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对惺惺相惜的对手谁也没想到,这次战争竟是冈村宁次与张自忠最后一次对战。由于军队力量相差悬殊,因此几乎可以想象,这场战争几乎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围剿屠杀。纵使这样,张自忠也没有退缩一步,一直率众打到冈村宁次指挥部后面。后来冈村宁次回忆此次战役,依然有些后怕,甚至担心自己可能也会在那场战争中送命。5月16日,张自忠全身7处重伤,战死沙场,上千战士无一生还。日本军人对张自忠的军人气概十分敬仰,将他的尸首收敛埋葬,凭吊祭拜。
在经过宜昌时,十余万百姓不惧日本直升机出门凭吊,张自忠最终在重庆安葬。1956年冈村宁次在回忆时也对张自忠的爱国精神、战争谋略赞叹不已,对这位对手心存敬重。
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是什么
根据历史记载,冈村宁次提出的三光政策分别是烧光、杀光、抢光。提出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的期间,八路军活跃在华北地区作为敌后抗战,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却因为始终找不到对付八路游击队的有效方法。而因为八路军不断对其进行广泛的打击,使得日军侵略在华北的殖民统治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并且八路军还极大的牵制了日军的兵力调动。
冈村宁次图片
日军不由怒由心来,为了尽快的扑灭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活跃的武装游击力量,日军方面对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全方位几乎疯狂的扫荡,秉承着烬灭作战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实行,华北根据地的民众不断的被残酷的杀害,日军不断的抢夺华北地区民众的粮食以及房屋,然后对其进行烧毁和破坏。这一历史背景详细的介绍了冈村宁次提出的三光政策的由来。
冈村宁次提出三光政策清楚的反映了当时日军侵略者的狂躁和极端,他们残忍的实行三光政策给华北地区抗日武装的实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和危害,也给华北地区的中国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冈村宁次提出的三光政策也清晰的反应出政策的危害性和冈村宁次残酷的一面,他的政策让华北地区的中国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并削弱了抗日武装的的力量,冈村宁次提出的三光政策想法残酷,手段残忍,使中国民众生活在痛苦的边缘。
冈村宁次的佩刀介绍
冈村宁次的佩刀,由刀、鞘两部分构成,圆弧形,长度101厘米。刀身长约75厘米,钢制,中间起脊,单侧锋。刀柄可以两只手都握着,呈现出来的形状是椭圆形,刀的两边镶嵌着铜制的镀着黄金的日本皇花,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地位。
冈村宁次的佩刀图片
刀鞘为木质,外包蛇皮,铭文刻有“273913番”的字样,另一面为“实用新案特许”。另外,盛放此佩刀的扁长方体木盒是日本投降后由何应钦指令制作的。盖面刻有“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把,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的字样。
冈村宁次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总司令,令人发指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都由其策划。对于出生在日本武士家庭的冈村宁次来说,刀的意义非比寻常。并且按照规定,日本战败时所有投降的军官士兵需要将武器上缴,其中包括佩刀。然而,这把刀并没有出现在日本对华投降的仪式上,而是私下里由冈村宁次交给何应钦,再由何应钦交给蒋介石,由蒋介石放在南京总统府内。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逃离到台湾时,并没有将这把刀带走,因此,这把刀最终由共产党缴获并收藏于抗日战争博物馆内,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物证。
冈村宁次的佩刀不仅是一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刀,一把记载着日本侵华罪恶的刀。更是中国战胜日本、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标志。
冈村宁次评价薛岳将军说了什么