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苏轼是一个豁达和豪放的人,俗话说“文如其人”,苏轼的作品很少有小情调的自怜自艾,苏轼的文章充斥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即使是被遭遇了牢狱之灾后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那么豪放不羁,看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丝毫没有凄凄切切的伤感情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豪放的做派。
苏轼是一个才华四溢的人,从苏轼留下来的数千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华,苏轼不仅仅是一位文坛泰斗,还是一位具有铮铮傲骨的官员,王安石改革的时候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这个时候苏轼不是放弃自己的政见为了高官厚禄而曲意迎合,而是选择了外调,后来新的皇帝上台,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苏轼又与统治者的政见不和,这个时候也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再次选择了外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坚持己见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苏轼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苏轼作为词人是很出色的,可是在做官方面就是很坎坷的。在官途上,苏轼被贬了四次。
苏轼画像
苏轼第一次被贬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一样,苏轼应该是一个比较傲气的人,因为这件事就主动和皇帝提出要离开京城去小地方做官。于是苏轼就被调到杭州做了通判。
苏轼第二次被贬是在元丰二年的时候,这次和第一次被贬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自己请求而是被别人诬陷之后才被贬的,诬陷苏轼的人是李定,这次的事件在历史上也有留下记录的,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第三次被贬是在宋哲宗即位的时候,高太后她垂帘听政。可是高太后看新党很不顺眼,于是高太后在宋哲宗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宋哲宗的手除掉了新党的一批人,新党被除掉了之后,朝中的官员没有剩下多少,于是就有人想起了苏轼,就把苏轼召回了朝中,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可是苏轼这个人就是比较傲的,他在朝中,不能和新党共事,也没办法和旧党的人相处。就因为这个问题,苏轼又请求把自己调到外地去。
苏轼的最后一次被贬是在元佑六年也就是1091年,朝中实在是没什么人在,只好再把苏轼叫回来,这次呢,苏轼还是没有在中央待多久就又去请求皇帝把自己调到地方去。原因也是意见不统一。
苏轼被贬倒也不全是被贬,更多的是自己的要求,从中也可以看出苏轼比起做官更适合做一个词人。
苏轼信佛是真的吗
苏轼性格清高、孤傲,虽然在朝为官和流放的过程喜欢与禅师、法师交流,探讨、学习佛法,但是并未真正的心悦诚服,直到在九江得到一个启发。
苏轼雕像
苏轼的朋友省聪禅师、真净克文禅师和弟弟苏辙三个人一天晚上做了三个相同的梦,梦的内容都是五祖戒禅师要求他们明天去城外相迎,但是五祖戒禅师早已圆寂了,三个人都对梦的内容惊诧不已,但觉得,既然禅师已经托梦了,那大家不妨明天去城外看看,参透下梦里的玄机。
三个人第二天一早来城外一看,苏轼从远处漫步而来,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向苏轼讲述了这个梦,苏轼也感觉差异,同时,他想起了母亲在他幼时,为他讲的一件事,原来苏轼母亲在刚怀他的时候,经常梦见有个瞎掉眼的僧人来家里寄宿,住一晚第二天就走......身边的真净克文禅师大吃一惊,原来五祖戒禅师右边的眼睛不方便,只能依靠左边的眼睛来辨别。
自此,苏轼开始对佛学深信不疑,心悦诚服的研究佛学,皈依佛门,他坚信自己是五祖戒禅师转世,并常常用五祖戒禅师自封。
苏轼的佛学造诣越来越高,虽然苏轼的政治道路坎坷,经历三次仕途上的悲欢离合,但苏轼都从容应对,他始终将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人生的信条,豁达的看待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即使被贬后,也能笑对生活,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