年底的时候曾国藩派遣自己的弟弟放火,并且焚烧了整个天京城,使得里面的守军负隅顽抗不能够逃出来,所以10万人马没有逃出来的,也没有主动投降的,很可能洪秀全手下10万精兵强将都葬送在了这场战争中。看清政府这方面,经过两年半的激烈战争,曾国藩自己的军队也没有剩下多少,他之前带来了15万自己的嫡系部队,不过后来搬师回营的时候只剩下了7万人马,有一部分还是老弱病残,而清政府后来派去围困安庆和庐州地区的援军也不到5万人,5万人马后来回到京师的只不过2万人左右。
如果这样综合来看的话,天京保卫战伤亡人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就很明确了,天京保卫战中洪秀全方面死伤了10万余人,而曾国藩自己也损失了8万人,再加上清政府损失了2万人左右,加起来损伤了20万人。
天京保卫战背城而走由谁提出的
一直以来,天京保卫战的相关事宜都成为后代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自然而然的天京保卫战背城而走谁提出的这个问题成为后代历史学家关心的话题,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背城而走这个理论第一次提出的人是忠王李秀成。
天京事变图片
其实背城而走这4个字的含义很好理解,因为当时天京已经被曾国藩的湘军彻底围困,城外没有援军而城内也没有粮草,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这时候忠王李秀成提出另建一个都城,让一小部分军队带领老百姓突围,然后在江南的富庶地方建立一个新的都城,从而建立一个新的太平天国政权,这就是背城而走含义的由来。不过可惜忠王李秀成的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天京保卫战最后还是失败了,曾国藩率领10万大军攻入了天京城,并且放火烧城,太平天国起义最后失败。
其实天京保卫战背城而走理论是后代军事学家普遍赞扬的一个理论,因为后来事实证明忠王李秀成背城而走的这个理论是非常可行的,不过当时洪秀全没有采纳。其实也有人认为,天京保卫战背城而走谁提出的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答案,那就是洪秀全,因为有人认为洪秀全当时想率领一小部分军精锐军队突围去江浙等地,不过后来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否认这种说法,因为洪秀全本人是否定了背城而走理论的。
天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对比
天京保卫战是发生在公元1862年一次非常重要的地主阶级战役,这场战役中太平天国的主力军队全部被歼灭,所以后代有历史学家非常关心天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多少的问题,其实根据后来的历史学家估计,在天京保卫战刚刚打响的时候,两个方面的兵力数量都不在少数,粗略估计,天京保卫战中,洪秀全手下有10万人马,而清政府更是派出了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